第三回長工密談“南天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1934年10月,紅軍大部隊西征的準備工作已到了最後階段。
從會昌到瑞金的路上,3匹棗紅馬踏破晨霧正在向瑞金急馳,馬蹄聲清脆悅耳,3匹馬都已跑得吁吁帶。可3個人仍不停地快馬加鞭,恨不能翅飛到瑞金。
中央蘇區粵贛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何長工騎在馬上,兩耳的風聲不停地在他的臉頰旁掠過。昨天半夜時分,他接到了周恩來從瑞金髮來的電令,讓他即刻到瑞金。何長工知道部隊又要有大的行動了,但部隊怎樣行動,向哪裡轉移他並不清楚,他接到周恩來的電令便知道和這次部隊行動有關。後半夜他一直在盼著天亮,幾乎是睜著眼睛等到東方發白的。作戰參謀和警衛員早給他準備好了坐騎。
天一放亮他便帶著作戰參謀和警衛員向瑞金急馳而來。
何長工這位身經百戰的紅軍指揮員,自從第五次反圍剿以來,已經受到這仗愈打愈窩火,紅軍連續失敗不說,通過艱辛苦戰創建的據地也在一天天縮小,不僅紅軍戰士不滿,就是他們這些指揮員也是滿腹牢騷。但對下級他們又不能把牢騷掛在嘴上,也不能寫在臉上,對於中央的指示,總是想方設法說服下級去執行,並且千方百計地完成好中央給他們的任務,但卻一直在為紅軍這種戰術打法擔著心,何長工做夢都想變換一下對敵策略了。果然,周恩來電召急赴瑞金,作為一個身經百戰的指揮員似乎已經嗅到了一種戰前的氣息。
此時的何長工不僅是興奮,還有一種臨戰前的亢奮,身下的坐騎已經竭盡全力在向前急馳了,可他仍嫌馬跑得慢,他不停地揮舞著馬鞭,催促著坐騎快一些,再快一些厖當他們趕到瑞金中央蘇區所在地時,周恩來已站在院門口微笑著向何長工招手致意。距離周恩來還有十幾步的樣子,何長工便勒住了馬韁,從馬上跳下來,把馬韁給身後的警衛員。他緊走幾步,向周恩來敬禮。周恩來還禮後,一把握住了何長工一雙汗溼的手,親切地道:長工同志,可把你盼來了。
何長工正道:周總政委,是不是有重大任務要給我們。
周恩來笑答:此事關係重大,非你去完成不可。
兩人說笑著走進了周恩來辦公室。周恩來的警衛員上完茶後便退下了。何長工一邊抹著腦門上的汗一邊問:周總政委,到底是什麼任務?
周恩來小聲地說:南天王陳濟堂已電約我們,要和我們舉行秘密軍事談判。
何長工吃驚地望著周恩來,和南天王談判這在他的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周恩來又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我和朱德同志已經商量過了,派你和中央宣傳部副部長潘漢年為代表,到陳濟堂管區尋烏去和陳的代表密談此事。周恩來說到這,又挑起眉問:長工同志,有什麼困難嗎?
何長工站了起來,他兩眼咄咄地望著周恩來,他知道此時肩上擔子的分量,他意識到此次談判的成功與失敗直接關係到部隊下一步的行動。他衝周恩來點了點頭說:我會盡力完成好這次任務的。
周恩來又一次拉住了何長工的手道:長工同志,這是中央給你的重任,望你勇敢沉著,見機行動,談判期間有什麼困難咱們用密碼隨時聯繫。
何長工認真地點了點頭。
周恩來又給一封朱德署名的介紹信,這封信是寫給陳濟堂的代表第7師師長黃質文的。介紹信中寫道:籄黃師長大鑒:茲就貴總司令電約,特派潘健行(潘漢年)、何長工兩名代表前來尋烏與貴方代表幼、宗盛兩先生協商一切,予接洽照指為!
此致順致戎祺!
