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七十一節-第七十五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二卷亂世豪雄篇第十章問鼎中原第七十一節晉陽,鳳凰池。

長公主怒不可遏,幾次因為情緒失控而掩面哭泣。

太傅楊彪、丞相蔡邕、御史大夫劉和、大司農李瑋、尚書令崔琰、中書右僕劉放、長公主府長史筱嵐、司馬黃嶽八位大臣分坐兩旁,沉默不語。

“自六年前大將軍勤王成功,把皇帝和朝廷接到晉陽以來,他一直都鼎力支持我們,相信我們,為什麼就在洛陽將克,中興大業走向成功的關鍵時刻,他竟然要挾持天子,和朝廷公然對抗?為什麼?”長公主泣不成聲,傷心絕“正月初一,天子詔告天下,定都長安,但如今天子和朝廷還在晉陽。如果年底前天子和朝廷還不能遷到長安,天子和朝廷的威儀將大受損失,難道他不知道嗎?在大軍已經掃清洛陽外圍,包圍了洛陽城的情況下,有必要今年一定攻克洛陽嗎?關中、洛陽兩地有幾十萬難民需要賑濟,和幾十萬百姓的生命相比,明年攻克洛陽城算得了什麼大事?他為什麼就不能理解?”

“殿下和朝廷是以政事為基礎考慮問題,而大將軍和北疆武人是以兵事為基礎考慮問題,在雙方都急於穩定局勢奠定中興大業之基石的時候,這種政見上的衝突難以避免。”太傅楊彪嘆了口氣,慢地說道“去年的官制修改,在朝堂上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雖然這種辦法暫時緩解了朝堂上的矛盾,但會造成一個嚴重後果,那就是武人可能直接干涉朝政。臣記得當時朝中不少大臣上書勸諫過殿下,但殿下並沒有聽進去…”楊彪手指堆放在一側的奏章“現在殿下看看…軍隊擴大了,實力強悍了,武人手上的權柄無形中也膨脹了。他們恃功自傲,驕恣枉法,認為這中興大業都是他們的功勞,眼裡本沒有天子和朝廷。至於大將軍…”楊彪停了一下,搖了搖頭“這麼多年了,大將軍是什麼人,我們就算是瞎子也略知一二。他對大漢的忠誠是毋庸置疑的,但他是北疆武人的統帥。他在開創中興大業的時候,首先考慮的是北疆武人的利益,在不損害大漢利益的情況下,他首先兼顧北疆武人的利益,這就是他此次終於按捺不住,要公然和朝廷正面對抗的原因。”楊彪這話說出來之後,長公主雖然眼中含淚,但眉頭已經皺了起來。李瑋、劉放互相看看,眼。筱嵐目視丞相蔡邕。看到蔡邕嘴角掀起了一絲不易察覺的笑紋,筱嵐面一寒,黛眉輕輕揚起。

楊彪這話其實就是在指責長公主和李瑋等人,去年以增兵和定都長安為幌子,欺騙大將軍,得到了大將軍的支持,然後乘機鞏固和增強了皇權,削弱了外朝和大將軍的權力。皇權大了,穩固了,並不能代表皇權就能為所為。大漢逐步走向敗亡,和皇權過度膨脹並被外戚、閹所利用有直接關係。現在長公主在皇權膨脹後,也慚漸走向了這條路。但如今是戰亂年代,相權、兵權的強大是是維持皇權的本,對相權、兵權無節制的制約和打擊必然會打破權力平衡,從本上傷害皇權,並最終發矛盾。

大將軍和北疆武人的憤怒正是權力平衡被打破後所產生的嚴重後果。

當初外朝大臣反對增兵,反對定都長安,其本目的是拿回全部相權,重新建立權力平衡,保證中興大業的穩步推進。但大將軍急於打洛陽,急於實施平定天下之策,他沒有多加考慮就支持了長公主,試圖以鞏固和增強皇權的辦法來換取北疆人對中書監的控制,對國政決策權的控制。但誰能想到,在皇權得到鞏固和增強後,以李瑋為首的北疆士人因為掌控了中書監,因為是皇權的實際使用者,其權柄也急驟膨脹。

皇權、相權、兵權的三者鼎立其實也就是長公主府和中書監、丞相府和外朝諸府、大司馬大將軍府之間的鼎立,具體到人,就是長公主和北疆士人、丞相和外朝大臣、李弘和北疆武人之間的鼎立。

官制的修改導致皇權、相權兩者之間的制衡變成了皇權、相權和兵權三者之間的鼎立,繼而讓北疆士人和北疆武人不得不無奈而痛苦地選擇了分裂。

過去北疆士人在朝堂上奮戰,北疆武人在戰場上奮戰,兩者配合默契相得益彰的局面一去不復返。現在北疆武人為了自己的生存,不得不親自披掛上陣,脫下戰袍穿上朝服,和昔的兄弟針鋒相對了。

