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四十六節-第五十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二卷亂世豪雄篇第十一章長河落第四十六節十二月二十六,櫟陽。

丞相李瑋、大司農田豫、尚書令田疇冒著大雪趕到了櫟陽,呈奏上計事,奏請改制。

事實很嚴峻,朝廷的財賦危機已經到了極限,國策非改不可。如果天下穩定了,目前的財賦制度倒還可以維持,但現在平叛大戰還在繼續,短期內還無法估算天下統一的時間。如果年年這樣打仗,一年虧空幾十億錢,要不了幾年,朝廷就要欠下鉅額債務。那時朝廷的財賦命脈完全控制在別人手上,天子和朝廷很快便會失去威儀,權柄更是倍受打擊和掣肘,新政顯然很難維持下去。今年朝廷為了緩解財賦危機,已經增收賦稅了,但杯水車薪,無濟於事。如果明年繼續增賦,強徵暴斂之風會迅速席捲州郡並愈演愈烈。百姓窮苦不堪,動盪暴亂的子也就不遠了。

長公主雙手抱頭,一籌莫展。天下要統一,要重新恢復安寧,就要打仗。在廢墟上重建大漢,讓社稷重新富強起來,就要堅固以農為本的基。而要想實現這一切,就要錢,要財賦,要源源不斷的巨量財賦。財賦不足,就要想辦法開源節,就要修改國策,重修制度。

“怎麼會這樣?朝廷財賦的虧空怎麼會飛速增加?前些年我們是怎麼過來的?中原大戰,我們動用了幾十萬兵力,打了好幾年,朝廷不也撐過來了嗎?”

“土地,是土地幫助朝廷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李瑋說道“當年我們在北疆的時候,我們也大量賒借,但我們只要收復了州郡,就可以用收復的土地、鹽鐵的開採經營權和減免賦稅徭役來償還債務。另外我們為了減少朝廷開支,實施了一系列新制,比如官吏的俸祿由各府衙的職分田提供,採用兵戶制後士卒的軍餉和撫卹也由兵戶家的田地提供等等…這些辦法實施之初,的確大有成效,但隨著朝廷收復的州郡越來越多,開支也急驟增大。比如我們打中原大戰,軍隊渡過黃河就行了,前後不過一千多里,但打西疆,軍隊就要遠征三千多里,軍資消耗的增加不是倍數,而是翻番的倍數。同理,其它開銷也是這樣。”

“朝廷開支增大,賒貸就大,而王公貴族、門閥世家和商賈富豪們因為擁有的土地越來越多,因為手中掌握的鹽鐵開採經營權越來越多,因為軍隊遠征、重建城池等所需的物資以及販運量越來越大,他們積累的財富也就越來越驚人,也就有了更多的錢財賒貸給朝廷。而朝廷的償還能力呢?暫時失去了。因為朝廷要打西疆,打北疆,打遙遠的邊荒之地,那裡沒有這些人需要的土地,鹽池鐵山也少,於是朝廷的鉅額虧空也就出現了。而且隨著遠征路途的延長,遠征規模和時間的增大,虧空也越來越嚴重,以致於現在陷入了深重的財賦危機。”

“成也土地,敗也土地。”李瑋嘆道“現在的事實擺在這裡,如果任由這種情況發展下去,王公貴族、門閥世家和商賈富豪們會逐漸控制朝廷的財賦命脈。一旦朝廷的財賦命脈給他們控制了,他們就可以肆無忌憚地兼併土地,肆無忌憚地迫朝廷增收賦稅,結果是什麼?和過去一樣,百姓離失所,民成災,暴亂此起彼伏,社稷搖搖墜。過去大漢有兩百年的底子,它還能支撐一段時間,還能讓我們保留一絲元氣,在廢墟上重建大漢,但現在呢?經過二十年的戰亂,大漢雖然苦苦掙扎沒有倒下去,但脆弱不堪,只要一陣狂風暴雨,就能把它徹底摧毀。

