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曉。”
“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詠懷古蹟”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琵琶行。”夫子說著詞牌名,她想了一會兒,馬上接:“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飲無管絃…未成曲調先有情…”
“好,停”夫子道:“‘東船西舫悄無言’,下一句是什麼?”
“惟見江心秋月白。”她接道。
“相逢何必曾相識’,上一句。”
“同是天涯淪落人。”
“‘江花朝秋月夜’,開始背誦到最後一句。”
“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後面一段“琵琶行”
暢背完。
在一旁觀聽的上官業夫婦對望了一眼,繼續看夫子教學。
“四加六。”夫子念道。
“四…”一、二、三、四,她一顆一顆撥著算盤珠子。
“六…”五、六。好了。
算盤上只有下排四顆珠子,一排全往上撥,一排則往上撥了兩個。
“進位呢?”夫子問道。
“進位?”她的表情十足惘,猶豫了很久,把十位數的上排珠子,輕輕地往下一撥。
“歸零。”夫子也不生氣,只要她把算盤重整。
她聽話照做。
“一加二。”夫子又出題。
“一。”食指把一顆算盤珠子往上撥“二。”再撥一顆。
算盤上的數字,只有一。
“二加一呢?”
“二。”一、二。她數撥兩顆珠子“一。”再把一顆往下撥。
一旁的上官夫婦再度對望一眼,然後繼續看。
“我念什麼,你寫什麼。”
“是。”她小小聲地應,隻手拿起筆。
“雕欄玉砌應猶在。”夫子一開口,不是整句詩,而是眾多詩詞中其中一句。
這對一個才十歲大的小孩來說,會不會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