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日本就是個悲劇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東三省人事件是一個劇烈的轉折點,代表宋彪對本的態勢漸強硬。
通過《東密約》的合作,本陸軍恢復了7個師團的常規建制,補充了火炮和機槍等重要軍事物資,但在朝鮮半島的駐軍僅有一個師團,而東北新軍也在這種合作中迅速將兵力擴增到73萬人,加上俄軍,包含東北新軍在內的泛俄國勢力的陸軍超過10萬人,保持著對本陸軍的絕對優勢。
這不是兵力數量的優勢,而是火炮、機槍、馬匹、彈藥儲備等各方面的優勢,在宋彪的指揮範圍內,他擁有624門火炮,幾乎是本陸軍的3倍,機槍1700,同樣超過本陸軍3倍。
在火炮的質量上,宋彪更是佔據絕對優勢。
外總是軍事的一種延伸,軍事也總是外的基礎。
面對這樣的局勢,即便在秋山真之和本政府的努力下,宋彪同意在東三省人事件中採取了更為低調和沉默的處理方式,將大部分的本人押送到旅順給秋山真之處理,只對少部分本右翼人採取正常的司法程序在涉外法院進行檢控,整體局勢還是讓本政府極其被動,各國也都清楚的看到了本在東三省影響力的快速衰竭。
凡事總是一退一進。
於此同時,俄國已經逐步平息內亂,開始重新考慮恢復在東北亞發展勢力,在這種局面下,本政府還想繼續完全控制朝鮮半島的可能幾乎為零。
1907年5月中旬,俄國陸軍部大臣庫羅帕特金作為俄國沙皇特使抵達東三省,在宋彪的協調下,庫羅帕特金上將會和美國駐華公使羅克希爾、德國駐膠澳總督特魯伯在東北新軍的軍部舉行秘密會談史稱“奉天密談”在宋彪的努力下,各方在“奉天密談”中達成一致意見拒絕承認本和朝鮮國簽署《乙巳保護條約》,在俄德美三國的支持下,宋彪的東三省總督府將會就此和本提出涉,也可以視作俄德美三國利用東北新軍對朝鮮半島的威懾力,迫本繼續開放朝鮮半島,承認《韓清通商協約》,並要求本和朝鮮承認各國依據此最惠國待遇,享有在朝鮮半島的通商優待政策。
在“奉天密談”中多方還達成了和宋彪的其他多項合作,俄德美三國繼續大力扶持東北新軍的發展,給予扶持貸款,出售軍火,進行更大規模的軍工業合作,作為回報,宋彪會以東北新軍為主體去迫本讓出朝鮮半島北部的控制權迫本放棄《乙巳保護條約》,保留朝鮮的外和軍事權,各國也將正式的不承認《乙巳保護條約》的有效。
俄國陸軍部大臣庫羅帕特金上將和宋彪這位舊部下重新商議後,兩人一致斷定本已經不敢再在東三省發動對俄軍和東北新軍的進攻,否則,本只會再次遭遇大規模的陸軍潰敗。相比俄戰爭的情況此時的宋彪已經完全控制住整個東三省,可以在俄德美三國的支持下迅速調動幾十萬的陸軍和本對峙,俄國只需要派遣十萬左右的部隊,以及提供一些其他必要幫助就能輕鬆擊潰本陸軍。
在東北新軍去迫本放棄《乙巳保護條約》,庫羅帕特金上將和宋彪協商後,決定將俄軍在東三省的駐軍重新增加至5萬人的規模,受宋彪節制的是尚丁斯克步兵旅和第一炮兵旅、第一騎兵旅關東州總督謝葉尼斯基準將另外轄管兩個步兵旅和一個騎兵團。
在這樣的背景下1907年5月底,宋彪陪同庫羅帕特金上將視察達爾尼市,並宋彪公開批評本強行迫朝鮮簽署《乙巳保護條約》違反國際法則,庫羅帕特金上將也代表俄國政府要求本重新考慮《乙巳保護條約》的有效。
本朝野大震本國民之烈喧譁足以將西園寺公望內閣淹沒,但本陸軍卻無法對內閣政府提供任何可靠的保證。
現在誰敢率領本陸軍和宋彪對決於大陸?
真要在朝鮮半島打起來,本陸軍部大臣大島義昌大將敢去朝鮮半島和宋彪決一死戰嗎?
這使得原本已經完全倒向南下和海軍擴張政策的本,在軍事發展的方向上再一次搖擺起來陸軍部乘機大放厥詞,要求增加陸軍投入以保障本在東三省的權益以及本對朝鮮殖民統治的能力。
蝴蝶扇動翅膀,世界隨之變化。
即便本首相西園寺公望決定採取不惜一戰的強硬態勢對抗這種東三省和俄國的反撲,但在美國、德國陸續明確要求本重新審視《乙巳保護條約》的有效,甚至連法國也迫不及待地參與其中,局勢徹底轉向不可控制的一面。
整個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就在這種失控的局勢中蔓延和發展,關內是立憲民意的失控,關外是清政府對東三省總督衙門的徹底失控,國際上是英和法俄同盟開始在國際局勢中採取合作態勢應對德奧同盟的威脅,在遠東和泛太平洋地區,以東三省總督宋彪為主體和矛頭,俄德美法又採取合作態勢迫本放棄對朝鮮的壟斷,要求朝鮮開放。
本發動俄戰爭的一個主要目標就是要保障其對朝鮮的殖民統治權,但在宋彪的積極努力下,這一目標實際上是未能達成,只是在俄國內亂不斷的前提下,俄國暫時承認了本對朝鮮所擁有的特殊權益,可並未明確這一權益的範圍。
現在,隨著俄國扶持的東北新軍迅速擴張起來,俄國又反悔了,開始重提朝鮮之事,美德法三國也積極參與此事。
1907年9月,東北新軍第三次擴軍,全軍擴編為六個步兵旅、兩個炮兵旅,雖然在表面上繼續符合清政府的東北四鎮的限制,總兵力卻增至10。75萬人。
在此基礎上,宋彪以“大清關外新政改革”、“效法德實施新政”、“三省歸一新治”等名義,在東三省採取“關外特治”政策,在奉天府東陵軍部和瀋陽新區之間建造了一棟規模龐大的東三省總督府,在總督府下設財政廳、民政廳、學政廳、農業廳、工業廳、警察廳、防務廳等新政機構,借新政之名徹底囊括了東三省的軍政大權,通過對財政大權和軍權的壟斷實施三省集權治理。
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註定不是一個太平年。
這一年裡風起雲湧,關內是全國範圍內的立憲請願,關外是宋彪的大權獨攬和東北新軍的增,明著是革命黨的亂竄起義,暗著是光復黨的快速傳播,各地都已經有了反清復漢組織的活動。
在一年數百萬兩白銀的支持下,幾千萬份的宣傳單和小報瘋狂傳,各種各樣的分支組織林立,在各地的新學、新軍中,反清組織都在快速擴大,傳播範圍極廣。
大清帝國已是風雨飄搖,漏雨成河。
同樣是在這一年裡,東三省也在繼續快速發展,三省進出口總額迅速和整個關內地區相等,出口總額增至3142萬英鎊,進口總額增至2755萬英鎊,加上外資和關內資本大規模湧入,東三省在這一年的白銀淨入增加至178億關東銀圓。
憑藉雄厚的礦產資源和大規模的資本投入,東三省在兩年內就實現了煤鐵開採量超過本的壯舉,煤炭總開採量在11月就超過700萬噸,一舉超越本截止1907年11月底的620萬噸總額的水平,鐵礦石開採量超過140萬噸,此一點真是遠超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