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一章危機四伏第一節-第五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二卷亂世豪雄篇第一章危機四伏第一節大漢國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三月中,晉陽。

龍山位於呂梁山脈的西山中段,南連懸甕山、天龍山,北接蒙山諸峰,奇峰險峻,樹木蔥蘢,滿眼蒼翠,景十分秀美。

三月二十,長平公主劉蕭和驃騎大將軍李弘到達龍山大營。

龍山大營這幾年一直是北疆的軍政中樞,鎮北將軍府、徵北大將軍府、車騎大將軍府和驃騎大將軍府先後駐紮於此。李弘喜歡龍山。這裡風景好、安靜,可以避開鬧市的喧囂,而且這裡地形不錯,適宜屯軍訓練。

龍山距離晉陽只有四十里,聯繫方便,也不會影響到公務的處理。趙岐暫理晉陽行轅事時,因考慮到自己還要督掌護田中郎將府,所以他把行轅主要掾屬都遷到了晉陽城。得知李弘即將南下後,趙岐隨即把行轅掾屬又遷回了龍山。

關於長平公主的行宮,李弘和趙岐一致認為應該安排在晉陽城。雖然大家都無法確定長平公主返歸洛陽的期,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長平公主不會再回河間國了。

河間國是先帝的故土,並不是公主的封地,如果京畿危機長時間不能解決,公主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不但無法解決掾屬和衛兵的俸祿,恐怕連維持自己生存都有問題。冀州府和河間府如果能主動承擔這筆額外開支,那倒好說,如果他們不願承擔,那事情就很麻煩了。不過從目前來看,冀州各府都很巴結公主,沒有人敢得罪她,公主僅帶到晉陽的財物就裝滿了數百馬車。公主把所有的掾屬侍從僕役財物都帶到了晉陽,顯然也沒有再回河間國的想法,她要回洛陽,在京畿危機解決後回洛陽。

先帝當初讓劉和帶著公主出京是為了解決皇統問題,現在皇統問題不存在了,小董侯已經繼承了大統,按道理公主應該回京了。但由於洛陽接二連三地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公主不但沒有回京,反而肩負起了剷除侫、匡正漢室的重任,這是誰都沒有想到的。先帝絕對不會想到,他為了解決皇統問題而留下的詔書和預先送出洛陽的公主,竟然在袁隗的心策劃下,發揮了意想不到的作用,變成了重振社稷的巨大力量。

現在李弘覺到了這股力量對自己的威脅,公主身份尊崇顯貴,她千里迢迢來到北疆,代表的是皇室,是天子,是大漢社稷。她即使沒有詔書,也有足夠的權威和資格要求驃騎大將軍為了大漢的安危而揮軍南下。李弘現在可以不聽袁隗的,不聽劉虞的,他不聽兩位託孤大臣的命令,最多不過落個驕縱不法的罪名,得罪的不過就是朝廷而已,但他現在如果不聽公主的命令,犯下的卻是欺君枉上之罪,得罪的是天下人。公主以大義之名,請自己率領勤王之師剷除侫,匡正漢室,自己有什麼理由不聽?自己不聽,自己的部下呢?北疆諸府和北疆諸部大軍是不是還會繼續忠實執行自己的命令?

自從公主到了北疆後,驃騎大將軍府的眾多掾屬突然到了皇權的無上權威,覺到了大漢國的天威。先帝唯一的公主就這樣實實在在地站在自己面前,誰能說自己視若無睹?對皇權的尊崇和膜拜,對大漢社稷的摯愛和忠誠,直接導致了眾人對這場危機認識的轉變,改變了眾人對解決這場危機的態度。現在驃騎大將軍府已經沒有多少僚屬認同李弘的制衡之策了。朱穆不止一次地提到這個問題,他希望李弘能正視現實,以社稷為重,暫時放棄北疆,但李弘刻意迴避,不談這事。

李弘決定把公主和驃騎大將軍府分開,否則事情會越來越麻煩。現在不僅僅是朱穆等人的態度大有變化,就連自己都有些動搖了。

大軍過了句注要後,李弘稟奏公主說,趙岐、許劭、王邑三位大人已經在晉陽為她安排好了住處,雖然簡陋一點,但勉強可以住。北疆目前困難重重,實在沒有財力修築行宮,所以懇請殿下暫時屈就一下。

劉蕭猶豫了一下,小聲問道:“大人也在晉陽嗎?”李弘說:“臣住在龍山大營,不在晉陽。不過趙岐、許劭等諸多大人都在晉陽城,他們會…”劉蕭搖搖頭,細聲細氣地打斷了李弘的話“你到哪,我到哪。”語氣非常堅決,一點商量的餘地都沒有。

李弘愣了一下,剛想再勸兩句,卻看見劉蕭已經淚水盈盈,泫然下了。李弘心裡一軟,想起先帝和董太后對自己的諸多恩寵,一時心裡酸楚,低聲說道:“好,好,殿下不要哭了,隨我到龍山吧。”李弘為此很憂鬱,悶悶不樂。風雪問他,怎麼公主殿下也要到龍山大營?李弘說,我請她移駕晉陽城,她不願意。小雨嘆道,你是不是不願意她和我們在一起?李弘沉默不語。小雨小聲勸道,公主殿下那天對我說,她早就想到北疆找你了。她離開洛陽後,舉目無親,除了認識你,什麼人都不認識,而且這世上,也只有你能幫她。難道你不想幫她?李弘無語。風雪湊到李弘耳邊,輕輕說道,那天公主哭得很傷心,說找到你之後,再也不會離開你了,除非你親自把她送到洛陽,否則不會再離開你半步。公主殿下對你很崇拜,說到你的時候,那神情,看著都讓人嫉妒。

李弘苦笑,突然他想到什麼,問道:“文姬是住在行轅還是回晉陽?”

