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宋紀五十二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起重光單閼六月,盡玄黓執徐八月,凡一年有奇。

o仁宗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皇祐三年(遼重熙二十年)六月,丁亥,無為軍獻芝草三百五十本。帝曰:“朕以豐年為瑞,賢臣為寶。至於草木蟲魚之異,焉足尚哉!知軍茹孝標特免罪,仍戒天下,自今毋得以聞。”戊子,汝州部署楊景宗求為部,帝謂輔臣曰:“景宗,章惠太后之弟,朕豈不念之!然,老而益甚,今與郡,則一方之民受禍矣。”不許。

丁酉,諫官包拯言:“頃歲以來,凡有才名之士,必假險薄之名以中傷之,擯棄不用。慾望聖慈申命宰執,應臣僚中素有才行,先以非辜被譴,如楊紘、王鼎、王綽等,曾敘用未復職任者,並乞復與甄擢,或委之繁劇,必有成效。”戊戌,徙知越州楊紘為荊湖南路轉運使。王鼎先知深州,徙知建州,尋亦除提點河北刑獄。鼎前在江東,坐苛察免,及復起,治贓愈急,所舉劾,於貴勢無所避,時盜販茶鹽者眾,鼎一切杖遣之。監司屢以為言,鼎不為變。

秋,七月,壬子,詔:“太學生舊制二百人,如不能充數,止以百人為限。”癸丑,詔:“外任少卿監以下,年七十不任釐務者,其令轉運、提點荊獄司以聞;在京委御史臺、審官院;嘗任館閣、臺諫及提點刑獄,令中書裁處;待制以上,能自引年,則優加恩禮,不須用為定製。”甲寅,賜陝州草澤魏閒清逸處士。閒,野之子也,世有隱德,知州李昭遘上其行義,故有是賜。

丙辰,詔充州仙源縣復以孔氏子孫知縣事。

丁巳,從翰林學士承旨王堯臣等議,雅樂名《大安》。

乙丑,帝諭輔臣曰:“近職司,以長吏不理聞者多矣,中書未嘗施行。夫長吏者,民之命所繫,宜擇其甚者罷之,小者易之。”文彥博等慚謝而退。於是鄂州王開、台州呂士宗等,或以衰老,或以弛慢,罷斥、對移者凡十六人。

丁卯,免天平軍節度推官鄞人沈起擅去官罪。起因父疾請解,不待報而歸。法官論以私罪,帝曰;“若此,何以厚風俗?其除之。”己巳,知制誥宋城王洙、直集賢院郾城掌禹錫上《皇祐方域圖志》五十卷。

乙亥,知秦州呂公綽赴闕,已而中丞王舉正、知諫院包拯言:“公綽當其父夷簡執政時,多所幹預,若遽令代還,恐更圖進用。”乃詔復任。公綽通有才,然其父執政時,常漏除拜以市恩,時人以比竇申。

丙子,減湖南郴、永、桂陽監丁身米。

初,馬氏科民採木,不以貧富,皆科丁取數。國初,量給其直,令隨稅輸米,而重輕不等,貧者苦之。帝命三司取最下數為準,凡歲減十餘萬石。

是月,遼主如秋山。

八月,辛巳,特贈給事中孔道輔為工部侍郎。時龍圖閣直學士王素入對,語及道輔,帝思其忠,故有是命。

癸未,知定州韓琦,加觀文殿學士,再任。

初,明鎬引諸州兵平恩州,獨定兵邀賞齎,出怨語,凡噪城下。琦素聞其事,以為不治且亂,及至,即用軍制勒習,察其尤天良者,捽首斬軍門外。士死攻戰,則賻賞其家,籍其孤兒,使繼衣廩,威信並行。又效古兵法,作方圓銳三陣,指授偏將,月訓習之,由是定兵勁冠河朔。京師發龍猛卒戍保州,在道竊取人衣履,或飯訖不與人直,至定,琦悉留不遣,曰:“保州極,嘗有叛者,豈可雜以驕兵戍之!”易素教者數百人以往。而所留卒,未逾月亦皆就律,不敢得犯法。歲大歉,賑之,活人數百萬。詔書褒美。

丙戌,遺使安撫京東、淮南、兩浙、荊湖、江南饑民。

辛卯,以張堯佐為宣徽南院使、判河陽,中丞王舉正言此授非當,有損聖德。不報。

乙未,以知制誥王洙為遼太后生辰使。至靴澱,遼使劉六符來伴宴,言耶律防善畫,向持禮南朝,寫聖容以歸,持至館中,王洙曰:“此非瞻拜之地也。”六符言恐未得其真,遺防再往傳繪,洙力拒之。

御史中丞王舉正言“陛下濫賞堯佐,乞即黜臣”不報。知諫院包拯、陳旭、吳奎相繼言:“堯佐制命復下,物議沸騰,望檢會臣等前後奏答刂,必賜施行。”庚子,詔:“自今張堯佐別有遷改,檢會此答刂子進呈執奏。”仍詔:“除宣徽使自今不得過二員。”乙巳,馮道曾孫舜卿上道官誥二十通,乞錄用。帝謂輔臣曰:“道相四朝,而偷生苟祿,無可旌之節;所上官誥,其給還之。”是月,汴河絕

