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在水一方對鏡觀詩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法雨“蒹葭蒼蒼,白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詩三百”中,論境界,無句可出其右。
在安易如自己的眼中,也許她是慧質蘭心的小妖女俏黃蓉吧。不過在我眼裡,她恰似何足道眼中的郭襄。
一位可以令狷介狂生忘乎所以的遠遠水中小島上的溫柔少女;一位短劍青驢獨行天下博古通今的紅顏知己;一位既會使美絕麗絕的“小園藝菊”又會使霸氣十足的“惡犬擋路”的靈古怪的萬事通。
並不驚訝她以弱冠之齡寫出的厚重悟,並不驚訝她在幸福生活中寫出的人間悲苦。
“書到今生讀已遲”她的天賦,是前生帶來的。詩人詞人,大抵如此。
世間的才子甚多,或因發洩太盡而於刻薄,或因隨波逐
而
於淺俗。材與不材,鳴與不鳴,其間之度,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學者的書不難找,蘇韓海腹蘊五車的學究任何時代都不少;先鋒的書不難找,玩世不恭罵世嫉俗的憤青亦比比皆是;美女作家也不難找,不管她用身體用臉蛋還是用任何部位炫人。
安的書獨特,在於她自身的獨特。不卑不亢,亦遠亦近。
《笑傲江湖》中,丹青生最得意的是吐魯番四蒸四釀葡萄酒。似乎已有一百二十年,又似只有十二三年,新中有陳,陳中有新,比之尋常百年以上的美酒,另有一股風味。恰如安的書,古韻中有新風,新風中有古韻,比之洋洋灑灑的古籍校注,多了幾分親和,幾分魅力,幾分頑皮,幾分辛辣,可是要欣賞她,還要擁有大隱的氣質,禪者的察。
心智如好水,文字如好茶,好水泡好茶。
亦彷彿她是一叢生於鬧市的翠竹,在塵喧中隱逸著自己的青青翠。
“一點寒中綠,微蜷土下。寸絲山野氣,虛對往來門。”世間好物總予人這樣亦遠亦近的距離。
難免又想起了郭襄:論家世,可謂曾經滄海;論情,可謂除卻巫山;論
靈,人送外號“小東
”;論人品,古道熱腸,悲天憫人。安在她的書中,也常常顯出這樣的
氣和俠氣,給人
動和驚喜。她筆花四照地寫,亦戲亦謔地談。有時候是端端正正地坐著,告訴你這句話這首詩的深意,有時候是大碗喝酒大塊吃
的江湖閒扯。
她談及的一些事,是以女子的,而不是以女子的膠著。男人不會討厭她,因為她不是一味地做女
代言人,以哀怨為武器把男人批倒批臭,對男人她可以金釵當酒,堪稱知己;女人自然也喜歡她,因為她能夠看清女人,從一束糾葛的藤蔓中找出被掩住的最纏綿隱秘的心思,她是她們的知音。
不嘲笑,不搬,只是懂得。這樣灑脫而大氣。她是在水一方觀望世情的人,不應該被輕易定位為女
作家。
《詩經》,是一部古老而珍重的書,中國詩歌的源頭,名頭之高婦孺皆知。但從漢代以來,就沒有幾個真正能完全懂得的了。讀《詩經》如果沒有註釋,將是寸步難行。大多數說自己喜歡《詩經》的,只能夠喜歡《蒹葭》、《關雎》等少數篇章中的少數句子罷了。真拿了“詩三百”讓他讀,可能只是如葉公老龍般束之高閣了。
孔子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這就是中國詩可抒不平之怨,可達社會之用,可寄山水之情的思想源頭。詩經的作者有男有女,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後世的解者多成了男人,雖然孔子有言“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可是女
學者依然被冷冷拒之門外。如果女
有社會意義上被承認的學者的話,可惜沒有。
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我於是將安的出現視為一種補償。終於有一個女人,可以從書架上取下《詩經》,坦然自若地翻閱,再坦然自若地與你她的所得。是什麼讓千年前的風雅依舊靈動?是什麼讓拗口的四字文言不再幹澀?是心,是一顆浸
古風又溫潤如
的少女心。
喜歡她說的——詩經如彼岸花,即使無法摘取,也一直存活於心。
道德規範、行為準則、風俗習慣等等社會的行為模式,經常隨著時代而改變,然而人的格和
情,變動卻十分緩慢。三千年前《詩經》中的歡悅、哀傷、懷念、悲苦,與今
人們的
情仍是並無重大分別。
觀詩如對鏡,這樣從容珍重的心態來看待《詩經》,是更適合現代人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