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四十六節-第五十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二卷亂世豪雄篇第九章逐鹿中原第四十六節五月上,閻柔、姜舞、衛峻、高順、楊明等人陳兵薄城。

叛軍襲擊昌邑得手一事讓北疆軍上下顏面無存,閻柔和諸將深恥辱,發誓要擊殺張飛重創徐州軍,攻擊薄城的戰鬥因此打得異常烈。高順、吳雄、管亥親臨城下督戰,姜舞、衛峻、楊明三人親率鐵騎穿於薄城、考城、己氏城和汳水河之間,頻頻阻擊北上救援的叛軍。

薄城很快失守。荀彧、張飛等人率軍退守考城。

閻柔和諸將商議,認為叛軍屯兵於考城,實力充足,強行攻打不但時間太長,兵力消耗也太大,必須要改變攻擊策略,以求迅速向中路主力大軍靠攏。正好此時行轅的書信也來了,催促他們儘快攻擊前進,奪取雍丘和裹邑,保護主力大軍側翼安全,威脅豫州。從行轅的要求出發,閻柔等人隨即決定以一部鐵騎牽制考城的叛軍,把他們拖在考城一帶,一部步騎大軍則在高順、吳雄的率領下,渡過汳水、睢水河,直滑亭、高陽亭一線,切斷雍丘和襄邑之間的聯繫,然後聯手主力大軍包圍雍丘,集結重兵南下打襄邑,迫考城、襄邑一帶的叛軍南撤到梁國境內去,為主力大軍把戰線穩定在浚儀和開封一線贏取時間。

議定了攻擊之策後,高順、衛峻、楊明隨即率軍北上,步騎聯手,配合默契,以迅雷不疾掩耳之勢攻佔了滑亭、高陽亭一線。

此刻長水校尉穆斯塔法已率軍包圍了雍丘,困住了城內為數不多的守軍。高順無後顧之憂,遂領軍南下,直殺襄邑城。

徐璆率豫州汝南軍剛剛進駐襄邑,便遭到了北疆軍的攻擊,一時猝不及防,被打得暈頭轉向。徐璆不知圍城的北疆軍到底有多少,驚慌之下,遂有撤軍退入陳國之意。但他又擔心自己撤軍後,荀彧的軍隊會被北疆軍包圍在汳水河北岸。於是一邊死守城池,一邊派人飛告考城的荀彧,請他撤過汳水河退入梁國境內。

荀彧聞訊大驚。他沒想到北疆軍在躍進千里,連續作戰一個多月後,還能保持如此強勁的攻擊力和匪夷所思的攻擊速度。如今雍丘被圍,襄邑受擊,自己被困汳水河北岸,已經無法阻擊北疆軍向陳留靠攏。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趁著徐璆還在死守襄邑的時候,急速撤到汳水河南岸,退守梁國郡治睢陽,以圖保存實力。

荀彧、張飛連夜棄守考城,南下八十里渡過汳水河,進駐葛鄉。

荀彧安全了,襄邑城的徐璆卻陷入了困境。北疆軍在高順的指揮下以鐵騎包圍城池,以步卒猛攻北城門。徐璆進退不得,不得不向荀彧求援。

葛鄉以西一百里就是襄邑城。荀彧得到消息,急派曹純領虎豹騎救援。

虎豹騎剛剛渡過睢水河,便遭到了北疆鐵騎的圍攻。衛峻、楊明指揮鐵騎呼嘯而上,雙方戰。城內的徐璆趁機突圍,高順隨後追擊。雙方一前一後,糾纏在一起,殺得血橫飛。這時荀彧、張飛率軍從寧陵方向渡過睢水河,頭殺上。

高順及時鳴金,命令大軍停止了追殺。

叛軍隨即撤入己吾城。

當晚,荀彧、徐璆和張飛、曹純等人商議,是否放棄南線戰場,退守豫州。

現雍丘、襄邑丟失,以大軍現有的兵力,雖然不能奪回來,但可以發動反攻,牽制北疆軍的兵力,給中路戰場上的聯軍減輕負擔,贏得鞏固防線的時間。

不過,由於最近一個月徐州軍幾乎傾巢而出,糧草輜重的供應非常緊張,關羽、紀靈的大軍就是因為糧草週轉不濟滯留在沛縣,暫時無法前來會合。豫州的糧草大部分要提供給中原的主戰場,在沒有袁紹的同意下,暫時也難以調撥給南線各路大軍。另外,孫策,周瑜的軍隊也遲遲沒有消息,不知何時才能北上。

如今兵力沒有優勢,糧草輜重也短缺,反攻的難度太大,諸將都不想繼續留在南線戰場上。考慮到擅自放棄南線戰場,將給中路戰場造成很大沖擊,荀彧、徐璆等人不得不仔細分析形勢,權衡利弊。

目前北疆軍已全線推進到中原腹地,佔據了兗州全境,士氣如虹。聯軍短期內要想取得反攻的優勢,或者開始反攻,本不可能。不過北疆軍在經過一個多月的血戰後,將士們疲力竭,此刻面對已經固守在封丘、浚儀、開封等第二道防線上的對手,也是無力再攻,雙方即將進入僵持階段。

荀彧覺得此刻退守豫州還是利大於弊。退到豫州後,大軍的糧草可就近得到徐、豫兩地的補充,將士們也能得到充足的休整時間,另外還能集結兵力,伺機反攻。

張飛、曹純等人眼見大軍處於劣勢,無心再戰。他們對曹、劉備的安全非常擔心。在白馬戰場沒有消息的情況下,儘可能保存實力已經成了幫助兩人唯一的途經。在張飛、曹純的堅決支持下,諸將聽從了荀彧的建議,急速南撤豫州。

至此,叛軍在南線戰場上的阻擊徹底失敗。

**五月中,許昌。

南北兩翼戰場的連續失敗,讓袁紹和劉表等人心急火燎,恨不得親自率軍殺過去。

當荀彧、徐璆率軍撤入豫州的消息傳到許昌後,袁紹不扼腕嘆息,趁著北疆軍疲憊不堪之際發動反攻的機會就這樣白白丟失了。過去的一個多月裡,在兗州主戰場上,阻擊北疆軍進攻的都是曹和劉備的人馬。他們損失慘重,此時再讓他們在南北兩翼戰場上擋住北疆軍的攻擊,擊敗北疆軍扭轉局面,實在是勉為其難了。

袁紹和臣僚們夜商議對策。

隨著大軍在南北兩翼戰場上的退卻,北疆軍左中右三路大軍已經形成了平行推進、齊頭並進的局面,他們彼此之間可以互相支援和保護,三路大軍的力量合為一體,實力倍增。這讓屯兵於浚儀、開封一線的聯軍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沮授認為,北疆軍通過連續廝殺,已經完成了最初的攻擊目標,並且正在竭力推動決戰態勢的形成。雙方決戰需要兵力和錢糧物資的屯積,聯軍沒有準備好,北疆軍同樣沒有準備好。沮授因此建議,以議和的辦法,來阻止和延緩北疆軍的攻擊,為己方屯積力量調整部署展開反攻贏取時間。

這個建議得到了袁紹等人的一致贊同。

許攸自告奮勇,願意作為議和使者親赴北疆軍大營。許攸和袁盛兩人在袁熙率軍退守浚儀和開封后,就被袁紹召回了許昌。袁紹對兩人丟失陳留一事大發雷霆,但考慮到此刻正是用人之際,並沒有立即予以懲治,而是讓他們留在府上繼續效力以求將功折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