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四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1夜裡十一點半,遠山縣縣委書記卓權回到了辦公室,開始閱處堆滿辦公桌的公文。

一如既往,晚上陪了幾桌客人。喝了數不清的酒,重複了若干制式的客氣話。年輕的縣委書記卓權,已經成為標準的“酒考驗”的幹部了。

縣委書記,主政一方的諸侯,可謂大權在握,一言九鼎。可是如今,父母官卓權心裡卻五味雜陳,受很是複雜。也許沒有人會理解,這位很想有一番作為的縣委書記,如今已經無可奈何地陷入無休止的官場應酬之中。

四十二歲的卓權,是由京城空降來的縣委書記。他原在中央某部工作,一年前,作為優秀青年後備幹部,到基層任職鍛鍊,被選派到北方省遠山縣任縣委書記。

出生在高官家庭,從小就在京城裡長大的卓權,離開了繁華的都市,興致地走馬上任,來到綿亙幾千裡的群山深處。

蒼青的起伏群山,一座疊著一座,像大海里的波濤,無窮無盡地延伸到遙遠的天盡頭,消失在那雲霧漫的遠山深處。遼闊、深邃、無際的林海,莽莽蒼蒼,層層疊疊,湧動著無垠的綠濤。

一踏入遠山縣城,這裡的民風,這裡的寧靜,令卓權動不已。終於,遠離了都市的喧囂,遠離了權謀和浮躁,主政這近似與世隔絕的一方土地。卓權暗自慶幸,也很珍惜這難得的經歷。他想在深入實踐的同時,在這崇山峻嶺中,修身養,養蓄銳,以備有朝一走出大山,躍上仕途高位。

讓卓權到興奮的另一個原因,是他的姐夫,現任北方省副省長的谷川,就出生在遠山縣,並且,曾經在許多年前擔任過遠山縣的縣委書記。

剛來不久,卓權就發現,谷川副省長是遠山縣走出去的官職最高的領導幹部。可是,一別二十多年,谷川卻始終沒有回過故鄉。卓權有些納悶,覺得姐夫真的有些不可思議,竟然能夠割捨和故土的情愫。當然,卓權也曾想過,也許姐夫有自己的為政之道,或許,另有不可示人的隱情。

去省城開會,自然要去姐姐、姐夫家看看。一次酒後,卓權曾委婉相邀,請姐夫在他任職縣委書記期間,重回故里,回遠山縣視察工作。谷川聽了,突然沉默了下來,惆悵地望著面前的酒杯不語。許久,自言自語道:“紅楓湖…很美啊!霜秋季節,眺望遠處橫迤著紅的山巒,豔麗如花的紅葉,如火如錦,映紅了半邊天啊!走近楓林,那一排排楓樹,舉著被秋風染紅的葉子,在微風中搖曳,發出醉人的聲響。偶爾落下幾片紅葉,為綠草地綴上斑斕的調…”真沒想到,姐夫竟然有如此的雅興,卓權被染了。

坐在一邊的姐姐卓婭不耐煩了“哼”了一聲,說:“老谷,別一副窮酸文人勁了。怕是在那大山溝裡,還埋藏著你的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吧?那裡有沒有個姑娘,名字叫小芳?我總覺得,老谷是個有故事的人,高深莫測,秘而不宣罷了。”谷川也不理會子的冷嘲熱諷,陷入深深的回憶之中,目光飄浮茫然。

說實話,卓權很欽佩谷川,始終以姐夫為自己的榜樣。多年來,二人的關係,有如親兄弟一般。他覺得,姐夫從一個大山裡的孤兒,一步步走到高官的崗位,足以證明其能力卓著,為官之道的不同尋常。因此,便常常就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很具體的問題,求教於姐夫。心中的一些煩惱,也願意向他傾訴。

卓權知道,谷川是個很講究實際的人,工作注重實效。他的一路升遷,其實是靠著自己的政績。也就是說,他是踏著政績鋪就的階梯,一步一個臺階攀登上來的。

“谷川的官,是他自己實幹上來的!”人們常常這樣評價。他的為官之道,可謂獨闢蹊徑。

但是,在北方省的領導幹部,也有個別人對谷川略有微詞。卓權偶爾聽到過,有一種聲音認為,谷川工作很有魄力,敢拍板,敢決策,幹事風風火火。但是,有的時候,過於專注政績工程。

這些年,政績工程名聲不佳,各級領導都避而遠之。但是,作為工作實際成效,政績還是衡量一位領導幹部的很重要指標。只是,有的時候,政績和政績工程不易區分。

這種議論,雖然不是主聲音,但讓卓權到很不舒服,也為姐夫到委屈。他深有體會的是,從政為官,一個迴避不了的矛盾是政績工程。為此,他曾私下求教於谷川。

“自古以來,為官一方的人,都希望能取得‘政績’,獲得好名聲。雁過留聲,人過留名嘛,沒有什麼可以非議的。但是,當‘政績’被別有用心的人添加上‘工程’兩個字後,質便發生了變化。很顯然,人們不能不把它與‘形式主義’、‘勞民傷財’、‘撈取政治資本’等否定的評價聯繫在一起。

“儘管‘政績工程’由‘政績’派生而來,但兩者卻是迥然不同的。‘政績’是為‘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工作的實際成效。而‘政績工程’,怎麼說呢?說輕了,是在政績裡摻進了個人的虛榮心和政治的功利成分,說重了,是被一些人當成邀功升遷的梯子。‘形象工程’在老百姓眼裡,就是急功近利、貪圖虛名的代名詞。這是對一名領導幹部的徹底否定,是很險惡,卻十分有效的招法,很容易置人於死地!

