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148章麻衣如雪三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這次,劉晗卻猜錯了。

兩人的問題,比‘通保,麻煩得多。

“…···什麼?你們不曾回原籍參加鄉貢?”劉晗聽了兩人的訴說後,吃了一大驚,他放下酒盞,深沉的目光來回在兩人身上轉來轉去。

“是呀,”被劉晗看得有些不自在,文弱士子訕訕的笑了笑,辯解道:“其實,君直兄也知道,朝廷雖明令‘明於理體,為鄉里所稱者,為本縣‮試考‬,,但實際上,徹底落實這一點並不容易,‘寄籍,者逐年遞增,早就是士林心照不宣的秘密了。”這也是實情。

時下通不便利,比如有那外出做官,或者遊學的人,基本上都不在原籍,若是嚴格按照朝廷法令,返回原籍參加鄉貢就太麻煩了。

若是跑得遠的,光路上就要耗費幾個月的時間,途中再有個意外,極有可能趕不上當年的‮試考‬呢。

當然,這是‘寄籍,現象形成的客觀原因。

隨著科舉制度的益成,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科舉入仕的大軍中。人多了,就容易產生競爭。有了競爭,就有人開始琢磨找‘捷徑,—這是‘寄籍,形成的主觀因素,也可以稱之為古代版的高考移民。

木錯,在大唐,鄉貢取士的時候,也存在地域差別。和後世一樣,長安所在的京兆府以及同、華二州,獲得鄉貢推薦的幾率更大,引得越來越多的讀書人爭相在這幾個地方投刺報考。

這麼做·雖然違背法令,但律法中也只是說‮試考‬要回原籍,並沒有點名不回原籍‮試考‬有什麼後果。

所以,為了多幾分考中的機會,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寄籍,‮試考‬的隊伍中,漸漸成為士林中心照不宣的秘密。

一般情況下,包括考官在內,很多人對這樣的事兒也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除非得罪了什麼人,被人刻意舉報。

很顯然·求到劉晗這裡的兩個士子,便苦的被‘悲劇,了。

“君直兄,我知道這事兒有些麻煩,可、可······”魁梧士子一提起這件事就鬱悶,端起酒盞一口飲盡杯中酒,重重的把酒盞放在食案上,發出‘咚,的一聲悶響。

“唉,也不是我們想取巧,只是現在大家都這麼做,為何偏偏抓住了我們兄弟?”文弱士子緊跟著長嘆一聲·無比委屈的說道。

“…···”劉晗不知說什麼好,他也只能跟兩人一樣,擠出一副苦相,以證明咱們是兄弟,你們糾結我也不開心。

魁梧士子見劉晗不做聲,繼續道:“君直兄,崔相公曾在禮部任職,且他的長子是現任國子司業…君直兄能否幫忙引薦崔司業?”

“是呀,這事兒對我們而言,是事關前途的大事·可對崔相公和崔司業而言,只是一句話的事兒。”文弱士子也湊近劉晗,低聲說著。

“這…”劉晗沉不語。

兩人緊緊的盯著他·目光熱切的等著他點頭。

良久,劉晗緩緩搖頭,苦澀的笑了笑,無聲的拒絕了兩人的請求。

樓上,崔薇兄妹都看到了這一幕。

“哥,我看這個叫李敬的士子,言談不俗,器宇不凡·他定能有所成就。”崔薇收回目光·纖細的手指輕輕敲著桌面,若有所思的說道。

“嗯?三娘·你的意思是想幫他們?”說實話,崔六也有這種想法·他倒不是看出這個什麼李敬有何過人之處,而是想著自己後要進官場,能多結些善緣也是好的。

而樓下這兩位,能想到鑽‘寄籍,的空子,應該不是迂腐之輩,像這樣的人,在官場都能混得極好。

再者說了,就如同那瘦弱的吳封所言,這種事兒,在大伯父和大兄那兒不過是一句話。

但對他而言卻是有益無害:成了,他崔六收穫人情,不成,他也沒什麼損失。

不過,崔六對小妹的‘識人,本領有些好奇,問道:“只是三娘如何看出這李敬不俗?”樓下三人的談話,他們兄妹從頭看到尾,崔六還真沒看出李敬、吳封有什麼驚豔的才華。

崔薇一窒,停頓幾秒後,笑道:“也沒什麼了,就是有種直覺,看他雖是求人卻還能不卑不亢,不似那姓吳的曲意討好巴結,應是個有氣節的人。”其實吧,崔薇和崔六還真不愧是親兄妹,兩人的想法差不多。

崔薇也是想讓六哥多幫幾個士子,道理很簡單“哥,不求回報的施捨,是為了得到更大的利益。現在咱們不過是多說一句話,或者多寫幾個字,但結下的確實個潛力無窮的關係網。對你後的仕途,也會有極大的幫助呢。”說起來,崔家酒肆正是蕭南兌換給小柳氏的,起初崔薇想把這房舍建成茶坊,按照後世‘書吧,的思路經營茶水、點心收費,但可以免費提供給來喝茶的士子讀書、抄書,好為崔六廣結人緣。