“聽文姬說,殿下把她留下了,要和我們住在一起。”小雨笑道“子龍將軍知道這個消息後,一定很放心了。”趙岐等北疆大員聽說公主要移駕龍山大營,非常吃驚,急忙趕到龍山接駕。數百名大小官吏擠滿了轅門,亂哄哄的一大片。趙岐等人跪接駕之後,把公主送到了早已準備好的豪華大帳內。趙岐和王邑等人又勸諫了一番,但公主執意不去晉陽。眾人無奈,只好告退。

晚上,龍山大營燈火通明,北疆諸府擺下盛筵,一來恭公主,二來給驃騎大將軍接風。說起來是盛筵,但菜餚其實非常簡單,一個案上擺著四盤菜,只有一個葷,寒酸之致。北疆看樣子真的步履維艱了。

在這場筵席上,李弘看到了許多新面孔,這些人都是近一段時間趙岐為驃騎大將軍府徵募的掾屬。令狐邵、王柔、郭策是晉陽大門閥的人,李弘過去就認識。牽招和史路原來是車騎將軍何苗的掾屬,李弘雖然久聞其名,但這還是第一次見面。許混是太原太守許劭的兒子,前不久攜家人趕到北疆來投奔父親。孫資是王柔舉薦的。

孫資是太原中都(今平遙)人,三歲喪雙親,由兄嫂撫養成*人,長大後入太學,王允非常常識他,舉薦為縣令。後來他的哥哥被人害死,孫資隨即棄官不做,殺了仇人,攜家眷避禍太原王柔家。此次王柔剛好被驃騎大將軍府強行徵募,無奈之下,只好從闢,順便舉薦了孫資。

公主早早退席之後,大帳內的氣氛隨即輕鬆起來。李弘是個隨和的人,說說笑笑,也沒有什麼尊卑之分,大家覺得很親切,說話也就沒什麼顧忌了。由於武將不多,大帳內也就華雄、龐德、段炫、張震、張蕭、陳踐和萇弓等寥寥數人,其餘都是士族官吏,所以話題立即就轉到了時政上。

眼前當務之急是解決京畿危機,但趙岐、許劭、郭蘊等人認為,解決京畿危機必須要照顧到北疆危機,絕不能做出放棄北疆之事。在他們看來,京畿危機遠遠還一觸即發的時候,相反,北疆危機才是到了千鈞一髮之際,先要解決北疆危機。

王瀚、楊奇、崔均、長平公主府的張範、刑顒立即表示了強烈的反對。他們認為社稷安危要遠遠大於北疆安危。如果社稷崩潰了,北疆安穩有什麼用?能堅持多久?先要南下打董卓。

令狐邵、王柔、郭策當即反駁,北疆穩了,民的問題解決了,幾萬大軍有糧餉了,京畿能亂到哪裡去?州郡起兵,勤王是假,驅趕董卓是真。這些人為了逃避叛逆的罪責,竟然揚言要廢黜當今天子,這叫什麼亂?誰是禍國之臣?北疆大軍到底打誰?

皇統的問題一經挑起,立即掀起了軒然大波,大帳內的爭論聲驟然烈起來。

牽招、史路、朱穆、劉範等人認為皇統不可廢,勤王和討董並不矛盾。要聯合袁紹等州郡大軍攻打洛陽。

餘鵬、尹思、田疇、孫資、許混等年輕官吏卻提出了一個誰都無法迴避的問題。袁紹說他“承製”天下,如果我們聯合他,是不是說驃騎大將軍要聽他的指揮?那公主到北疆幹什麼?討伐當今天子嗎?袁紹和討董大軍如果不放棄所謂的“承製”不承認當今天子,我們就不能和袁紹聯手。

李弘一直在靜靜地聽著。北疆本土官吏不願意放棄北疆,不願意承認袁紹的“承製”這倒是出乎李弘的預料。自己是不是可以用這個理由敷衍公主?制衡之策是不是可以藉助北疆本土官吏的力量來實現?

第二天,長平公主劉蕭和驃騎大將軍李弘率領北疆眾吏趕到龍山南麓的忠烈堂,舉行了一場盛大的祭奠,以拜祭英烈們的在天之靈。

忠烈堂沒有完工,數千工匠還在忙碌著。趙岐說,按這個速度,到今年冬天就差不多了。李弘問道,修建忠烈堂的錢還夠嗎?趙岐笑道,我就是餓死,也要把忠烈堂建好,否則我對不起那些為國捐軀的英烈,也辜負了天子的重託。

這句話給公主聽到了,她毫不猶豫地對張範說道:“把我們從冀州帶來的財物都捐給忠烈堂,作為忠烈堂的修建之資。”張範皺皺眉,小聲說道:“殿下不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