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四章天下騷動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知已天下總會有,騎黃牛逍遙度的李密被朝廷掌管要職的大臣楊素看中,他重視人才,麥鐵杖就是由他推薦出來的,這次又發現了氣質能力不凡的這樣一位隱士。言談中到他思維捷,一身才氣,便招到自宅,引薦給兒子楊玄,與其上了好朋友。

楊玄、李密都是達官顯貴人家的公子,都覺得自己血統高貴,才學匪淺,極為自負。但很奇怪地,這兩個人在一起卻彼此尊重,結成了“刎頸之”這記載在(隋書》中。

楊玄起兵,李密助其一臂之力,這是很自然的事。楊立對李密的來訪到很高興,請李賽做“謀主”

“謀主”在集團裡是策劃行動的主導人物,與“軍師”同等級。如果楊玄造反成功,他當皇帝,李密必定是宰相。充當謀主的李密為了朋友,也是為了自己,竭盡全力要推翻隋王。朝。

李密向楊玄獻出三項計謀:上策:首先佔領萬里長城的東端山海關,迂迴到徵江大軍的背後,切斷徵遼軍的後路。

中策:佔領自古以來的軍事重地西部長安。放棄其他城市,直搗長安,關閉渲關,聯合各地友軍的造反勢力,結成聯盟,壯大力量。

下策:迅速佔領東都洛陽,以此地為據點,舉旗造反。

“上策需要速戰速決。中策是持久戰,這二個方案請選擇其一”

“佔據洛陽是下策嗎?”

“是的。”但是,楊玄想:“佔領洛陽可以表示為天下伸張正義,實行中策的話,去長安遠途中的阻礙太多,上策要與徵遼大軍正面決戰,如果出現用軍從背後殺過來的情況,將全軍被殲——、”要拒絕李密的獻策,楊玄的理由是:其一,洛陽城內住著很多參加徵遼之役的高級將領的家矚,如果抓到他們作為人質,就會動搖軍心,不少將領會背叛楊帝,至少也會達到削弱隋軍士氣的目的。

其二,當時洛陽是全國水陸通的樞紐,也是物資的集散地,世界上最大的糧倉。這個倉庫後來到了唐玄宗時代儲藏了米麥五百人十三石,揚帝時代平時也儲藏了四、五百萬石。全國糧食有一半藏在這兒,佔領了洛陽,長安將面臨糧食供應不足的窘況。長安位於渭水河域的關中平原,也有穀倉,但單靠這兒生產的糧食養活不了長安眾多的人口。

洛陽城具備特殊的地位,所以楊玄認為,著眼洛陽是絕對不會錯的。他只考慮到了佔領了洛陽之後的事,認為:一控制了洛陽就能得天下。”但李密擔心的是,究竟能不能佔領洛陽城的問題:“楚國公,請聽我說,眼下洛陽的防禦比起長安要堅固。洛陽離我們近,對徵江大軍說來也不遠,在我們攻洛陽時,如果防軍反過過頭把我們堵在城外,我軍的屍體將遍佈城下。”楊玄沒有采納李密的意見:“法主,您學識淵博,但沒有實戰的經驗。說在部隊打仗我是內行,您在打完仗以後再考慮那麼多吧!”進攻洛陽時由楊玄親自指揮,他.的兩個弟弟楊玄、楊積善協助實戰指揮,楊玄請求以前幫助他為徵遼大軍籌集糧草的朝請大夫遊元協助他工作,遭到拒絕,遊元說:“你家受到朝廷的厚愛,你的父親逝世時得到很隆重的厚葬,墓上還沒幹,你就造起反了,你還是人嗎?”楊玄再三請求他共謀大業,全遭拒絕。最後拔劍迫他,還是不答應,楊玄一氣之下殺死了遊元。楊帝知道此事甚哀,授予他銀青光祿大夫,官位由其子繼承。

楊玄起兵時約萬人,起兵地點是黎陽,在現在河南省的最北部,他英勇作戰,毫無懼伯,率兵直奔洛陽。這時離他最近的,是擁有軍隊的老將軍衛玄,率四萬大軍急速趕來,卻遭伏擊,蒙受了沉重的打擊。

戰場上楊玄一馬當先,高聲呼喊著找衛玄單挑,為國屢立戰功的衛玄當時已經七十五歲了,已不是單騎獨戰的年紀了,假如再年輕四十歲,楊玄本不可能取勝。衛玄的幕僚也都是年老的指揮官,見勢不妙,就乘馬脫逃,楊玄催馬追殺,差點要了他們的老命。

