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各位尊敬的參議員,我現在有一個天大的好消息要告訴大家!”楊滬生面帶笑容,清清喉嚨提高八度道:“剛剛接到電報,我第二、四集團軍在兗州府與濟寧州界處…白馬河、獨山湖、界河一帶,將李鴻章所部淮軍與南下之清軍第五、六師團團圍困,經三天三夜
戰,我軍已徹底全殲包圍圈內之敵,在魯橋鎮,將屢次逃脫我軍打擊的李匪鴻章俘獲!”
“萬歲!”下面坐著的參議員們聽到解放軍再次取得重大勝利,也不知是誰帶頭喊了聲萬歲,接著萬歲聲如山呼海嘯般在大禮堂內響起。
上千參議員從座位上跳了起來,面朝楊滬生拼命鼓掌。
土改雖然讓在鄉下有地產的一些人損失慘重,可同樣的,政府在工商業上鼓勵與引導,讓他們在城市裡大發其財。如不是人心不足蛇象,這些人既想從城市裡撈取大量金銀,又想在鄉下擁有良田美宅,他們才不會對土改有這樣牴觸情緒。
對土改的怨言,更多的是對楊滬生而發,要不是楊滬生一貫堅持對地主採用暴力手段,泥腿子是本沒有翻身機會的,就算有土改,至少也會溫和一些。
作為第一屆國家主席,楊滬生還兼了軍隊總司令,並且將軍隊大小權力全部抓了過去,國家副主席兼軍隊總政委的史秉譽在軍隊中到成了一個擺設。
雖然大權獨攬,可只要能不斷取得勝利,別人只會欽佩,不會有別的想法。
連史副主席自己都默認這種現狀,別人還有什麼好說的?
在楊滬生運籌帷幄下,解放軍從默默無聞的一支小部隊,發展到擁兵百萬,連敗不可一世的湘軍、淮軍、英法聯軍,打下了大半個中國。
地盤越打越大,人口越來越多,他們的產業也蒸蒸上,雖然強大的解放軍在暴民圍攻參議院時(那些參議員就是如此理解貧民集體上訪),發來的那些電報讓他們
到心悸,不過如沒有楊滬生指揮的解放軍在前面浴血奮戰,他們這些參議員決不可能坐在這裡對國家大事指手畫腳,這是讓這些參議員
到矛盾的地方。
今天楊主席在上面宣佈徹底消滅了淮軍,竊據在北京的滿清匪幫又少了一支用來頑抗的力量,地盤擴展到山東境內,市場也隨之發展到山東。
更讓他們高興的是:隨著山東清軍主力被消滅,北京南大門算是被打開了,一統江山的子就在眼前,只要解決了北京,到時候他們這些參議員都是開國元勳。
於是,掌聲與口號聲更是熱烈。
站在臺上的楊滬生將電報高高舉起,讓下面那些參議員都能看到帶來喜訊的這份電報。雖然距離有些遠,絕大多數參議員是看不到上面那些字的。
楊滬生聲音顫抖地說道:“用不著我多說,大家都一定知道,消滅淮軍,是我們最大的軍事成就,是比打敗英法聯軍更值得祝賀的大事件!
…
李鴻章是滿清最後一柱石,自一八六二年起,他與他統率的淮軍多次與我軍
戰,隨多次戰敗,屢敗屢戰的李鴻章卻多次逃脫出去,淮軍一直是我心腹之患,是滿清
神寄託之所在!今
狡詐如狐的李鴻章在魯橋鎮被我第四集團軍俘獲,這大滅滿清氣焰,對清軍的士氣和鬥志,都是極大的打擊!”大禮堂內再次響起狂熱的掌聲“主席萬歲!”、“第四集團軍萬歲!”的口號響起。
看到下面那些參議員的反應,極為滿意的楊滬生伸出手,朝下壓了壓,掌聲和口號聲漸漸低落下來,大家靜靜等待楊滬生繼續朝下說。
楊滬生將電報放在眼前,眼睛掃了圈下面站起來的那些參議員,繼續說道:“我在這裡向大家宣讀這份電報…是第四集團軍司令員…我軍長勝將軍邱明邱司令員剛剛發來的電報…”楊滬生抑制不住內心的動,高昂地念道:“我軍經三晝夜
戰,陶野青師長指揮的模範軍第二師…不愧是模範軍,戰鬥力就是比其他部隊要強!
…
於昨夜攻佔頑敵最後據點魯橋鎮,順利結束兗濟戰役。是役俘敵兩江總督李鴻章、漕運總督吳棠以下二十餘萬,繳獲武器彈藥無數,現正清查中…二十餘萬,諸位先生,是二十…”楊滬生將電報放在面前檯面上,伸出兩隻手翻來翻去,嘴裡唸叨著,可霎時間楊滬生突然有了些口吃,二十餘萬這個數字越說越含糊,臉上的笑容也變得牽強起來:“這是我軍建立以來取得最大勝利,二十餘萬,不是小數字啊。”下面那些參議員沒有一點中國人特有的含蓄,跺著腳拍著掌狂吼亂叫。
“參議院應該向邱司令員發電祝賀!”
“應該通令嘉獎參加戰役各部將士!”
“將兗州府改名邱明府!”下面那些參議員以他們的方式表達對勝利的喜悅。
“是的,應該向參加戰役各部發電祝賀!”楊滬生面帶笑容高興地說道:“至於將兗州府改為邱明府,我看這還是算了。要是解放軍打一個勝仗就改一個地方地名,恐怕中國之大,沒那麼多地名好改。”下面響起雜亂的笑聲,熱烈的掌聲。
掌聲中,一張紙條從下面傳遞上了主席臺,遞到楊滬生手中。
楊滬生以為是哪位參議員又劍走偏鋒,想要給自己出謀劃策,要麼如何嘉獎邱明,要麼如何一鼓作氣打下北京。這些參議員整天吃飽飯沒事幹,什麼事情都要手,又什麼事情都說不到點子上。參議員
手到楊滬生地盤上,這雖然讓楊滬生隱隱有些不快,還是饒有興致將紙條打開,看看上面寫了些什麼。
紙條上草草寫著:李鴻章所部清軍不過十萬之眾,即使加上兩個師,最多不過十五萬,何來俘敵二十餘萬之數?
楊滬生剛才之所以口吃,正是因為發現了這方面的奧秘。淮軍號稱三十萬,真要有這麼多兵馬,加上新軍兩個師,俘虜二十餘萬原本不算太過分。
可號稱畢竟是號稱,這與實際數字天差地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