九月,癸丑,賜李繼隆神道碑額曰“顯功”乙卯,武寧節度使兼侍中夏竦卒,贈太師、中書令,諡文獻。知制誥王洙當草制,封還其目曰:“臣下不當與僖祖同諡。”遂改文正。同知禮院司馬光言:“諡之美者極於文正,竦何人,乃得此諡?”判考功新喻劉敞言:“諡者,有司之事也;竦,而陛下諡之以正,不可也。”光疏再上,敞疏三上,詔更諡文莊。竦為郡,喜作條教,立保伍之法,盜賊不敢發。治軍尤嚴,敢誅殺;而疾病死喪,拊循甚至。嘗有龍騎卒戍邊,群聚剽劫,州郡莫能止。或密以告略多類此。然貪,數商販部中,在幷州,使其僕貿易,為所侵盜,至杖殺之。積家財累鉅萬,自奉尤侈,畜聲伎甚眾。所在陰間僚屬,使相猜陰,以鉤致其事;遇家人亦然。

庚申,賜國子博士梅堯臣同進士出身,仍改太常博士。堯臣,詢從子,工於詩,大臣屢薦堯臣宜在館閣,召試學士院,而有是命。

丙子,改太子太師王溥諡文獻為文康,司空致仕章得象諡文憲為文簡,以知制誥王洙言得象諡同周公,溥同僖祖故也。有改溥諡為文忠者,天章閣待制兼侍讀張揆曰:“溥,周宰相,國亡不死,安得忠!”乃諡文康。

丁丑,詔邇英閣講讀官當講讀者,立侍敷對,餘皆賜坐侍於閣中。天聖以前,講讀官皆坐侍,自景祐以來皆立侍,至是帝屢面諭以經史義旨須詳悉詢說,因有是詔,遂為制。

教坊官王世昌,自陳年老,乞監永濟倉門。帝曰;“世昌本亦士人,以無行檢,遂充此職。倉門乃國家糧儲出入之所,豈可令此輩主之?宜與在京一廟令。”是月,遼更定條制。

遼主駐中會川。

冬,十月,己卯朔,詔三司:“解鹽聽通商,候二年較其增損以聞。初,包拯自陝西還,力主範祥所建通商法,朝廷既從之。已而判磨勘司李徽之又言不便,乃下其事三司,驛召祥,令與徽之及兩制共議。而議者皆以祥為是,故有是詔。

遼括諸道軍籍。

甲申,大理寺言信州民有劫米而傷主者,法當死。帝謂輔臣曰:“飢而劫米則可哀,盜而傷主則難恕;然細民無知,終緣於飢耳。”遂貸之。又曰:“刑寬則民慢,猛則民殘,為政常得寬猛之中,使上下無怨,則水旱不作。卿等宜戒之!”乙酉,新作隆儒殿,在邇英閣後。

乙未,翰林學士兼禮部侍郎、知制誥李淑,落翰林學士。淑初以端明、侍讀二學士奉朝請,尋復入翰林。諫官包拯、吳奎言:“淑,嘗乞侍養其父而不及其母;既得侍養,又復出仕,有謀身之端,無事親之實。作《週三陵》詩,語涉怨憤,非所宜言。宜奪職,以戒懷隱慝之臣。”故有是命。

丁酉,殿中侍御史裡行唐介,責授州別駕。初,張堯佐除宣徽、節度、景靈、群牧四使,介與包拯力爭,又請王舉正留百官班廷論,卒奪堯佐宣徽、景靈二使。頃之,復除宣徽使、知河陽。或謂補外不足爭,介以為宣徽次二府,不計內外,獨爭之。帝諭介,除擬初出中書,介言當責執政。退,請全臺上殿,不許;自請貶,亦不報。於是劾宰相文彥博“知益州,作間金奇錦,因中人入獻宮掖,緣此擢執政。及恩州平賊,幸會明鎬成功,遂叨宰相。昨除張堯佐宣微、節度使,臣累論奏,面奉德音,謂是中書進擬,以此知非陛下本意。蓋彥博合,顯用堯佐,陰結貴妃,外陷陛下有私後宮之名,內實自為謀身之計。”又言:“彥博向求外任,諫官吳奎與彥博相為表裡,言彥博有才,國家倚賴,未可罷去。臣見彥博自獨專大政,凡所除授,多非公議,恩賞之出,皆有夤緣。三司、開封、諫官、法寺、兩制、三館、諸司要職,皆出其門,更相援引,藉助聲勢,威福出於己,使人不敢議其惡。乞斥罷彥博,以富弼代之。臣與弼亦昧平生,非敢私也。”帝怒,卻其奏不視,且言將加貶竄。介徐讀畢,曰:“臣忠義憤,雖鼎鑊不避,敢辭貶竄!”帝於座急召二府,示以奏曰:“介言它事乃可,至謂彥博因貴妃得執政,此何言也!進用冢司,豈應得預,而乃薦弼!”時彥博在帝前,介面質之,曰;“彥博宜自省,即有之,不可隱!”彥博拜謝不已。帝怒益甚。樞密副使梁適叱介下殿,帝令送御史臺劾介。彥博再拜言:“臺官,言事職也,願不加罪。”不許;乃召當制舍人即殿廬草制而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