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讓人跑得快的瓷器店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這可多了去了,有瓷碑長廊、祖師廟、風火仙師、致古瓷窯遺址、龍珠閣、三寶蓬水等景點,如果你想找這些地方都走完的話,最快也得三天。”老王甚為稔地介紹道。
三天時間可有點太長了,季凡有些無奈地搖了搖頭說道:“王師傅,我時間有限,你還是找個比較近的地方我走馬觀花看看好了。”
“那好吧,咱們就先到風火仙廟去看看吧!這風火仙廟裡,供奉著陶瓷業的保護神童賓。那還是在大明萬曆年間的事情,當時太監潘相奉旨來到我們景德鎮,督造一件特大瓷器。瓷器特大,工藝特難,工期特短,而且這個監工的太監潘相又特別窮兇極惡。如此‘四特‘,致使它燒製成功的希望極為渺茫,先後經過無數次試驗,均宣告失敗,窯工們捱打捱罵,還要捱餓。整個官窯上下,一片絕望。童賓是這裡的一名普通的窯工,此時也是無法可施,每每夜宿窯外,難以成寐。他無意間從民間傳說中得到啟發,決心把這個傳說變為現實,用自己的身體來做一次試驗,等到燒瓷到了最關鍵的時刻,童賓對天三拜,然後大喊一聲,縱身向燒得正旺的窯火中跳了下去。童賓死了,而這件大瓷器卻終於燒成了。工友們收其遺骨,埋葬在鳳凰山上,大家為了寄託對他崇敬的哀思,為他在窯廠內修建了風火仙廟。從此。他就成了一位瓷業之神。”王師傅說話間,已把季凡拉到了市政府禮堂對面地風火仙廟前。
季凡信步走進廟內,西院牆門楣的上方高高懸掛著“佑陶靈祠”青花瓷匾,它鑲嵌在四周的纏枝番蓮紋和中間的字為青花,印為裡紅。字、印都陽文凸出,規整工、清秀健俊,分朱飾白有致,正是雍正九年仲冬督陶使唐英為“風火仙廟”所書。
居然是唐英親筆手書,望著瓷匾右上角園形引首印“古柏堂”和下款兩枚方欄篆書“唐英之印”、“俊公”章落款,季凡對於這個制瓷史上最不同凡響的督陶官不由肅然起敬。
唐英是清代關東瀋陽人,隸屬漢軍正白旗,幼年時就供役於養心殿做包衣。所謂包衣說白了就是皇帝地家奴,他在宮中侍從康熙皇帝一干就是二十餘年。雍正六年,他因為辦事幹練受到怡親王的極力推薦,而被派駐景德鎮御窯廠協助年希堯辦理窯務。唐英本是個文人墨客,詩文書畫無所不。可對於瓷器燒造方面完全是一竅不通。來景德鎮之後,他用了三年的時間,謝絕一切社會活動,和工匠們同吃同睡,從泥巴開始,一直到最後的繪畫。潛心鑽研,到雍正九年時,他已經從一個外行變成技藝湛的陶瓷業專家。乾隆元年,由於年希堯被革職問罪,唐英成為了正式的督陶官。陶窯史上稱其督陶期間景德鎮所制的瓷器為“唐窯。”
“唐窯”產品被公認是瓷中珍品,無論在品種的仿古創新方面還是在器物地製作技藝方面,都達到了空前未有的水平。唐英前後督陶二十餘載,對“清三代”雍正、乾隆兩朝的瓷器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推動作用。
“走。先去找個地方住下來。”季凡在廟裡轉了一圈,望著車內大包小包說道。
“我看象你這樣的大老闆,只有住那種高級地大賓館才符合你的身份啊!”老王笑嘻嘻地說道。
季凡心想自己帶著這麼些東西還是住在上檔次的賓館才比較穩當,於是他毫不猶豫地點頭答應下來。
來到位於昌南大道的五星級紫晶賓館,開了一個單人間的標準客房,把零零散散的東西轉移到客房裡,季凡看了下時間,此時已近中午,於是對著老王喊道:“走。咱們先去吃點東西,下午你也別去拉活了。接著跟我跑,給我來當嚮導吧!”
“那敢情好啊!”老王一聽當時高興壞了,難得碰到這麼一個出手闊綽地主顧,於是帶著一臉媚笑極力向他推薦道:季老闆,你難得來我們景德鎮一回,我們去吃我們景德鎮最著名的傳統名菜——瓷泥煨雞如何?”