但,崔六兩口子商量一番後,並沒有採納崔薇的想法。

施恩的辦法很多,沒必要為了施恩卻把掙錢丟到一邊,他們稻香院還沒有富裕到用錢收買士子的地步。

而且,這酒肆說到底是小柳氏的嫁妝,具體經營什麼,還要聽柳家人、也就是小柳氏的弟弟柳思安的意見。

柳思安是個市井俗人,他才不管什麼收買人心、廣結善緣,他只知道,做生意為的是賺錢,不賺錢的買賣,傻子都不做。

再說了,賣茶水能有多少賺頭,他就是把利走一半,也不夠他花用呀。°幾個人研究到最後,崔六拍板,放棄茶坊選擇酒肆——酒肆做好了,也能讓士子們開詩會嘛。

隨後的事實證明,酒肆確實很能賺。

尤其是柳思安向某個平康坊的酒肆老闆請教後,也在崔家酒肆加了點兒‘花樣,,使得酒肆的生意好得不得了,也讓崔六和他的風雅士們有了免費聚會的地方。

掙了錢,崔六也有了底氣,這才開始琢磨當初小妹說的話。

恰逢秋天下舉子匯聚京城,國子監附近的幾個坊都是麻衣如雪,士子如雲,連崔家酒肆的讀書人也不在少數。

裡聽士子們聊天,崔六知道了他們的許多情況和難處,偶爾也在能力範圍內幫了幾個人,比如幫士子們尋找便宜的旅舍,幫尋求‘通保,的士子牽線拉橋等等。

當然,崔六也著實了不少朋友,單看過年的時候,前往崔家拜會他的人比往年多了好幾成,便能看出崔六前些子的努力有多成功。

不過像今天這般,動用家裡的關係幫士子的忙,還真是頭一回。

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這不,一聽說自己是崔相公的侄子、崔司業的堂弟,並可以幫他們遞句話,李敬和吳封動地臉都紅了。

吳封更是結結巴巴的說:“崔、崔六郎君果然仁義,早就聽、聽同旅舍的舉子說起過您,他們都誇您是‘及時雨,、是賽孟嘗呢——”隔壁房間迴避的崔薇聽了,額上頓時滑下三黑線——靠,你罵誰呀?我哥才不是宋江那廝呢。

李敬也莫名的說了句“崔郎君高義,某銘記在心,後郎君有用得著某的地方,某赴湯蹈火,死無辭也。”崔六豪的擺擺手“不過是一句話的事兒,且某也不敢確保一定能成,若最終不能幫兩位,也請兩位勿怪。”李敬和吳封連忙拱手,迭聲說不會。

原本剛才劉晗拒絕的時候,兩人幾乎絕望了,已經開始準備回鄉重新考。

送走劉晗後,李敬結賬的時候,崔六郎君卻主動上來搭訕,三人談了一會兒詩詞,崔六郎君見他們談吐不俗,又請他們留了墨寶,三個人越談越投機,說著說著也就提起了闈的事兒。

接下來的事更是順利得出乎李敬的想象,困擾他們近半個月的麻煩,竟然如此神奇的得到了解決,讓他真是不知說什麼好。他只能在心底暗暗發誓,若此事能成,他李敬定會好好報答崔六郎君。

而崔六看到李敬談吐確實不俗後,卻又想到了一件事——唔,三娘已經十八了,若能嫁個進士及第的士子,倒也不算辱沒了崔氏。

崔薇沒想到,她不過是想像小說裡那般幫哥哥招攬人才,卻給自己招來了個糾纏一生的‘冤家。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便到了正月十五上元節。

清晨,蕭南像往常一樣先去給大夫人請了安,然後跟著大夫人去榮壽堂給老夫人問安。

榮壽堂裡,二老夫人劉氏領著兒媳崔海的娘子袁氏、大孫媳婦趙氏、二孫媳婦柴氏以及小孫女崔荔,一行幾人也來給老夫人請安。

老夫人坐在正堂中央,二老夫人率領的榮安堂女眷跪坐在右側一列,而大夫人率領的榮康堂女眷則跪坐在左側一列。

除了外放的崔潤一家,崔家女眷都聚在了這裡。

老夫人看著滿屋子的女人們,很是欣,她輕咳一聲,道:“呵呵,今兒來得真是齊整。正好,今兒是上元節,咱們也好好商量商量如何過節。”按照規矩,接下來應該是二老夫人發話,劉氏也已經做好發言的準備。

不想跪坐在三夫人小盧氏旁邊的姚氏卻搶先開口,聲音高亢:“咦?商量啥?不是說好去安邑坊崔裡賞花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