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想象一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這一份和顧維鈞代表zhōngyāng內閣提的那一份是不一樣的,顧維鈞的那一份是總案。而zhōngyāng經濟委員會的這一份是分案,專門規劃經濟領域方面的工作。規劃的更為細緻一些,也涉及了更多和金融、財政有關的工作。
宋彪此階段比較關心的問題還是zhōngyāng儲備局的黃金儲備問題,帝國和英法不同,帝國的國內工業產能巨大,礦產資源豐富,所以在戰爭狀態下很少需要對外採購。
甚至在帝**工業大肆擴張的前提下,帝國還對蘇德出口軍事裝備,換取蘇德的黃金儲備。
隨著帝國黃金產業的擴大。特別是在烏茲別克等中亞地區的黃金產量的擴張,帝國每年的黃金產量約佔世界的1/3,而帝國每年增加的黃金儲備則世界黃金產量的1/2。
帝國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外貿順差國,加上對亞洲的控制和領導權,註定帝國收黃金儲備的能力要遠強於英美。
宋彪翻看這份七五財政和經濟規劃,首先的第一個目標還是要確保帝國經濟在七五計劃中繼續保持每年5。5%以上的經濟總量增幅,黃金儲備在七五計劃結束後要達到7750噸的規模。
隨著帝國經濟總量超越美國長達十年之久。帝國已經越加要求建立全球的金融領導權,帝國要擁有更多世界級的銀行巨頭,支撐帝國金融產業的發展,而要支撐著這一點,最為重要的就是維持中圓的強勢地位及維持帝國黃金儲備的強大。
雖然在這幾年間,帝國一直都在利用戰爭局勢的緊張不斷沽售白銀儲備。但在未來十年中,帝國仍然將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銀儲備國。
在帝國的支持下,西班牙和墨西哥、智利等美洲經濟比重較大的國家在大蕭條期間都陸續結束了銀本位,世界白銀價格急劇下滑,在1936年。世界白銀價格僅等同黃金的1/42,創下了世界白銀低價的新紀錄。而在這一時期,帝國zhōngyāng儲備局也乘機繼續刷新了帝國白銀儲備的新紀錄。
帝國的白銀儲備一貫是高價賣,低價,對帝國最為有利的局面就是將白銀價格穩定在黃金的1/30,如果是這樣的價格,帝國白銀儲備總值就基本和黃金儲備相當。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越窮的zhèngfu越窮,越富的zhèngfu越富。
帝國絕對不愧是世界上最富有的zhōngyāngzhèngfu,現在的世界局勢非常不穩定,蘇德都是賣黃金儲備換取戰爭資源,本無力再談zhèngfu投資,而帝國zhèngfu財力雄厚,信用程度高,一邊在儘可能不影響zhōngyāng財政開支的前提下在國內外出售債券籌集軍費,一邊利用戰爭局勢沽售過去十幾年間低價納的白銀儲備。
現在的白銀兌價又回升到了1/22的高價階段,按照這個價格,帝國只要將zhōngyāng白銀儲備的1/4沽售出去,就足以保證帝國有充足的軍費打完中戰爭。
當然,白銀儲備這個東西現在確實也不重要了,關鍵還是看黃金儲備,在這樣的大時代裡,中國的金融業能否稱霸全權,看的就是中國的黃金儲備總量。
中圓目前是世界範圍的三大國際通用貨幣,隨著亞盟的建立和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及中圓的高儲備率,中圓實際上已經甩開英鎊和美元很大一截,當之無愧是世界上第一大的國際通用貨幣。
這個利好使得中國銀行產業在國際運營中擁有絕對的優勢地位。
遠東銀行、東方匯理銀行、中國通商銀行、中信國際銀行、江南銀行、南洋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富通銀行、中國聯合銀行、中國農業信貸銀行、亞洲國際銀行、南洋商業銀行、上海銀行在世界範圍內都是巨頭級的銀行。
特別是遠東銀行,它作為遠東財團的中樞控股銀行,旗下在全球擁有像東方匯理、中國通商、南洋銀行、美洲銀行、墨西哥國民銀行、匯豐銀行、巴黎銀行、西班牙國際銀行、瑞士商業銀行等四十多家國際或區域銀行的控股權。
這些銀行相互合作,實際就將中圓進一步的推向了世界金融霸主的地位。
