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346章中德對峙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江岸上的防禦工事密密麻麻而森嚴,但很奇怪的是那些輪船並沒有因此停工,和往常一樣繁忙的來回穿梭於遼闊的江面。

中國人很奇怪。

真的。

鎮守在伏爾加格勒西岸的海因茨。古德里安上將有很多機會同對岸的中**人,以及其他中國人打道,他甚至同對岸的指揮官薛嶽中將有過幾次會晤,並且邀請過薛嶽中將在他的指揮部用餐。

關於中國人的奇怪之處,古德里安上將曾經帶著某種輕蔑和好奇的意味詢問過薛嶽中將,而薛嶽的回答是“中國人賺起錢來是不惜命的”這話要理解起來還是有點困難的。

雖然戰爭彷彿總是一觸即發。每天來往於伏爾加河兩岸的商人卻大多數都是華商。而且數量是越來越多,只要有利潤,他們願意收購一切東西,甚至連戰爭時期留下的廢品也有人收購。同樣。只要有足夠的利潤。他們也願意出售一切東西,華商即使是在這種特殊的情況下,他們也會奔赴德國人控制的前蘇聯地區。甚至是遙遠的聖彼得堡和莫斯科,購買當地的商品,銷售他們運過來的商品。

古德里安上將甚至購買了一隻中國瀋陽兵工廠原廠製造的漢陽步槍和早期型號的本溪軍刀,在他看來,這些倒是很有收藏價值,酒、香菸、打火機、麵包、黃油、酪、麵條、紡織品、呢絨、牙膏、香皂、收音機…軍隊想要的一切常生活補給都可以從華商那裡購買到,質優價廉,比從德國、捷克、波蘭運過來的更便宜。

只要願意付錢,德軍的軍官們甚至可以買到一些珍稀的奢侈品,比如鑲嵌寶石的上海手錶,比如來自雲南的咖啡、雪茄,來自新疆的葡萄酒,還有一些熱帶風味的水果罐頭,以至於很多德國士兵會錯誤的認為中國是一個熱帶國家。

香蕉、菠蘿這樣的新鮮水果也能通過空運抵達伏爾加格勒,但只是到東岸,要通過商人的販賣進入西岸,價格高昂,至於其他各種玲琅滿目的商品讓古德里安上將覺得中國確實是一個奇怪的帝國。

這是一個非常誘人的國家,即便是對偉大的納粹德國來說,中國也是一個異常繁榮和美妙的國家,彷彿什麼都不缺乏,很難想象生活在這個國家是什麼樣的覺。

古德里安上將認為這一切都源自於中華帝國的龐大遼闊,資源豐富,以及接近5億的龐大人口,這使得他們擁有製造一切商品的能力。

他倒是很喜歡這樣的帝國,而德國要想達到這種水準的話,似乎還需要付出非常多的努力,那可能不是再打幾次大規模的勝仗就能決定的。

古德里安上將真正最擔心的地方正是對方的工業人口,那龐大的人口所能產生的工業製造能力有點過於離譜,德軍的情報工作一直存在很多誤差,遲遲不能確定薛嶽軍團的火炮數量,有時確認是1。7萬門火炮,有時卻高估出3萬門火炮,幾乎是整個中央集團軍群的2倍。

自納粹德國的戰爭機器開動以來,德國人民已經越來越習慣於德國的戰無不勝,哪怕是曾經強大的法國和前蘇聯也不堪一擊,所以,即便是面對中華帝國這樣的準世界霸主,德國人也並不是過分的擔心。

費多爾。馮。博克元帥和海因茨。古德里安上將正是這樣的心情,他們知道對手是很難對付的,德國很有可能在伏爾加河域遭受重創,但是最終的勝利肯定還將屬於德意志民族。

在同薛嶽將軍的幾次會晤中,海因茨。古德里安上將曾經詢問過於兩軍可能爆發戰爭的問題,用薛嶽中將的話說——“如果一定要爆發戰爭,那總是有原因的,而最終的結果應該是雙方都能接受的”海因茨。古德里安上將也是類似的判斷,打一仗總是再所難免,不管這一仗結果如何,雙方都不會無限制的長期打下去,因為那是沒有必要的事情。