“這就是現狀。新政實施十幾年了,它幫助朝廷走向了中興,但同時它的弊端和矛盾也已經累積到足夠危害社稷的地步。朝廷必須及時調整國策,在最短時間內緩解這種危機,把這種危害降到最低,以確保中興大業能夠持續發展。”長公主理解朝廷的艱難處境,也希望天子和自己的窘境得到改善,但朝廷在重農的基礎上利用抑商來增收的辦法,歷史上的教訓很深刻,她不能不慎重。當年孝武皇帝改制成功了,但殺了很多人,幾乎摧毀了大漢的商賈。而王莽失敗了,敗得很徹底,連社稷一起葬送。王莽篡國失敗的原因,歸到底還是改制嚴重損害了當時王公貴族、官僚富豪們的利益。你既然不讓我們活,我們就玉石俱焚,一起完蛋,結果王莽完蛋了,社稷傾覆了。今天呢?今天襄陽還有一個天子和朝廷,這位天子甚至違背祖制,大肆分封諸侯,兩下比較,誰能給予這些人最大的利益?不難想像,長安改制的後果,很可能是一系列的叛亂,最後是中興失敗,大漢再次傾覆。

長公主越想越怕,渾身冰冷,不寒而慄。

大將軍離開長安前,曾要求自己把燕無畏和風雲鐵騎調到晉陽戍守,當時自己覺得大將軍小題大做了,現在看來,不是大將軍謹小慎微,而是自己盲目自信,本沒有想到朝廷面臨的危機。大將軍顯然已經看到了朝廷的危機,他預到大軍遠征西疆將給朝廷帶來一場動盪。而遠征西疆,穩定北疆是朝廷的平叛策略,為了實現這個策略並確保中興大業的成功,這場動盪是必要的,但這場動盪的中心是自己。李瑋改制能否成功,關鍵在於自己的支持,只要自己同意了,詔告天下頒佈執行了,矛盾也就徹底發了。

這場矛盾發的後果有兩個,一個是朝廷殺人,殺死所有敢於和朝廷對抗的人。一個是背叛者殺人,殺死奪走他們財富的人。自己首當其衝,成為背叛者要殺的人。而衝突一旦失控,州郡大亂,大將軍首先就要保住小天子,其次是自己,再次是保住北疆這塊基之地。小天子一直在軍中,有大將軍的親自保護,不會有事。燕無畏和風雲鐵騎到了晉陽後,不但能保護自己,更能戍守北疆。

大將軍未雨綢繆,算無遺策。難道他真的是算無遺策?

去年的長安兵變,導致丞相蔡邕下臺,李瑋上位,大量武人隨即入朝,而這些武人主要在哪裡供職?州郡。現在幷州刺史是張白騎,幽州刺史是樊籬,冀州刺史是楊明,青州刺史是張郃,兗州刺史是高覽,涼州刺史是皇甫酈、司隸校尉是張遼,河南尹是徐晃,僅豫州刺史王澤和京兆尹餘鵬兩位大臣不是武人,但這兩人都是北疆大吏。也就是說,一旦改制實施,朝廷只要下旨暫時授予州刺史部分軍政大權,督領郡國,那麼州郡就亂不起來。

徵南大將軍鍾繇雖然坐鎮豫州,但豫州刺史是王澤,蕩寇將軍雷重又有七萬大軍駐紮於許昌,鍾繇即使背叛了,也難以影響大局,豫州依舊牢牢控制在朝廷手裡。

先有李瑋出任丞相,後有武人坐鎮州郡,社稷穩若磐石。這個時候大軍遠征西疆,挑起朝廷財賦危機,繼而借改制之名,搶奪王公貴族、門閥世家和商賈富豪們的財富,這難道都是巧合?回過頭去想想,這種巧合未免也太神奇了吧?

不可能。大將軍要我把燕無畏和風雲鐵騎調回晉陽,那還是去年年底的事,這一切都是大將軍安排好的。他把李瑋推到丞相的位置上,把武人調到州郡任職,目的就是為了搶奪財富,為了能讓國庫盈實,為了給小天子主政打下堅固基礎。

皇帝沒有錢,靠賒貸過子,靠別人的臉子,靠賣官鬻爵過子,哪裡還有威望可言?哪裡還能中興社稷,穩定天下?

豹子大哥為了大漢,當真是殫竭慮,無所不用其極了。我應該幫助他,有了豹子大哥的承諾,我即使死了,也心甘情願。

“要做就要做成,否則就不要做。”長公主望著三位神驚喜的大臣,鄭重說道“按此策改制後,朝廷一年能增加多少收入?你們具體算過嗎?”