官軍大敗,楊玄乘勝追擊,勢不可當,兵敗如山倒,官軍潰不成軍,血染殺場,活著的官軍在以後很長的時間中,夢中常被“楊玄的殺聲”半夜驚醒。

m楊玄的隊伍與官軍作戰,連連告捷,士氣大振,在向洛陽進軍的途中,人數猛增到十萬,很多對楊帝不滿的士兵都投靠他,楊玄靠自己的武藝和才能以及父親的名聲,在各地影響力很大,與他相呼應,在隋朝遼闊疆土上造反的人紛紛揭竿而起。楊玄節節勝利的消息傳到楊帝耳中,揚帝驚覺到必須遏止叛亂,不然後果難辦,討伐高麗的戰鬥將不能繼續下去。

實際上楊玄本人造反,卻做賊捉賊,打著討伐叛逆來護兒的旗號,這怒了榮國公來護兒。

來護兒罵道:“大膽賊,依仗著老子的名聲,人還沒死就來貶我,讓你嚐嚐老爺我的厲害!”於是他帶領b己引以為做的三個兒子來討伐反軍,揚言決不饒了這黃口小兒。

大丈夫楊玄向老將來護兒發起了挑戰。

宇文達向楊帝進言,說明國內局勢緊張,應該把徵遼大軍直接撤回,揚帝接受了,下令解除圍攻新城。第二次徵遼之役就此中斷,開始撤兵,架在遼河上的橋原封不動地留下,將士悄悄地向後轉移。

“萬一楚國公和高麗串通一氣的話,咱們該怎麼辦於’賀廷玉問道。

“倘若如此,過長城時可要豁出去了。”木蘭回答。

騎在馬上的木蘭和賀廷玉面面相覷。他們在想,如果楊玄把大軍埋伏到長安東部,切斷徵遼大軍與後方的聯繫,高麗軍再從東部追擊,官軍可就慘了。還有,各地紛紛造反,突厥軍若從北方乘隙而人,事態將更嚴重。

果然,高麗軍立刻對隋軍進行追擊,很明顯地,科斯政把隋的軍情洩給高麗了。場市對他恨之人骨。

追擊的高麗軍,在勇猛及殘忍這一方面,上次徵遼之役中隋軍早有體會。隋軍頑強的反擊,指揮殿軍的是右武衛大將軍李景,他並不是一位用兵機巧的人,也不是一個身處險境會懼怕的人,和敵軍接觸時,很快地就形成膠著戰的狀況,他這種誠懇得有些鴦鈍的個很受楊帝重喜愛,敬稱他“李大將軍”李景在軍隊尾部和高麗軍惡戰苦鬥,令敵方無隙可乘,順利地完成了殿軍的大任。

隋軍到了長城之後,從東向西前進。造反的謀主李密最擔心的就是隋軍西撤,如今真變成這樣了。隋軍在高麗軍窮追猛打的情況下反而短期間完成了撤軍行動,顯示出徵遼大軍的將帥並非全是無能之輩,也說明揚帝任命李景為殿軍總帥是正確的。

但是,即使回到國內,徵遼軍仍然必須面對欠缺軍糧的困局。

第一回徵遼出動了一百一十三萬三千八百人;從糧食到軍隊的軍用品盔甲、衣物都由官府提供,軍隊只消費,不生產,本來生產第一線上的勞力就不夠,還要怞調勞力去充軍,這幾年生產總髮展不起來。中國幅員遼闊,黃河下游穀物生產地區遭旱澇災害,其他地方也會有收成好的地方,但是饑民卻仍然不斷增多,其主要原因是因為糧食在運送途中被消耗掉了。商人乘機倒賣,貪汙官吏濫用職權,屯積糧食,哄抬糧價,官吏不但沒保護百姓,還人為地加重了庶民的苦難,中飽私囊。但也有一位清官,他叫張須陀。

張須陀在齊郡任郡丞,丞是太守的助理。他年已四十九歲,早年沒有名聲,在歷史上是位大器晚成的人物。

官軍討伐楊玄準備南下,需要補充糧食,朝廷命令沿途各郡,打開官庫供給防軍。為了視察執行情況,沈光和魚貨二將先出發,花木蘭,賀廷玉跟隨沈光騎馬率二百騎兵沿運河巡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