朱德手啟10月5信中提到的幼系陳濟堂第1集團軍總部少將參謀楊幼,宗盛系粵軍獨1師2旅參謀長。
1933年9月,蔣介石調集了百萬大軍,分東南西北四路“圍剿中央蘇區。四路總指揮分別為北路顧祝同,西路何鍵,東路蔣鼎文,南路陳濟堂。近一年來的第五次反圍剿,北線打得異常慘烈,可南線卻一直比較緩和。這與南線陳濟堂所指揮的粵軍,與蔣介石嫡系爭名奪利,矛盾重重的關係是分不開的。粵9軍歷來與蔣介石同異夢,陳濟堂曾三次通電反蔣,在這次圍剿中央蘇區中,蔣介石為了把陳濟堂綁在他的戰車上,封了陳濟堂一個南路軍總司令的頭銜,可清醒的陳濟堂並沒有買蔣介石的帳,他為了保存自己粵軍的實力,在江西並不想替蔣介石賣命,他對蔣介石的險狡詐、反覆無常已經吃透了。他知道蔣介石這次調他圍剿軍的三角關係,事關他能否獨霸廣東、永踞南天王的寶座。因此,陳濟堂進剿紅軍行動緩慢,一直覬覦韶關,只完成碉堡封鎖線,目的是防堵紅軍,同時也防堵蔣介石的中央軍入粵。他為了保存實力,只調了10個團的兵力進入江西,與其說是服從蔣介石的命令,倒不如說是為自己切身利益著想。直到19路軍福建兵變失敗後,蔣介石遂即派其嫡系李玉堂等部,陳兵福建西南地區,以威懾廣東。
與此同時,蔣介石在廬山召見陳濟堂的代表楊德昭,給了陳濟堂鉅額軍餉,催促陳濟堂速進兵馬。在蔣介石的威利誘下,陳濟堂深知進攻紅軍不會有好結果,而抵抗蔣介石的命令也不會有好下場,於是他被無奈,只好和蔣介石耍起了陽奉陰違兩面派的手法。他一面派部隊進攻紅軍把守的筠門嶺,一面又派人和紅軍拉關係,以試探虛實。
1934年4月,敵人攻佔了中央蘇區北方門戶廣昌,並不停地向蘇區腹地推進,在這種情況下,陳濟堂把守的南線不得不派出南路軍的兩個縱隊,計6個師,1個航空兵大隊,1個重炮團的兵力,向紅軍把守的尋烏、安遠、重石、清溪、筠門嶺等地區進攻。為了還粵軍以顏,粵贛軍區紅22師英勇抵抗,給陳濟堂的部隊帶來了很大的傷亡。這一手使陳濟堂大為吃驚,他萬沒料到紅軍會有這樣大的戰鬥力。但最後紅軍還是因敵眾我寡,被迫放棄了筠門嶺等地。通過這次手,使陳濟堂更加堅信贛南粵北紅軍的存在是隔斷蔣介石中央軍從江西進攻廣東的最好屏障。他既害怕蔣介石入粵,又怕紅軍乘虛反擊。在攻佔了筠門嶺之後,就採取了外打內通、明打暗和的策略。一面虛張聲勢,謊報向會昌進攻,擺出決戰的架式,另一面又秘密地派出他的高級參謀楊幼,赴筠門嶺向紅軍作不再互犯的姿態。蔣介石雖對陳濟堂的伎倆有所察覺,但因疲於圍剿紅軍,也對陳濟堂無可奈何。
澤東雖然在第五次反圍剿中受左傾冒險主義的排擠,離開了黨和紅軍的領導崗位,但他仍然銳地意識到陳濟堂與蔣介石的這一層關係可以利用。在1934年,正值反圍剿戰事吃緊之際,他以中央政治局委員、蘇維埃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等身份,多次從瑞金來到會昌,對粵贛情況進行調查研究,並指示:一定要取19路軍兵變的失敗教訓,抓住敵人內部的矛盾搞好統戰工作。澤東經過多次調查,回到瑞金後懷著喜悅的心情,寫下了著名的詩篇《清平樂坊昌》,中就有那句膾炙人口的詩句風景這邊獨好。澤東當時的遠見卓識,為後來對南天王到了1934年9月,陳濟堂又密派李君為代表,要求和紅軍進行談判。軍委主席朱德親自致信陳濟堂,信中說:華北大好河山已淪亡本,東南半壁亦岌岌可危,中國人民凡有血氣者,莫不以抗救國為當務之急,德等深知為達此目的,應與國內諸武裝部隊作戰之聯合厖如能停止進攻蘇區,給民眾以民主權利及武裝民眾者,紅軍均願與之訂立反協定。
協定共分五條:一、雙方停止作戰行動,而以贛州沿江至信豐而龍南、安遠、尋烏、武平為分界線,上到諸城市及其附廓十里之處統歸貴方管轄,線外貴軍,尚祈令其移師反蔣。
二、立即恢復雙方貿易之自由。
三、貴軍目前及將來所轄境內,實現出版言論、集會、結社之自由,釋放反蔣及一切革命政治犯,切實武裝民眾。
四、即刻開始反蔣賊賣國及法西斯陰謀之政治活動,並切實作反反蔣之各項軍事準備。
五、請代購軍火,並經筠門嶺運輸。
如蒙同意,尚希一面著手實行,一面派代表來瑞共同協商作戰計劃,內德當派兵至筠門嶺黃師長處就近商談。
朱德的信很快得到了陳濟堂的答覆,朱德和周恩來研究商定,派何長工和潘漢年前去尋烏秘密商談。
第二天,何長工和潘漢年經過準備,帶上兩名警衛便出發了。這次他們一行四人都換上了便裝,何長工和潘漢年一律長衫禮帽,一副商人打扮。兩個紅軍戰士也一律隨從裝扮。四匹紅馬從容不迫地向南天王管區尋烏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