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紀一百五十九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金以參知政事鄂屯忠孝為右丞,戶部尚書梁鏜為參知政事。
金主集三品以上官議兵事,相持莫決。尚書令史李英上疏言:“珠赫寽果勒齊、穆延盡忠等,先朝嘗任使,可與商略大計。”又曰:“比來增築城郭,修完樓櫓,事勢可知。山東、河北不大其聲援,則京師為孤城矣。”金主召平定州刺史趙秉文論備邊之策,秉文言:“我軍聚於宣德,城小,列營其外,涉暑雨,器械弛散,人且病,深秋敵至,將不利。可遣臨潢一軍搗其虛,則山西之圍可解,兵法所謂出其不意,攻其必救者也。”金主不能用。
是月,四川制置大使置安邊司以經制蠻事,命成都路提刑李埴、保州路安撫許奕共領之。先是安丙議發兵討蠻,埴以為然,奕謂曠持久,不如招降,議久不決。會敘州獲蠻人數十,鞫之,其與於利店之亂者只三人。奕榜境上,諭蠻人能以利店所掠人口來歸,即釋此三人;又遣諜入蠻中,怵以利害。蠻人請如約,未幾中悔;埴聲言某以兵出寨,蠻人悚懼;尋知為揚聲紿己,蠻人益無所憚。
五月,乙亥,賜禮部進士趙建大以下四百六十五人及第、出身。
六月,丁亥,遣餘嶸賀金主生辰。時金有蒙古之難,不暇延使者,至涿州而還。
辛丑,更定四川諸軍軍額。
壬寅,金更定軍前賞罰格。
秋,七月,壬戌,太白晝見。
丙寅,詔:“四川官吏嘗受偽命者,毋得敘用。”丁丑,詔:“軍興以來爵賞冒濫者,聽自陳,除其罪。”八月,夏國主安全卒,年四十二,諡為敬穆皇帝,廟號襄宗,墓曰康陵。族子大都督府主遵頊立,改元光定。
先是金遣耶律阿哈使於北使,阿哈見蒙古主姿貌異常,歸心焉,陰輸以國事。阿哈善騎,通諸國語,蒙古主愛之,問曰:“汝肯臣我,以何為信?”對曰:“願以子弟為質。”未幾,偕其弟圖哈至,蒙古主命圖哈直宿衛,阿哈參預機謀。金人訝其使久不還,系其家屬,阿哈殊不介意,蒙古主以貴臣之女。至是命左帥哲伯略地,以阿哈為先鋒。
金通吉思忠、完顏承裕繕烏舍堡,未及設備,蒙古哲伯遣阿哈以輕兵奄至,拔烏舍堡及烏雲營,思忠等敗走。時汾陽郡公郭寶玉屯定州,舉其軍降於蒙古。蒙古遂破白登城,進攻西京,七,赫舍哩執中等懼,率麾下百騎棄城突圍走。蒙古主以騎三千馳之,金兵大敗。追至翠屏山,承裕不敢拒戰,退至宣平縣界。土豪請以土兵為前鋒,行省兵為聲援,承裕畏怯不能用,但問此去宣德間道而已。土豪嗤之曰:“溪澗曲折,我輩諳知之,行省不知用地利力戰,但謀走耳。”其夜,承裕引兵南行,蒙古踵擊之,至會河堡,金兵大潰,承裕脫身走入宣德。蒙古穆呼哩乘勝進薄宣德,遂克德興。
九月,辛酉,馬湖蠻復寇邊。
先是蠻人以黃紙作牒移嘉州,其語殊倨,安邊司俾寨官卻之。既而提刑司令寨官諭以先歸所掠,蠻人語益嫚,遂犯敘州,至宣化之二十里。李埴怒守臣史師道文報稽遲,劾之,鐫二級,罷歸。
