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八章劍拔弩張第十二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張純聽說漢軍鐵騎已經兵臨雍奴城下,燒燬了沽水河浮橋,立即就坐不住了。

李弘、鮮于輔,還有其他一些幽州將領悉幽州地形,他們大膽地派出騎兵奔襲自己的後方,出其不意地佔據了潞城,這已經是兵行險著了。這些奔襲的騎兵既沒有後援支持也沒有糧草武器的補充,他們佔據潞城之後能守住就很不錯了,但他們現在竟然還敢攻擊雍奴,意圖把自己的兩條後撤之路都堵死。他們到底有多少人?豹子這麼做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是想著自己後撤還是想動搖自己的軍心?豹子難道想把自己留在薊城徹底殲滅?但他有這麼大的實力嗎?

斥候已經仔細偵查過了劉虞的情況。劉虞攻打涿城後損失慘重,北上薊城的人馬除了公孫瓚的三千騎兵,只有一萬步卒。這一萬多人明天就要和豹子會合,會合後雙方的實力對比並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自己的十萬大軍依舊在人數上佔據很大的優勢。但有一點讓他很擔心,兩支漢軍會合後,漢軍的士氣會更加高漲,而自己的大軍士氣卻要受到打擊,尤其那些對決戰缺乏信心的部下,可能會更加惶恐不安,逃跑之念更甚。假如再讓他們知道了雍奴方向出現了漢軍鐵騎,沽水河上的浮橋也給燒了,估計十有**有人要溜之大吉了。

張純思前想後,決定第二天主動出擊,搶在劉虞到達薊城和豹子會合之前展開攻擊。無論勝負,自己都可以重擊豹子,贏得撤退的時間。

就在張純決定主動進攻的時候,李弘也做了同樣的決定,他正在大帳內部署明天的攻擊方案。

目前,劉虞已經拿下涿城北上,距離薊城只有五十里,雙方明天就可以會合,而趙雲的鐵騎估計也已經趕到雍奴正在四處攻殺。現在叛軍腹背受敵,後撤之路危在旦夕,其軍心必定已亂。

“前天我們推進十里,叛軍列陣以待虛驚一場。昨天我們又推進十里,叛軍等了一天,身心俱疲。今天我們數次做出攻擊態勢,叛軍忙於招架,已經疲憊不堪。”李弘看看帳內眾將,笑道“我們休息了三天,算是以逸待勞了。”

“如果我們等到明天和劉大人會合後,再對叛軍發起進攻,戰果一定更好。”宋文略顯遺憾地說道。

“我擔心他們軍心大亂後撤回薊城死守,那樣我們就麻煩了。”李弘解釋道“叛軍的軍隊人數要多出我們一倍以上,就我們現有的兵力,一旦陷入攻城大戰,必定曠持久。雖然這樣做最後我們也能擊敗叛軍,但一來我們沒有時間,我們要回援幷州。二來朝廷也沒有足夠的軍資和軍隊支持。第三個要擔心的就是鮮卑人,假如他們趁著我們和叛軍糾纏不休兩敗俱傷之際出兵入侵,幽州幾個邊郡必然要失。尤其是距離薊城千里之遙的遼東遼西。此時失去了,我們要想奪回來,不知道要到哪一年。”

“明天進攻。”李弘看了眾將一眼,揮手說道“不論付出多大代價,務必擊敗叛軍。”薊城上的天空湛藍湛藍的,萬里無雲。

叛軍在張純的指揮下,以六萬步卒為中軍,以四萬鐵騎為左右兩翼,大軍以品字形展開,沿著廣闊的平原推進五里之後停了下來。

對面三百步之外,漢軍已經列陣相候。雙方十五萬大軍相對而立,將士們各舉武器,神情肅穆。無數面五彩斑斕的戰旗風招展。大戰來臨前的緊張氣氛籠罩在方圓五里的平原上。

因為叛軍在人數上佔有絕對的優勢,所以張純打算在兩翼鐵騎的掩護下,以六萬步軍包圍漢軍的中軍步卒,然後予以圍殲。為了實現這一目的,他把步軍五營分成了左中右三陣。陳散的左營和鮮于平的後營為一陣,前後縱列,攻擊漢軍右翼。張勻的前營和田強的右營為一陣,前後縱列,攻擊漢軍左翼。劉始領中營居中,攻擊前進。