“一個聰明的領導人物,應該能夠很好地處理‘政績’和‘政績工程’的關係。也只有把二者關係擺佈明白了,才可以青雲直上,飛黃騰達。幹部出‘政績’,‘政績’出幹部,其實是有科學道理的。你這個縣委書記,只要悟得好,悟出真諦,就會是一位稱職的縣官,也一定會很快成為市委書記、省委書記的…”卓權覺得姐夫的話很有道理,理論很闢。

谷川擔任遠山縣委書記期間,留下了許多政績。最為突出的,是紅楓湖水庫和縣城改造。卓權就任遠山縣縣委書記後,曾專門去過紅楓湖參觀。他覺得,在姐夫的努力下,徒有虛名的紅楓湖,已有了二十平方公里的水面,名副其實為湖了。縣城也改造得頗具山城特,建築風格充滿滿族風情,令遊人讚不絕口。可惜,紅楓湖不久就決口了。

卓權還了解到,姐夫谷川在遠山縣時,名字叫谷三。許多年前,縣委書記谷三先是被選調到中央黨校學習,然後調往南方一個城市擔任領導去了,並且改名為谷川。如一陣山風吹過,縣委書記谷三,消失得無影無蹤…

三年前,中央又調谷川回北方省擔任副省長。當年的谷三,如今的谷川,又回到了北方的土地上。

可是,就在谷川躊躇滿志,準備大展宏圖之際,發生了兩起意想不到的事故,令這位被譽為“水利省長”的高官陷入困境。一起事故是,三年前,紅楓湖水庫在夏季山洪暴發時,發生了垮壩,造成9名山民死亡,遠近數十座村莊被淹。另一起事故,是一個月前發生的,龍鳳水庫工地突然塌方,致使16名建築工人被壓去生命,震驚全國。

紅楓湖垮壩事故發生後,遠山縣委、縣政府處置得很及時。他們千方百計,努力把不良影響控制在最小的範圍內。特別是縣裡個別幹部議論,垮壩的原因,是當年沒有經過科學設計,草草上馬施工留下的隱患,造成了大壩決堤。言外之意,是當年的縣委書記谷三的責任。最先持有這種觀點的,是縣長於天宇。卓權擔任縣委書記後,發現這一苗頭,便採取了果斷措施,把這一輿論消滅在萌芽之中。並且,縣長於天宇似乎很理解卓權,也很配合。他在向上級彙報紅楓湖水庫大壩決堤死亡人數時,決定採取隱瞞的方式,上報死亡人數為2人。按照國家安全生產的有關規定,一次事故死亡3人以上的,才可以定為安全生產重大事故。一次死亡十人以上的,為特大事故。依此標準,來追究有關領導責任。卓權是後來才知道,於天宇瞞報了紅楓湖水庫決堤事故死亡人數。可是,於天宇拍著脯保證,紅楓湖水庫大壩決口,死亡的就是2人。是當地老百姓為了多要賠償,才硬往多里報死亡人數。還說,這次事故本來就是個無頭案,因為死亡的人是被洪水沖走的,本沒有找到屍體。

卓權還是覺得不妥,提出應該由縣安全生產委員會出面,對事故立案調查。於天宇動情了,說,你這個縣委書記是個“空降”來鍍金的,是“飛鴿”牌的。你拿我們遠山老百姓的命這麼看重,我很動,也替老百姓謝謝你。可是,我們必須要尊重事實,我這個本地人的縣長,更要對得起父老鄉親。如果你不相信我,持懷疑態度,堅持要搞清所謂真相,對於你這個縣委書記同樣不利,影響大局穩定,也妨礙你的工作開展。其結果是無事生非,自討苦吃。並且,勢必影響全縣改革開放的大好局面,影響自己的政治前途。

卓權相信了於天宇的話,也到很僥倖。為了自己頭上的烏紗帽,也為了姐夫谷川的仕途。

近幾年,讓姐夫很鬧心的一件事情,是紅楓湖總是有人給中央寫上告信,歷數當年縣委書記谷三的所謂劣跡。其中最為主要的是反映他好大喜功,強迫農民修建紅楓湖水庫,破壞了自然環境,引發了生態災難。還說,自從修建了紅楓湖水庫,山上的楓葉不再變紅…還說什麼,縣委書記谷三畏罪潛逃多年,請中央派人查明下落,揪回遠山縣處置。

談起這些,當年的縣委書記谷三,今天的副省長谷川很傷,牴觸情緒很大。他對卓權表示,當年,自己辛辛苦苦,想為紅楓湖,為家鄉做一件好事,拼了命修建紅楓湖水庫,可是家鄉人卻不認可,不買賬,真是讓他不解。

特別是,谷川瞭解到領頭向中央告御狀的,是楓橋村的村支書兼村委會主任,一位年輕人。他希望卓權能夠到楓橋村去看看,找這位村委會主任嘮嘮,摸摸情況。他認為,在這位村委會主任背後,一定有什麼人支持。也許,說不定是自己官場的對立面,在借刀殺人。否則,自己和這位從未見過面的山村青年,一無冤二無仇,他為什麼反反覆覆要告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