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八十則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不忮不求,可想見光明境界;勿忘勿助,是形容涵養功夫。

譯文及註釋譯文由安貧知足,與世無爭,不陷害別人,不貪取錢財的態度,可以看到一個人心境的光明。在涵養的工夫上,既不要忘記聚集道義以培養浩然正氣,也不要因為正氣不充足,就想要盡辦法幫助它生長。

註釋不忮不求:《詩經》邶風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藏。”是說一個人不陷害人,也不希求非分之財,這種人怎麼會做出不好的事情來呢?

“藏”是美善的意思。

勿忘勿助:《孟子》公孫丑:“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這是指養氣的功夫必定要把集聚道義當作一件事,但不可預先期望效果,只要心裡不忘記由它自然生長就是了,也不要因為氣不充足,另外想法子幫助它生長。

“正”是預期的意思。

評語孔子在《論語-子罕》篇中說子路為人慷慨尚義,子路穿著破舊的袍子,和穿了皮袍的富貴中人站在一起時,他沒有一點兒自卑,絲毫不覺得自己不如別人,這種氣魄不容易養成,必須要有真正的學問和氣度才行。因此,孔子引用《詩經》邶風雄雉章中的兩句話稱讚子路,也告訴我們子路為什麼能做到,就是這四個字:“不忮不求”大家都知道“不求”——凡事都無所求。什麼是“不忮”呢?以現代的觀念來解釋,就是內心一片坦蕩。你地位高、有錢,但是你是人,我也是人,並沒有把功名富貴和貧同之間分等,都一樣看得很平淡,自然不會因忌妒而陷害別人了。以此待人處世,“何用不藏”?怎麼會做出不好的事情來呢?哪裡會行不通呢?有這種心理,自然就氣度高遠。所以說培養氣質,不是外表的服飾可以培養出來的,要在內心具備這種修養,才是一個坦蕩的君子。因此,一個人不忮不求,才能見出他內心的光明心境。

孟子談到如何培養浩然之氣時,曾經舉了一個例子:宋國有個人憂愁他的禾功不長大,就把苗拔高起來。他疲力竭地回到家裡,告訴家人說:“今天累死了,不過,我也幫助苗長高了!”他的兒子跑去一看,那些稻苗都已經枯稿了。

這就是“揠苗助長”的故事。孟子利用這則寓言故事,說明一般人養氣,不像宋人那樣幫助禾苗生長的實在很少。有的人認為養氣沒有益處而丟開它,這就等於種田卻不替苗耘草,最後仍然得不到效果一樣。有的人養氣未成,卻硬要幫助它速成,這就和拔苗助長一樣了,不但沒有益處,反而害了它。因此,想涵養我們那股浩然之氣,千萬不要忘記把聚集道義當作一件事,更不要忘記記它自然生長。也不要因為它不夠充足,就想助長它。因為這浩然的正氣,是集聚平時所為的一切道義,從內在發生出來的,並不是在外面竊取一兩件偶然合於道義的行為就能得到的。所以說“勿忘勿助”是形容涵養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