中圓作為世界貨幣的通行和在海外的大量儲備,也對中國經濟和zhōngyāng債務的擴張起到了推波助瀾的巨大推力作用。像荷蘭、巴西、墨西哥、瑞典這些國家的黃金儲備是嚴重不足以保證國家貨幣發行的,它就只能大量持有中圓作為外匯儲備。而這些中圓作為m2之外的貨幣就必然要向中國購買中國國債,或者是作為國家信貸投資入亞盟市場。
越有錢的國家就越好發展,特別是像中國這種控制著世界金融霸權的國家。
zhōngyāngzhèngfu可以大量銷售國債,用於國內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教育和科研,維持zhōngyāng財政的穩定,而貨幣量的額外充盈也使得中國企業可以得到更多的信貸支持,有利於企業的擴張和發展。
簡單的說。現在中圓的國際地位要比二戰時期的美元硬很多,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就是亞盟的存在,整個亞盟就是中圓天然的基,而亞盟控制著中東的石油產出,這一點也是硬的迫使世界石油貿易必須以中圓進行結算。
宋彪花了半個小時的時間仔細的看完了zhōngyāng經濟委員會提的這份“zhōngyāng經濟和財政七五規劃”據他此前對顧維鈞一些提議,這份規劃已經做了比較大的改動。重新將電氣化鐵路的地位提高,仍然將繼續給予較多的財政支出保障鐵路建設和電力裝機容量的發展。
因為教育開支明確佔據帝國zhōngyāng財政的1/4,這是一個固定的比例,絕對不可能改變,如此一來,隨著新的鐵路和電力基建的規劃擴大。zhōngyāng財政的總開支在七五期間就要繼續增加,這個增幅比原先預計的要增加了5%-7%左右,也就是大約每年多支出35億中圓。
考慮軍費開支也佔了zhōngyāng財政的1/4,這就等於是迫使zhōngyāngzhèngfu每年還是要繼續保持70億中圓的國債總額。
宋彪將這份規劃案合起來,擱置在一邊。這個時候才給廖仲愷和陳瑾賜坐,等他們坐下來。宋彪就和陳瑾問道:“以zhōngyāng財政的狀況,這個國債額度應該是能接受的吧?”陳瑾點頭,道:“完全沒有問題,但如果後續軍費開支依然要擴大的話,zhōngyāng財政就會真的吃緊。”宋彪唔了一聲,道:“那就是以後的事情了,以後再說吧!”陳瑾則道:“提前預防或者是比較好的選擇,在黃金儲備不能動的情況下,適當繼續加快沽售一部分zhōngyāng信託資產,保留一百億中圓左右的儲備資金隨時可供調用,那樣或許更為穩健一些。”宋彪大致考慮一番,同陳瑾吩咐道:“你可以直接負責此事。”陳瑾的生活環境比較特殊,消息來源也比較多,其實在內閣中,他是少數知道帝國可能會與蘇德開戰的大臣,廖仲愷在這個方面可能還就真的不是很清楚。
宋彪此時才同廖仲愷問道:“你對這份七五規劃有何想?”廖仲愷深思片刻,答道:“陛下,臣以為此次規劃相比前兩次更為寬鬆,量的硬規定減少,而zhōngyāngzhèngfu對帝國經濟的正面干預也大幅減少,唯一保留的就是基礎設施在鐵路領域的投資還保持原有的力度。”宋彪聽得出廖仲愷的意思,現在國內比較一致的意見就是帝國zhōngyāngzhèngfu應該減少對經濟的正面干預,特別是減少商業的國家基建投入。
按照廖仲愷和顧維鈞的本意,帝國在鐵路領域的投入是應該減少的,讓市場ziyóu發展,也等於是通過公路的商業建設和汽車工業的發展來推動經濟的進步。
這個想法不錯,但在宋皇帝表態之後,兩人還是匆忙做了一次90度的大轉彎。
宋彪有宋彪的想法,他的想法也確實有道理。
帝國人口太多,真要任由汽車工業發展下去,國家所要承受的壓力會非常之大。
宋彪對此也不想和廖仲愷解釋太多,至少現在還不是很好的契機,他只是叮囑道:“你們有點糾枉過正,我認為汽車工業需要的是控制發展,而不是限制發展,要有可控制,既要給市場足夠的發展空間,也要側重於國際市場的需求,國內不允許無限制的擴大,但不代表國外市場就是不可擴大的,要鼓勵汽車產業的出口政策。對於這個問題。我建議在規劃制定之前,可以召開更多的研討會。諮詢更多的意見。其次,關於鐵路產業的問題,不一定都必須拿出國家大規模投資的政策,zhōngyāngzhèngfu減少對經濟的刺和干預是正確的思路,但在宏觀調控上,通過稅收和其他扶持政策,我們仍然可以有效的保證鐵路事業的進步。”廖仲愷不敢辯駁,只能點頭。
