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七十二鬼市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謝孤獨是一種痛,書友15773794的打賞…

郝師傅選了一偏僻處,將沃爾沃s80慢慢駛上人行道,停靠在路邊。

他是個憊懶子,車子停好之後,他就將駕駛席的皮椅放平,將車內音響的音量調的極低,看意思是準備打個盹,眯那麼一小會兒了。

周文博等人自不去管他,與葉歡下車之後,看見這裡的行人比別的地方明顯的多了不少,想必和他們此行的目的相同。

兩人相互一笑,直奔向著背凹處的肖家坪廣場而去。那位韓姓保鏢不疾不徐的與他們倆保持著適當距離,緊隨其身後。

繞過兩棟高層樓房的遮擋,就算是來到了肖家坪鬼市。站在幾十級石階的高處向下看去,還真有些繁星點點,身臨仙界的意境。

鬼市地處較為偏僻,自古相傳大都是見不得光的地方,我國解放後自發形成的鬼市基本上保持了這個原汁原味的老傳統。

地處偏僻的原因一是這些商販攤點因是夜市易,逃避了工商,稅收。二來現在城市人口眾多,鬼市假如在人煙稠密的地方易,那深夜裡肯定吵得住戶們不得安寧,舉報它的電話估計就要將110的熱線給打爛了。

你想啊,原本就沒有那些工商稅務的錢款,再不安份一點,找個偏僻的地,那不是自討沒趣嘛。

地處偏僻大都是沒有路燈,頂多是其中幾個商販從遠處偷偷摸摸的拉線接過來一盞白熾燈。鬼市的傳統就是進來淘貨的買賣雙方人手握著一隻手電筒,另外再借著些皎潔的月光,進行整夜的淘寶之旅。

鬼市的易形式,形態方面幾乎與玉石古玩石場是如出一轍。

賣家往往是在地上鋪一張報紙或一塊塑料布,擺上幾件古玩玉器,或真或假的古舊工藝品,舊書老報,然後便蹲在一邊,絕無高聲叫賣的,只用眼睛餘光掃視著行人。

而這些地攤對收藏者來說是一塊“風水寶地”買家則悄悄穿行於地攤之間,尤其是稍微內行一些的買家,即使看到自己中意的東西也絕少直接問價,而是“顧左右而環視”假裝外行人。

鬼市興起的特點在於它的包羅萬象,這點比專業的古玩玉石市場要明顯靈活多變一些。字畫,陶瓷,傢俱,文房四寶,銅器,玉器,竹雕,奇石,古籍善本,舊書舊報,錢幣,鼻菸壺,香爐,紫砂壺,象牙雕,連環畫,煙標,金石,傢什雜物,火花等等,可謂是五花八門。不少東西在外面古玩商店難覓蹤跡,而在鬼市裡卻能親眼目睹。

一般來說,幾乎帶點文化味的小玩意兒,有點年頭的古籍舊書,鬼市裡都應有盡有。這裡所賣的舊書上至明清年代,下至文。革時期,奇奇怪怪,無所不包,最顯眼的特點就是離不開“舊”與“奇”兩字。

每逢開市,這裡必是人頭攢動,作為人文一景,鬼市對收藏愛好者的引力不言而喻。現在甚至很多遊客都慕名而來,見識一下這裡的景觀。

下了石階,葉歡兩人接過保鏢早已經準備妥當的兩隻強光手電筒,施施然的混跡於密密麻麻的人群之中,悠閒的邊走邊看。

兩人不時的駐足在各家攤位前看上一小會兒,偶爾向攤主詢問一下價格,之後又搖了搖頭笑著重新抬腿起步,逛街似得向下一家攤位邁進。

攤主們見多不怪,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來鬼市轉悠,其中很多當然是收藏愛好者。但現在一些非收藏愛好者喜歡鬼市這個環境氛圍,也是經常三兩成群的結伴而來。

另外收藏界有一些品味高雅的人,他們不像那些純粹是以賺錢為目的倒騰古玩的,來這目的完全在於淘寶賺銀子。

這些人存著一絲修身養的氣息,遇見真品自己又喜歡,固然是可以出手,但對於那些製作美的贗品,他們同樣欣賞其藝術價值,有時會對賣主直接挑明,買的就是贗品。當然,挑明的意思是讓賣主開價實誠點,不要以為是逮著只肥羊,漫天要價罷了。

葉歡和周文博兩人時間寬裕,今晚來這目的原本就是收藏愛好者喜歡這氛圍,圖的就是一樂的‮趣情‬。他們也沒有選擇什麼目標,狀似悠閒的隨著人群穿梭閒逛,走馬觀花的到哪都駐足一觀。

不過兩人卻貌似有意識的避開一些大件的古玩,玉器的攤點,對品相極好的字畫軸幅之類的也只是一掠而過。

一路走過來,兩人觀看的很多是鼻菸壺,香爐,紫砂壺這樣一些貌似緻的雜項小玩意類的物件。就算是火花,連環畫,兩人都饒有興趣的駐足欣賞了一番。

任何行業都有自己的門道,鬼市的門道就是它雖然物品包羅萬象,但其中的贗品同樣無所不在。製假的水平雖然談不上登峰造極,但勝在數量大的驚人,簡直到了駭人聽聞的地步。

葉歡不知道周文博對於鬼市的認識,但前兩年曹勇這傢伙就在這裡混跡了大半年時光。據他與那些圈內人所說,鬼市的真品最多隻有百分之一,另外百分之九十九的物件,都是糊那些菜鳥的贗品。

曹勇告訴他:一些小玩意,雜項物件還好點,賣主們自吹自擂的那些奇珍古玩,善本,玉器之類的,你最好別去碰,純屬費時間。

俗話說:只有錯買的,沒有錯賣的。這話在古玩界裡雖然不絕對,但畢竟是反應了其中的一個現象,真正撿漏的事情並不太多。

隨著世收藏熱的到來,那些賣主們要是手裡真要有大開門的老物件,一般人都會謹慎的去找行家做個鑑定。之後就算真想出手,也會找一家大門臉子兜售,盼望著能得到個好價錢。

那些剛涉足收藏的菜鳥們稀裡糊塗的就尋思著一夜暴富,想在鬼市撿漏發財。

結果多半都是被賣主懵的頭昏眼花之後,花了大價錢,還一臉傻笑狀,顛的抱著一隻贗品,樂呵呵的往家趕。這些人無一例外的,第二天抱著物件找人一鑑定後肯定是痛哭涕,一付尋死覓活狀。

“老闆,這把壺什麼價兒啊?”葉歡蹲下身子,指著塑料布上一隻造型頗為別緻的紫砂壺問道。他喜歡紫砂壺那種特有的款型,下意識當中覺得忒民族,忒有中國味。

上大學時,在宿舍裡閒聊的時候,幾個關係要好的同學議論起滿清八旗子弟當年那提籠架鳥的紈絝勁,就曾一臉羨慕的玩笑道:將來要是有了銀子,非得按照那般模樣,置辦一身行頭。

左手提籠,裡面養著一隻能說會道的八哥,右手託著一緻紫砂小壺,股後頭跟一身姿俏媚的丫頭,邁著方步,招搖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