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禮國威也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20世紀的英國實際上有兩件事是它絕對需要維持的核心利益,一是英鎊的國際貨幣地位;二是印度的殖民統治,眾所周知,在二戰之後,英國就徹底喪失了這兩個核心利益,從此淪為二國家。
利用整個亞盟和帝國金融機構,以及帝國在長期國際貿易中積累的大量英鎊和英國國債,帝國輕而易舉的對英鎊發起了一次致命的重擊。
溫斯頓。丘吉爾首相在國會中發表演說,強烈譴責中國,聲稱“戰爭已經開始,他們已經對英國發起了攻擊,並且是如此不光彩的墮落的手段”而顧維鈞同樣在國會問責中坦誠“這是一場不血的戰爭,英國需要明白他們正在為了一己之私對抗整個亞洲,以及世界上所有嚮往平等ziyóu的人們,我們有必要給予英國一次警告,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每個國家和人民的ziyóu比金錢和物質都更重要一千倍”兩位首相在各自的國家議會中相互責難對手,指責對手的不理智,丘吉爾首相避開亞盟的這個主體,總是在指責中國的蠻橫和貪婪,而顧維鈞首相則一再強調亞洲的集體意志,指責英國不能妄想永遠站在君主的位置上繼續奴儀洲人民。
這實際上沒有任何意義。
英鎊在一夜之間就喪失了其國際地位,而且永遠不可能恢復,它只是在這場中英金融戰爭中被打出了原形如果沒有中國zhèngfu的承諾和支持,英國zhèngfu早已不能維持英鎊的國際地位。
隨著國際市場英鎊的大幅拋售,超過英國所能接受的英鎊迴到英國及英聯邦國家,一方面是國際市場的英鎊實質大幅貶值,一方面是國內市場的英鎊貨幣超發,英國及英聯邦國家將註定在短時間內面臨一場極其瘋狂的通貨膨脹,英國zhèngfu的財政體系也將徹底崩潰。
英國以為它擁有世界上最強之一的海軍就可以維護它在世界的霸權。維護它的安全和穩定,事實顯然並非如此。
帝國四大zhèngfu信託公司在拋售英鎊的過程中損失很重,但隨之在白銀和黃金期貨上賺回了虧損。通過沽空英國國債及股票又套取了鉅額的利潤。
金融戰爭就是這樣,打擊對手最為脆弱的一個金融環節,瓦解對手的整個金融體系,並且從中盈利。掉對手的血。
此時的英國zhèngfu甚至沒有力參加第三輪的亞洲殖民地談判,到了6月底,英國國內已經出現了大幅度的通貨膨脹。金融危機的蔓延導致英國數十家銀行破產,在倫敦,每公斤的小麥價格已經漲至幾個月前的十多倍,在商業領域,英國從海外進口糧食及其他資源的能力都被中斷。
丘吉爾內閣為此付諸了一切努力,開始實行更為嚴格的計劃分配方式控制物價,因為擔心金融危機蔓延到美國。美國同意對英國提供援助和支持,但是美國願意的支持還遠遠不足以穩定英鎊的市值。
唯一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的中國則選擇袖手旁觀。
在英國國會的壓力下,丘吉爾內閣宣佈下臺,保守黨領袖張伯倫再一次授權組閣,7月7。在亞盟所確定的制裁實施的開啟期7月10的前三天,新上任的英國首相張伯倫爵士親自抵達běi,同顧維鈞首相舉行會談,基本接受亞盟提出的三個條件,並且願意同中國就邊界問題進行新一輪的談判。
戰爭最終是避免了,但就帝國在這場金融危機中所要承受的長期損失而言,那還不如直接開戰,在戰爭繁榮中狠狠的打一個痛快,然而這就是世界的現實。
戰爭永遠是最後一個選擇。
在中英基本就殖民地問題達成一致後,宋彪皇帝在zhōngyāng宮接見英國首相張伯倫。
這不是他們第一次會見,但比之以往,這一次是恐怕是最為生疏和尷尬的一次。
在一次慘烈的世界霸主和前霸主之間的較量之後,作為勝利方,在內廷建議下,宋彪皇帝按照zhōngyāng內閣的提議以一次隆重的禮節接見英國首相,彰顯國體之隆重,彰顯帝國國君之威嚴。
禮,國威也。
倫理也。
同樣的,張伯倫首相也被迫在他一生中第二次參加這樣隆重的中國式皇帝禮儀,在他的記憶中,那是異常隆重繁瑣和奢華,象徵著這個帝國的古老,他們甚至繼承了幾千年前的很多禮節和傳統,令外國的外人員頭疼不已。
特別是在歐洲人看來,每一次覲見華皇都彷彿是拜見教皇一般。
在內廷總長陳嘉佑和帝國外相郭泰祺的陪同下,張伯倫首相上午在皇極殿覲見華皇,中午接受皇室的邀請參加御宴,在御宴結束後,他被提前邀請至國賓廳,在這裡等待換裝後的華皇接見。
為了這樣國家禮儀,宋彪皇帝一天之中要換三次龍袍,上午是最為隆重和正式的明黃十二龍章帝禮服,午宴時換上硃紅底白團錦龍紋的帝常服,午宴後再接見張伯倫首相時又要換上專用於接見外國首相和特殊外賓的西式白底海藍龍紋皇帝禮服。
每一個細節都用於證明華皇在亞洲的特殊地位,這就是禮儀的倫理之基。
宋彪也只能接受這樣的禮儀安排,等他進入國賓廳,張伯倫首相也按照帝國禮儀,協同外相哈利法克斯爵士、國防大臣特雷梅格勳爵,與陪同會晤的中方內閣首相顧維鈞、外務大臣郭泰祺、財政大臣陳瑾、內廷總長陳嘉佑一起向華皇行躬身禮儀。
宋彪很平靜的掃視一眼,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來。
在此時,英國內閣大臣和帝國內閣官員們才重新起身,等宋彪皇帝賜坐後,諸位才在各位內廷內侍官的安排下就位。
此次的會晤座談安排中,席位佈置是以圓環形為主體,皇帝坐在最zhōngyāng的位置,左側為上。禮遇貴賓,由英方代表團坐下,右側才是帝國內閣和內廷陪同官員。在皇帝左側第一位就是英國首相張伯倫,右側第一位是帝國內閣首相顧維鈞,在皇帝和張伯倫兩個後側各安排一名翻譯官。
這是覲見皇帝的禮節待遇,如果只是兩位首相的會談。那就必須是兩位首相平等分居中間的左右位置,左側是外國首相,右側是主方本國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