始作俑者就是中興大業的持續推動。中興大業要持續推動,中興策略之爭就愈發烈,而國政決策權成了爭奪的焦點。誰拿到了國政決策權誰就能讓中興大業按自己的策略前進。也就說,各方勢力坐在一起互相商討的模式已經不行了,要麼皇權說了算,要麼相權說了算。於是長公主和李瑋等北疆士人在大將軍的支持下,拿到了全部的國政決策權。

皇權掌控了全部的國政決策權,皇權說了算,矛盾隨即發,只是誰都沒有想到矛盾最先被發的地方竟然是兵事決策,矛頭所指向的對象竟然是北疆武人。

楊彪的話不著痕跡地指出了當前朝堂危機的所有要害,權力制衡被打破,北疆武人實力更強,北疆武人要進入朝堂。現在就算內、外兩朝聯手對抗,也無法阻止北疆武人攫取權柄了。擁有兵權的大將軍和北疆武人就像一頭雄獅,一旦把他們怒,事情就不可收拾。

太傅楊彪、丞相蔡邕等外朝大臣的態度很暖昧,在權柄的三足鼎立中,他們人數最多,勢力最龐大,但權柄卻最弱。先前他們極力支持長公主年內把天子和朝堂遷到關中,但現在他們好像也並不反對天子御駕親征。

尚書令崔琰甚至同意大將軍和北疆武人在奏章中所說的天子御駕親征的諸般好處。畢竟將來天子要主政,要治理國家,藉此機會在軍隊中建立崇高威信很有必要。尤其重要的是,天子在主政初期,權柄一時難以穩固,如有北疆武人的鼎力支持,天子則能順利度過這段危險期。

長公主當時就生氣了“天子才多大年紀?御駕親征有什麼意義?天子到了洛陽,這仗就要打,幾十萬軍隊圍攻洛陽城,財賦消耗驚人,那今年朝廷還能遷到關中嗎?朝廷屈從於軍隊,國策為武人所左右,那天子和朝廷的威儀又在哪?”崔琰低頭不說話了。

矛盾化了,需要緩和,需要化解,這樣對峙下去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但長公主不知道為什麼,一反常態,決不納諫,就連李瑋、筱嵐的勸諫都聽不進去。

“殿下,時間不等人,就算殿下不讓天子御駕親征,就算朝廷即刻開始搬遷,那我們也要想個辦法阻止大將軍和北疆眾將攻打洛陽。”李瑋苦笑道“殿下寸步不讓,這能解決什麼問題?”

“我那麼相信他,對他百依百順,他卻不相信我,卻要翻臉和我對著幹,我憑什麼要讓步?我就是不讓…”長公主突然漲紅著臉尖聲高叫“我就是不讓,他能拿我怎麼樣?”長公主的淚水滾了下來,突然她雙手捂住臉,伏案痛哭“他欺負我,一直欺負我…”大臣們傻了,面面相覷,手足無措。

筱嵐急忙走到長公主身邊,小聲安了幾句。長公主愈發傷心,趴在筱嵐懷裡號啕大哭。

楊彪對眾人使了個眼,大家隨便行了禮,匆匆忙忙跑了出去。

幾位大臣走到水池邊,愁眉不展。

“這下麻煩了。”蔡邕連連撮手“大將軍幾年不回晉陽,殿下本來就很傷心。好不容易打下洛陽,大將軍要回朝了,誰知兩人又翻了臉。”

“那小子是個混蛋。”楊彪恨恨地罵道“人家好歹也是大漢的長公主,哄哄她不就算了,還拿刀拿槍對著幹,整個一蠻夫。我就不懂,殿下看上他那一點。”接著他擦了擦眼角,低聲說道“哭得讓人心酸啊,我都掉眼淚了。”

“你掉什麼眼淚?”劉和沒好氣地說道“我看你高興得很。”

“你也算是他的皇兄,這種事你應該關心關心。”楊彪抬頭向天,嘆了一口氣“先帝在天之靈看到他女兒如此悲痛絕,肯定非常傷心。”劉和撇撇嘴,不屑地看了他一眼。

“仲淵,你過來…”楊彪指著站在水池邊垂頭喪氣的李瑋說道“這事情和你有直接關係,你立即想個辦法,把這事解決了。”說完他拉著蔡邕走了。

劉和和崔琰互相看了一眼,緊隨其後,拍股走人。

李瑋、劉放、黃嶽三個人大眼瞪小眼,一籌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