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淺談白居易的惜牡丹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哀紅把火看。

寂寞萎紅低向雨離披破豔散隨風晴明落地猶惆悵何況飄零泥土中。

這首詩是白居易作品中最平實無華的一首,只表達了一介儒生淺淡的惜香憐玉之情,但在我看來,卻有著極不平凡的意境。

一般賞花、惜花之人,都是在白天詩作賦,而在夜間舉燭觀花就似乎可以看做是嘆花了。自古而今文人墨客以花喻人,以人比花已成為一種漫的見證。但像白居易這樣即不為媚惑又不為香引,夜半無眠,舉燭嘆花;雨落花散,泥中求嘆。這就不僅僅是文人的漫了,而更多的是從花被時令的限制和短促的生命,聯想到了自己,以至把自己對命運的不公和生世的坎坷都用在了對花的這一嘆上。就如《紅樓夢》中的林妹妹有“他年葬儂知是誰?”的哀嘆是一樣的吧。

從白居易的詩作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補察時政的文人,他對自己的詩作有這樣的要求“總而言之,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也。”他重寫實、尚通俗,強調諷喻,所以有了《秦中嘆》、《新樂府》等。後來隨著世事的變遷,人生的坎坷就有了《長恨歌》和《琵琶行》,也就有了“天長地久有盡時,此恨綿綿無絕期!”和“低眉信手續續彈”了。

再後來就有了他的《舟中讀元九詩》:“把君詩卷燈前讀,詩盡燈殘天未明。眼痛滅燈猶暗坐,逆風吹打船聲。”從這首詩和牡丹惜中都可以看出白居易晚年真的如人所說活到了“世間好物黃醅酒,天下閒人白侍郎。”的最高境界。

自讀懂了白居易的惜牡丹之後就總想,“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是啊,洛陽牡丹甲天下,但年年觀牡丹的人又有幾個可以像白居易這樣的賞花、愛花、惜花、嘆花!能有幾人可以像辛勤培育牡丹的花工一樣的珍惜它呢?

每每看著在花前拍照的人們,總會想到白居易的惜牡丹,不知道現在的人是在賞花還是在賞自己?是真的愛牡丹還是在和牡丹媲美?也許在很多俗人看來盛開的牡丹才是最美的,豈不知在白居易看來牡丹的生命才是最美的,所以他才會珍惜牡丹怒放時的美豔,嘆牡丹凋零時的哀傷!

從古而今有多少人可以像白居易一樣對花草的生命投入過那麼大的熱情和惋惜,這不僅僅是他作為一個文人的漫,而是在他的本中對生命的熱愛和無奈。因為只有他可以在花凋零的那一瞬間聽見了花的哀嘆,看見了花的傷懷。才有了千古傳的《惜牡丹》。

所以說人都有個愛、憎,在凡夫俗子來說愛、憎是很分明的,但對於像白居易這樣的詩人來說,愛和憎就成了一種難言的漫和寓意深刻的哲理了。品味起來也就有了更深的韻味,這就應了大家說的,詩文的功力是在文字之外,只有像白居易這樣的詩人才能用這短短的詩句表達出自己文字以外的情和道理,才能寫出這樣傳世的惜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