陳瑾則道:“陛下。關於鐵路產業的事情,我以為此事有兩點需要謹慎對待,其一,如果過多依賴市場和企業的投資興建,很難有效保證鐵路運營的低價;其二,鐵路投資屬於高投資和長收益的類型,投資規模過大。一般的企業難以承受,而從長期來看,長期收益也並不是很高。所以,如果帝國想要推進鐵路事業的發展,除了要有更高的補貼外,對於施工成本高居不下。收益率相對較低的線路,還是應該由zhèngfu直接投資。”宋彪並不否認陳瑾所說的這兩點問題,他點頭同意,道:“你說的有道理,鐵路和汽車的問題。你們還是要多加論證,不要急於將七五計劃定下來。時間還是有的。不要急,zhōngyāngzhèngfu寧可將這個事情拖延的慢一點,慎重一點,也不急。”廖仲愷和陳瑾都連聲認同。
宋彪和廖仲愷還是不太悉,也沒有太多要說的事情,就讓廖仲愷先回去,他將陳瑾留下來,想聽聽陳瑾關於汽車工業的見解。
等廖仲愷走後,陳瑾繼續留在這裡陪同皇帝。
陳瑾謹慎的思考了片刻,這才同宋彪回覆道:“汽車產業之事,我以為要綜合利弊來看,凡事有利有弊,此事也最為明顯,一方面是汽車產業能夠拉動國民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也確實會對zhèngfu的基礎建設,對城市的通造成極大的壓力,只是現階段還看不出來,但隨著產業的長期發展,未來肯定還是會看出來。就現階段而言,我以為皇上所考慮的控制發展中,首先還是應該著力於發展,而非控制,只是這種控制需要立足長遠逐步調控。”宋彪沒有急於答話,也慎重的思索了一段時間,問陳瑾道:“你的意思是現階段還沒有明顯壓力,所以不需要急於強調控制?”陳瑾嗯道:“是的,現在還看不出明顯弊端,但在上海,因為汽車保有量比較大,目前已經有一定的通壓力,我看了上海方面提的地方七五規劃,大約有四十多條街道需要擴大和翻新,其中涉及多條主幹道,原因也都和轎車有關係。這個方面的開銷會很高,我已經提醒上海方面,既然要擴大和翻新,就要有前瞻,要一次的擴建到位,不要重複施工,更不要等十年再來擴大。”宋彪贊同道:“你這個想法是對。”陳瑾則道:“除了上海,現在其他城市還沒有這種問題,包括běi和天津,震旦那邊因為地鐵修建的比較快,似乎也沒有這種壓力。此外,汽車工業中,轎車的數量所佔據的比例雖然大,但還不足以代表整個汽車工業,比如說農用車、客車、卡車、工程車輛,這些都是汽車工業的一部分,我們在可控制的發展觀中,是否應該有針對的更多的發展和扶持哪一部分,這也需要進行針對的討論。”宋彪想了想,道:“你在這方面的考慮還是很全面的,這樣吧,關於汽車工業和鐵路工業在七五計劃,以及更為長期的時間段內應該如何發展,你專門重新成立一個工作組進行調研,爭取在10月份之前拿出一個比較穩定和全面的意見稿。”陳瑾點著頭道:“臣謹遵聖諭。”雖然宋彪是明確了態度讓陳瑾去調研,但他還是有自己的想法要表達,就和陳瑾對於這兩個問題繼續做了一番。
宋彪的希望是更多的支持公共通的發展,支持城際鐵路和城市輕軌的發展,但對zhōngyāngzhèngfu而言,支持汽車工業顯然更有利於經濟的發展,如何尋找這種平衡是很困難的工作。
要想推動鐵路建設的大進步,必然還是要以國營投入為主體,假如要以私營鐵路公司為主體,國家要如何按政策給予補貼和扶持,這可能還需要更多的設想和試驗,包括補貼的額度需要達到什麼樣的程度。
宋彪和陳瑾在這兩個問題上討論了很長時間,總體來說,兩個人的想法還是比較一致的,既希望推進經濟的發展,也希望儘可能地減少對城建和基建的壓力。
靠投資推動經濟的發展,這對帝國而言已經是一種比較落後的方式,得不償失,帝國需要刺資本湧向科研,而不是基礎設施,這裡面需要權衡的事情確實是太多了。
一個帝國的發展,有著很多的可能,任何一種政策,任何一個方向都會對帝國存在著各種各樣難以預料的影響。
英國曾經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汽車大國,曾經是世界上最領先的軍工業強國,也曾經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航空大國,但是不同的政策,特別是對金融權的強烈追求,使得英國最終喪失了這一切的優勢。
這個世界上沒有一種政策,可以讓一個帝國無可爭議的在各個方面都保持最強,而對帝國來說,無論如何都要保持工業強國的領先優勢才是帝國最重要的目標,首先要確保帝國在工業領域的絕對領先地位,其次是帝國的金融地位,最後才是帝國可持續的發展空間。
宋彪對此的認識是非常清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