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水滸傳,憤書也,英雄不能致用於朝,則放江湖,聚嘯山林,疏財仗義,慷慨烈。雖處江湖,未忘廟堂。故水滸傳既寫山林英雄,而必冠以“忠義”二字。雖然,於七十回天碣之後措筆,使“忠義”與“水滸”並筆,難矣。至寫出盧俊義夢死,而甚至以魏晉名賢之嵇叔夜引長矢以附會張叔夜,何其扯淡之至!或以為金聖嘆作此,餘不信也。水滸英雄,豈必以殲滅為終局哉?然所謂成王敗寇,終古不刊之論也,故殘水滸一作,分別宋江、盧俊義,一以“甘心為盜”一以“被上山”;一以“假仁假義”一以“身曹心漢”;宋江等三十六人,終束手於張叔夜,以符稗史;盧俊義富豪出身,柴進王孫,及林沖、魯智深等軍官出身,棄暗從明,衣錦被身。殘水滸之“殘”為分裂破殘之殘也。是書結構巧,文筆亦佳,然作者既刻意詆譭梁山好漢,英雄皆成爾虞我詐之輩,比諸前七十回,則人物情節乖謬造作亦甚耳。如似許可晁蓋,而醜化宋江,未免矛盾;又稱欒廷玉為“老英雄”以一人而盡覆梁山之類。此書唯不喜李逵、宋江、花榮者,可看秋風、湘亭點評。鎮江新江蘇報1932版,殷小亭標點。黑龍江1997版。
作者程善之<1880—1942>,名慶餘,安徽歙縣人。幼年隨父居江蘇揚州。16歲補博士弟子員,旋邀約同人,結社講學,研究歷代政治沿革。後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時,執筆於《中華民報》。1913年討袁之役,隨孫中山參與戎幕,任秘書工作。嗣歸揚州,在美漢中學任教。倡導成立揚州學生會。1928年與弟子包明叔在鎮江創刊《新江蘇報》,任主筆。1932年,被聘為國難會會員。1937年抗戰爭爆發,隨報社遷泰縣。後轉至上海租界出版地下油印報。1942年,上海租界淪陷,隨《新江蘇報》遷移至常州,因腦溢血突發病逝。著作尚有《漚和室詩存》、《宋金戰紀》、《四十年聞見錄》、《清代割地談》、《印度宗教史論略》、《漚和室文存》、《駢技餘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