如果他輸了,德國會繼續承諾不威脅中國人在歐洲的利益,並且將原本就屬於中國各財團的那一部分法國利益歸還給中國。如果他贏了,德國在法國所佔領的一切都將永遠屬於德國。

德國無意真正的威脅,也不會進攻西班牙、瑞典和瑞士。

元首對軍方保證過這一點。

西班牙和瑞典超過7成的外資來自於中國,而瑞士有一半的金融資本也來自於中國,這三個地方才是中華帝國在歐洲的利益中心,只要暫時不威脅到這三個地方,中德之間就沒有過於烈的矛盾。

世界很廣闊,完全能夠容納德國和中國兩個世界帝國。

至於納粹主義的那種反有人種的誓言和各種各樣的行徑,海因茨。古德里安上將覺得那些暫時還不是太嚴重的威脅,德國需要先強大起來。再解決一些負面因素。那樣,德意志民族就將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族群。

出於種種因素的考量,海因茨。古德里安上將並不認為中德戰爭會像蘇德戰爭那麼烈,因為雙方的實力都太強。都不可能徹底的消滅對手。通過戰爭證明真正的強者一方。最終就會順理成章的達成新的和平。

此外,海因茨。古德里安上將真的認為他有把握打贏這一戰。

伏爾加河兩岸佈滿了堅固而繁瑣的防禦工事,比起前蘇聯。德國和中國的防禦工事都有著更為嚴格的體系化,伏爾加河雖然寬闊,但是河並不湍急,只要有足夠的準備,並且能用炮火壓制住對手,強行渡河和架橋的難度並不是特別大,這也使得雙方都積極的致力於用防禦工事來強化防守。

密集的機關槍和水泥堡壘將兩岸武裝成兩個馬奇諾防線,這就是攔在中德兩軍之間的天塹,也是雙方最為頭疼的問題,海因茨。古德里安上將其實更願意繞過伏爾加河,從喀山共和國的方向發起全面進攻,那樣更有利於裝甲集群發揮閃電戰的優勢。

元首並不是這麼認為的,高加索地區對德國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德軍必須優先保護好這一側的安全,中央集團軍群的主要兵力也只能是部署在這一側。

對德軍來說,他們的一個優勢是控制著伏爾加格勒南方的地區,以及下游的兩個鐵橋,這使得他們可以快速繞過伏爾加格勒的正面和伏爾加河,從南方發起進攻,雖然在南線,中德佔領區之間還是以伏爾加河的東側河道為分界,德軍仍然要採取渡河進攻。

面對中華帝國國防軍這樣的對手,不管怎麼進攻都必然要面臨眾多的困難。

海因茨。古德里安上將但願對手還和幾十年前的滿清時期一樣,只是表面上看起來比較強大而已,在中國的傳統軍事哲學中,兩軍狹路相逢勇者勝,德國沒有這樣的諺語,但在德國的軍事教條中,堅強的戰鬥意志和民族榮耀是最為強悍的戰鬥力。

仔細的觀察了片刻後,費多爾。馮。博克元帥同海因茨。古德里安上將強調道:“戰爭距離我們很近,但是勝利離我們似乎變得遠了很多。”說著這番話,費多爾。馮。博克元帥將望遠鏡收了起來,準備離開前線,他心裡很清楚對手的實力比蘇聯要強大很多,也許,他覺得中**隊的戰鬥神不會比斯拉夫人厲害,畢竟是有著種族和文明上的差異,但是對手的數量和軍事裝備的先進程度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的因素。

關於文明的定,歐美世界在這些年中一直有著較多的變化,過去,他們強調文明的因素就是工業化,而今天,當中華帝國的工業化水平已經超過歐美等國時,他們開始更多的強調文明的軟特,比如民族的素質、現代神、宗教等等,總之,歐美國家依然在文明的發展水平上領先於中國,領先於東方和有人種。

這是必須的。

這種推論主要源自於英法,即便和英法嚴重對峙的德國,以及遠離歐洲大陸的美國也很快的採取同種觀點去考慮東西方的文明發展,其實背後還是生蒂固的白人優越論。

這種事情本不值得關注。

誰強誰弱,戰爭結束之後自然就會有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