“目前無法具體測算…”李瑋說道“我和丞相府的一幫掾屬們大概測算了一下鹽鐵收入。如果朝廷收回所有的開採權,再確保一半的經營權,那麼朝廷一年至少可以增加二十億到三十億錢的收入。”

“有這麼多?”長公主難以置信。

“哼…”李瑋冷笑“少府的收入為什麼這麼少?錢都讓別人搶走了。鹽鐵官營後,朝廷收入隨即增加,均輸和平準也就能發揮作用,朝廷因此還能增加大約五億錢的收入。”李瑋繼續說道“如果加上限田罰租和增收的商稅,朝廷一年至少可以增加三十億到四十億錢的收入,這樣朝廷財富的總收入就能增加到一百億錢。”長公主聞言大為興奮“具體計策呢?”

“重修《鹽鐵律》,收回開採權,重建鹽鐵官,這樣朝廷就能牢牢控制鹽鐵價格,繼而通過價格狠狠打擊鹽鐵商,把鹽鐵商手裡的錢拿過來。鹽鐵價格降了,谷價上升了,農夫們的收入也會增加。”

“重修《均輸律》,確保大司農諸官掌握所需的各郡國貨物,以充實府庫。大司農要向各郡國大量派遣均輸官,把應由各郡國依例輸京而京師並不需要的物品,從出產處轉運他處出賣,通過輾轉換,把京師所需的貨物運達長安,儘可能消除各郡國貢輸往來煩雜、物品質量差、運費甚至超過貨物價值的一些不合理現象。”

“重修《平準律》,在京師、洛陽、邯鄲、晉陽、薊城等地設平準官,接受均輸貨物,按各地市場價格漲落情況,貴則賣之,賤則買之,用以調劑供需,節制市場。”

“如此一來,大司農就控制了鹽鐵生產和貨殖買賣,商賈富豪們難以從中牟取暴利,而各種物價也不致於暴漲暴落,導致百姓窮苦不堪。此策不但可以讓朝廷增收,國庫充盈,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確保農夫的收入,讓他們過上溫飽子。”長公主連連點頭,擔憂地問道:“此策若想順利通過,難度有多大?”李瑋、田豫、田疇三人相視苦笑。

“難度應該不會太大。”李瑋猶豫了片刻,慢慢說道“當年,孝武皇帝連年征戰,國室虧空,把文景時期留下來的府庫積蓄全部用盡了。而當時土地兼併又趨嚴重,朝廷財賦嚴重不足。孝武皇帝為了增加收入,下旨募民入奴婢、入羊、入錢、入粟以拜官或贖罪,又設武功爵出賣,力圖籌措錢財。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他又打破了商賈不得為吏的令,任用大鹽商東郭咸陽、大冶鐵家孔僅為大司農丞領鹽鐵事,任用洛陽大商賈桑弘羊為大司農中丞主持改制,先後實行了鹽、鐵、酒官營,均輸、平準、算緡、告緡,統一鑄幣等一系列新政,極大地緩解了危機。”

“今天下的形勢和孝武皇帝朝相比,要嚴重百倍千倍,不改制不行。大漢歷經四百年,血淋淋的教訓歷歷在目,相信朝中的大臣和各地商賈富豪還不至於財心竅到失去理智的地步。和生命比起來,錢財不過是過眼煙雲罷了,不足為重。朝廷此次改制,已經竭盡全力兼顧了各方利益,如果有人一定要置社稷安危於不顧,那就毫不客氣,效仿孝武皇帝,以雷霆手段,堅決鎮壓。”長公主神情冷峻,望著殺氣騰騰的李瑋,沉默良久“難道非要殺鳴?不能好好商量嗎?”

“如果殿下同意,臣打算年後在未央宮召集大臣、大儒和一些商賈富豪商討此事。”李瑋說道“殿下為了慶典,不是請了很多人嘛,臣奏請殿下,改慶典為議政,請天下人為大漢中興出謀畫策,這也是一大盛舉啊。”長公主的目光裡充滿了懷疑和擔憂。這麼多大臣、大儒、大商賈富豪到了京城,一旦出事,後果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