“這瓷泥可是制瓷的原料之一,居然還能用來做菜,這我倒是頭回聽說。”季凡帶著一臉啟盼之地說道“你這個主意不錯,咱們中午就品嚐這瓷泥煨雞究竟是什麼樣的味道。”來到一個乾淨幽雅的小館子,點了幾樣當地的特菜,藉著上菜的間隙,老王開始滔滔不絕地向他炫耀起這道瓷泥煨雞的做法“這道菜可以說是瓷工的發明創造,過去景德鎮地瓷工在逢年過節時,喜歡將雞去、破腹後,在雞腹內填滿豬末及生薑、蔥花、麻油、食鹽之類的佐料,用荷葉包紮好,然後將紹興老酒淋入瓷泥中,拌勻後,用含酒的瓷泥將雞及荷葉團團裹住,再將剛開窯的熱窯內的塾渣中,煨烤十個鐘頭左右,便可瓷泥與荷葉,即可食用,這種方法做出的雞,濃香撲鼻,味道鮮美,骨酥爛,極受人們歡,後來一些菜館在總結瓷工們這一烹調經驗的基礎上,又創出了更為先進的煨烤方法,一直傳至今。”隨著香氣四溢的瓷泥煨雞端上桌,季凡夾了一塊雞品嚐了一口,果然如老王所言,雞鮮,酥爛離骨,季凡是讚不絕口。鹼水炒雞蛋,由於加上一點雪裡紅,味道也別具特,居然炸著吃地油炸餛飩也讓季凡大開眼界。這頓飯吃得酣暢淋漓,季凡連呼過癮。
—“走,咱們到龍珠閣瞧瞧去。
”想到此行的目地,季凡衝著老王說道。
市中心珠山之顛的龍珠閣紅牆黃瓦,重簷飛翹,秀麗端莊,氣勢恢宏。明、清王朝曾在此設立御窯廠,並派督陶官距此坐鎮,監造皇宮用瓷,該閣遂成為御窯廠的代表建築,後逐漸衍化成景德鎮的標誌建築。自已樂自已從大老遠特地趕來,本來是想在龍珠閣找個修復古瓷的高手,來修復那件帶有環形衝的成化鬥彩瓶,可哪成想這龍珠閣只是個建築物,這讓自己上哪裡去找人修復瓷瓶啊?季凡不大失所望。
老王見到季凡一臉鬱悶地立在當場,有些不解地開口問道,當他聽說了季凡此行目的後,不由笑了“季老闆,我還以為你為什麼大事而發愁呢?據我所知,淅江路有個酒吧是我們景德鎮瓷業人士經常出入的場所,你到那裡打聽一下,興許會有所發現呢!”
“你怎麼不早點說啊!那咱們別在這裡費時間了,還是去吧。”季凡急切地催促道。
“季先生,你是不是有點太心急了。”老王好整無瑕地說道“你也不看看現在才幾點,人家酒吧現在還沒營業,我們上哪去找人啊!”季凡一看時間才一點多鐘,這才想起酒吧一般都是傍晚才開始營業的,現在距酒吧營業還有好幾個小時呢,也不能這麼幹耗著,於是他提出到賣瓷器的地方逛逛。
“山川光南國天,珠峰千仞綠江前;蕭蕭佇立秋雲上,多是龍攜出玉淵。”晉代有位詩人曾這樣歌頌過景德鎮的美麗景緻,令季凡對景德鎮充滿無限嚮往,可是當他坐在車裡途經中華北路時,被古老破舊的街景所震驚。這裡顯然要比黃山市差了一截,空氣汙染嚴重些,街道髒亂些,樹木綠地少的幾乎沒有。
來到國貿廣場,這裡有家瓷器專賣店,名字起得非常別緻,名叫“跑得快。”店裡出售的大多為一些諸如筆筒、花之類的小件瓷器。隨口問了個價格,倒也便宜得驚人,季凡仔細審視之下,卻發現這些瓷器無論從花、品種、款型上來看大多過於傳統,而且做工十分糙,印花不是有斷的就是模糊不清的,想在裡面挑幾件品相好點的瓷器都很困難。
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景德鎮生產的瓷器,季凡心裡極度失望,於是十分不理解地問道:“老闆,你們店裡怎麼不進點品相好點的瓷器啊!”長著一臉橫滿臉兇相的又矮又胖的老闆板著臉上下打量了季凡一番,滿不在乎地說道:“我家的貨便宜慘了,只希望能走些量,薄利多銷嘛!”
“老闆,恕我直言,你這貨品種有點過於單調,而且這品相實在是讓人難以接受啊!”季凡非常委婉地勸說道,言外之意是說你這進的貨這麼差,如果賣不出去,不都得爛在手裡啊!
季凡這話本是出於好意,可是這老闆聽在耳裡卻覺得非常刺耳,他使勁地瞪了季凡一眼,“我家店的貨價格便宜公道,在這條街上是出了名的,每天都會有專撿便宜的人跑來大理的拿貨。”正說話間,門外走進一個大漢衝著他喊道:“老三,給我拿二百件貨。”老闆聽到喊道,臉上難得地出了笑容“是老張啊,看樣子,你上次進的那批貨賣得快呀!”說到這兒,他有意無意地向季凡這邊掃視著“哎,老張你說這也不知是哪裡冒出一隻大個蒼蠅,在我面前嗡嗡地飛來飛去,真是討厭死了。”
“老三,你可真會開玩笑,這麼冷的天哪來的蒼蠅,我怎麼沒看見。”
“你瞧,它不是還在那裡嗎?”季凡見他用手指著自己,心想這老闆實在太可惡了,自己本來好心奉勸他,他卻把我當成了蒼蠅,想到兒他搖了搖頭以飛快的速度跑離開了這家瓷器店。跑得快,原來是這麼讓人跑得快啊!他望著門口的招牌不住苦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