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北四省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一次世界大戰即將到來。
即便英德兩國都預期會爆發戰爭,對於這場戰爭的規模卻缺乏足夠的預估,雙方更相信是一場類似於16世紀無敵艦隊戰役,一戰決定雙方在海洋上的霸權,但德國已經預到難以戰勝英國的海軍,在1914年就減少了海軍的造艦費用,將更多的經費轉移到陸軍,希望通過速勝擊潰法國。
德國的這一戰略實際上正將整個世界拉入第一次世界大戰,問題是德國自身缺乏這樣的認識。
旁觀者清。
遠在東亞的華皇對此有著異常清晰的判斷,所以,在1912至1914年的全世界範圍內,中**工產業的產能規模擴張和技術提升幅度是最為烈的,從帝國宣告建國至1914年的3月份,整個中**工產業和關聯的上下游產業投資總規模高達5300萬英鎊,通過從英法美德等國不斷引入設備、技術,中國各種型號的火藥、**總產量也增至年產33萬噸的規模,僅次於德法兩國,甚至高於英美。
除了本土市場的需求外,各國積極備戰的態勢和第二次巴爾幹戰役也為遠東武器總公司的**提供了廣闊的外部市場。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華皇宋彪在1914年2月中旬前往東三省視察,而他此行的目標就是要確認中國在戰前的工業準備狀態。
此時從běi前往東三省有三條鐵路線,第一條是京奉鐵路。在奉天府改為瀋陽府後,這一鐵路也改為京沈鐵路;第二條京興鐵路,這條鐵路從běi經承德、州抵達興安盟,再以興安盟為中轉點可抵達呼倫貝爾、齊齊哈爾、哈爾濱和長,經州中轉則可抵達瀋陽;第三條鐵路是京張鐵路的延續,隨著張家口改稱宣州後,此條鐵路也改稱京宣鐵路。而宣州是中國鐵路系統中最為重要的中轉點之一,從宣州向北經鐵路聯通錫林郭勒盟,經錫林郭勒聯通赤峰。再進入錦州,等錫庫鐵路貫通,即可直達外蒙古的庫倫。從宣州向西則一路經呼倫浩特、包克圖(包頭),最西側可以抵達巴彥卓爾,兩年後,這條鐵路將進一步修通至銀川,自銀川再聯通蘭州,從宣州向南則一路進入太原,從太原又可分別抵達運城、晉城,此後將直接連通洛陽。
宣州鐵路中心的重要就在於將中國廣闊的原材料基地和東三省工業中心聯繫起來,在軍工業上,宣州聯繫著國內目前已經開發的六個大型鹽湖和芒硝礦原料基地。每年經此不僅向國內供應芒硝兩百餘萬噸,還大規模的向國外出口提純芒硝。
宋彪此次巡查東三省工業就是走宣州線,繞道錫林郭勒經赤峰、遼西府(朝陽市)進入州,再從州轉道至興安盟,兜一大圈才會抵達瀋陽、遼陽等地。
控制內外蒙之後。zhōngyāng內閣zhèngfu將北方分設為察哈爾、庫倫、烏里雅蘇臺、阿爾泰、唐努烏梁海四個省,統稱北四省,在中華帝國的行政劃分上屬於中北地區,和湖廣、兩廣組成的中南地區相對應,其中控制最為緊密就是察哈爾省,也是北四省的龍頭和治理中心。
中國實際上也可以稱之為草原帝國。
縱觀世界。有哪一個國家的草原和牧場比中國更大?