張純看了眾將一眼,微微笑道:“中軍的左邊有汗魯王和峭王的鐵騎,右邊是白琅王的騎兵,所以大家無須顧忌漢軍兩翼鐵騎的突襲,儘管放開手腳,全力進攻。”接著他提高聲音,大聲說道“今血戰,當擊殺豹子,大敗漢軍,以振我大燕國威。”眾將轟然高呼,縱馬而去。

鮮于輔站在臨時搭建的木臺上,遠眺叛軍陣勢。

李弘不願意站在大軍後方指揮作戰,他用十分充足的理由說服了鮮于輔,然後帶著黑豹義從和劉豹的匈奴鐵騎列陣於大軍的右翼。他要親自上陣,和士卒們一起浴血奮戰。眾將士都知李弘的這種作風,如果他不親自執槍上陣,大家反而有點不習慣。沒有李弘在戰場上縱馬飛馳,眾將的心裡總覺得缺了點什麼。

鮮于輔收回目關,抬頭看了看天。站在他身後的宋文和餘鵬緊張地對視了一眼,心裡到有點窒息。大戰就要開始了。

漢軍的五營步卒位居中軍,左翼是聶嘯和姜舞的鐵騎,右翼是李弘和劉豹的鐵騎。五營步卒以顏良的中營居前,其後依次是高覽的前營,文丑的後營。兩側是鮮于銀的左營和華雄的右營。前中後三營縱向排列,密集列陣。

李弘、鮮于輔和眾將為擊敗叛軍商議了很長時間,最後考慮到叛軍人數佔優,遂選定了直接突破叛軍中軍,一擊而中的攻擊方案。雖然突破敵人的中軍很困難,但在如今叛軍軍心大亂的情況下,擊毀敵人的中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殲敵效果。前中後三營一萬人在顏良的指揮下,負責擊破敵人中軍。

鮮于輔轉身望向後木臺後的戰鼓隊。百面戰鼓密密麻麻地排在一起,身強力壯的戰鼓兵手舉雙槌,翹首以待。

鮮于輔揮了一下手。

霎時間,戰鼓擂響,驚天動地。

高順和李雲並肩站在大軍的最前列。

李雲是個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身高體闊,圓圓的臉,厚厚的嘴,滿臉的針須,神剛毅。他回頭看看遮天蔽的旌旗,然後盯著高聳的鎮北將軍大纛看了很長時間。

“子平,這仗打贏了,你還回去嗎?”李雲突然問道。

高順點點頭。李雲瞥了他一眼,小聲說道:“子平,我不回去了。”高順扭頭看著他,眼神很複雜。

鎮北將軍為人寬厚,對待部下親如兄弟,在這樣的大人手下當兵,當然很舒心。就是戰死了,也心甘情願。那天李弘看到李雲之後,對他為了士卒而寧願得罪上官的事大加讚賞。李弘甚至說,如果在我的軍中出了這樣的事,我不但要殺了那個剋扣軍餉的軍官,還要封賞你。李雲當時就淚了。他不是李弘對他的遷升,而是因為得到李弘的理解而淚。

這次出戰,李弘本來打算把高順的一部人馬放在最前面。高順和部下的驍勇善戰給了李弘很深的印象。他對鮮于輔說,這是他看到的最厲害的攻擊部曲了。鮮于輔說,上次遭遇戰他們就已經受了損失,這次再讓他們打頭陣,河內兵會不會有意見?畢竟他們不是鎮北將軍府的直屬部曲。李弘也覺得自己的想法不近情理,隨即打消了這個主意。

高順和李雲聽說之後,馬上主動找到李弘,要求充當先鋒,李弘沒答應,後來還是高覽出面替他們說了話,李弘這才勉強答應了。高順打頭陣,緊隨其後的就是顏良的手下雷重、陳好和廖磊。為了箭頭的犀利,李弘把最銳的部曲全部調到了最前面。

李弘對河內兵的照顧令高順和李雲很,為這種人打仗,死了也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