從帝國成立之初,自東三省時代繼承的大牧業思維就很自然的延續到新的帝國內閣zhèngfu中,用兩個騎兵師平定外蒙的小規模叛亂後,帝國乘機繼續實施前朝的“改土歸”政策,對察哈爾、阿爾泰兩個省先行實施省級轄區治理,首先建立完善的省、府兩級治理,地方陸續改旗設縣,進一步委派縣長。
改土歸不足之處直接採用軍管,通過設立軍牧局等同府一級管轄,錫林郭勒盟此時就已經改設軍牧局,正在成為察哈爾省畜牧業中心基地和更為規模的軍馬培育基地。
錫林郭勒大草原號稱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草原。
乘坐專列抵達錫林郭勒盟,宋彪所看到的是一座草原中的新城市,沿路還有一種在這個時代裡顯得異常科幻彩的發電風車,這是東北電力研究院開發的一種新型發電設備,雖然功率小,但在錫林郭勒盟一帶廣為分佈了數千座,目前在整個世界的唯一採購方就是錫林郭勒軍牧局。
錫林郭勒城的規模並不大,此時勉強能算是中國第一代建築設計師的陸榮貴親自負責城市的規劃建設,基本參照了俄國人在建設大連時的那種廣場城市的規劃思維,新城雖然,功能卻很齊備,並在外圍建立一圈防沙林。
在zhōngyāng內閣的規劃中,察哈爾省在未來三十年要逐步發展出四個較大規模的工業城市,分別是包克圖、呼和浩特、錫林郭勒和呼倫貝爾,特別是錫林郭勒和呼倫貝爾,這兩個都要圍繞畜牧業建立北四省的ru業、皮革、紡、油脂工業龍頭。
城市的發展,漢族人口才能快速遞增和擴大,從人口比例上佔據北四省的多數,這才能對北四省實現真正的長治久安。
這一時期,zhōngyāngzhèngfu已經發布了《北四省墾令》和《牧業保護法》,嚴在北四省違規開墾,一切發展都以牧業為中心,在機械化種植規模無法擴大,以及難以擴大的情況下,牧業對於中國農業的提升將起著至關重要的做用,每年要保證一百萬挽馬的培育數量,銷售到華北、中原,有效補充各地耕牛數目的不足,並且有利於鄉鎮之間的通輸運。
一切都是為擴大戰爭潛力而服務的話,牧業對於帝國陸軍的價值也遠高於農業,兩百萬部隊光是軍靴、呢料軍裝、毯、帳篷的消耗都很驚人。靠傳統種植業是撐不住的。
此時的錫林郭勒城就是幾年前的興安盟,正在興建新城市,擴大工業土地和工廠數量,從興安盟、呼倫貝爾、遼西軍牧局大量引入新的牧種,條件合適的草原地區改設為人工牧場,作為天然牧場的補充,從東三省進口飼料、化肥。本地修建防沙灌溉措施。
錫林郭勒軍牧局對於維持整個察哈爾和北四省的穩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錫林郭勒乘坐鐵路繼續北上就是外蒙庫倫,原先在陸軍部軍墾總局擔任副局長的齊灝從准將軍銜退役。被內閣zhèngfu委任為察哈爾省長,身為陸軍系統最好的畜牧業專家,他自然是察哈爾省長一職的最佳人選。
宋彪此番在錫林郭勒視察由農業大臣王永江和畜牧產業局的局長譚濟伍陪同。齊灝也先行一步抵達宣州府接駕,和王永江一起陪同宋彪視察錫林郭勒。
宋彪的心思顯然還是在軍事上,下了火車,在錫林郭勒的幾家皮革廠、粉廠和紡廠視察之後,立刻就乘馬一起前往錫林水庫西側的軍牧局育馬所視察。
因為是一隻走捷徑,此時的遼西馬經過十年的培育已是基本成型。
宋彪從城區離開時就特意騎乘了一匹黑遼西馬,體高大概是在1。55米左右,這也是遼西馬最基準點數據,畢竟是中型挽乘兼用型軍馬,太高不適合。太低更不適合。
從城區到育馬所有十公里的路程,宋彪等人一路疾馳也不過十二三分鐘左右的時間,而且馬步很穩健,走步很協調,即便是宋彪這樣久不騎馬的人也並無不適之處。
馬好不好。騎上去溜一圈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