乙亥,羅世傳為其徒胡有功所殺,詔以世傳官授之。峒寇為患三年,至是平,人皆相慶。
丁丑,詔:“附會開邊得罪之人,自今毋得敘用。”蒙古兵薄居庸關,守將完顏福壽棄送遁,哲伯遂入關。金中都戒嚴,男子不得輒出城。蒙古遊奕至都城下,金主議以細軍五千自衛奔南京。會細軍五百人自相厲,誓死戰,蒙古兵多傷,問所俘鄉民:“此軍有幾?”鄉民紿之曰:“二十萬。”蒙古懼,遂襲群牧監,驅其馬而歸。金主乃止。
郭寶玉既以軍降,穆呼哩引之見蒙古主,問取中原之策。寶玉曰:“中原勢大,不可忽也。西南諸蕃,勇悍可用,宜先取之。藉以圖金,必得志焉。”又言:“建國之初,宜頒新令。”蒙古主從之,於是頒條畫五章。如出軍不得妄殺;刑獄惟重罪處死,其餘雜犯,量情笞決;軍戶,蒙古、目人每丁起一軍,漢人有田四頃、人三丁者籤一軍,年十五以上成丁,六十破老,站戶與軍戶同;民匠限地一頃;僧道無益於國有損於民者,悉行止之。類皆寶玉所陳也。
冬,十月,甲辰,以金國有難,命江淮、京湖、四川制置司謹邊備。
時和議方堅,皆漫不置意,唯趙方在江陵,知金人北於蒙古,計必南遷,乃增修三海、八匱以壯形勢。荊門有東、西兩山,最為險要,乃築堡於其上,增戍兵以遏敵衝。又拔土豪孟宗政等補以官,夜為嚴備。
金命泰州刺史珠赫寽果勒齊屯兵通玄門外,金主自出巡撫諸軍。未幾,罷宣德行省,升縉山縣為鎮州,以果勒齊為防禦使,權元帥右都監。
十一月,己酉朔,有食之。
先是金上京留守圖克坦鎰上言:“自國家與蒙古兵以來,彼聚而行,我散而守;以聚攻散,其敗必然。不若入保大城,併力備禦。昌、桓、撫三州,素號富實,人皆健勇,可內徙之以益兵勢,人畜財貨,不至亡失。”參政梁鏜曰:“如此,是自蹙境土也。”金主從鏜謀。鎰復奏曰:“遼東,國家本,距中都數千裡,萬一受兵,州府顧望,必須報可,誤事多矣。可遣大臣行省以鎮之。”金主不悅,曰:“無故置行省,徒搖人心耳。”不從。鎰乃遣同知烏克遜鄂屯將兵二萬入衛中都,金主嘉之,徵拜右丞相。
金籤中都在城軍。
金殺河南陳言人郝贊。
蒙古主復遣其子卓沁、察罕臺、諤格德依分徇雲內、東勝、武、朔等州,下之。於是德興府、弘州、昌平、懷來、縉山、豐潤、密雲、撫寧、集寧,東過平、灤,南至清、滄,由臨洪逾遼河,西南抵忻、代,無不殘破。
金赫舍哩執中之棄西京而還也,至蔚州,擅取官庫銀五千兩及衣幣諸物,奪官民馬與從行人,入紫荊關,殺淶水令。至中都,金主皆不問,以為右副元帥。執中益無所忌憚,自請兵二萬北屯宣平。金主與之三千,令屯媯州,執中不悅。
金平章政事通志思忠,參知政事完顏承裕,坐覆全軍,思忠除名,承裕責授鹹平路兵馬總管,將士以其罰輕,益不用命。
金益都人楊安國,少無賴,以鬻鞍材為業,市人呼為楊鞍兒,遂自名楊安兒。泰和中,金人南侵,山東無賴往往相聚剽掠,命州縣招捕之。安兒時為群盜,亦請降,隸名軍中,累官至防禦使。及蒙古兵薄中都,詔詔鐵亢敢戰軍,得千餘人,以唐古哈達為都統,安兒副之,以戍邊。安兒至雞鳴山,不進,金主驛召問狀,安兒乃曰:“平章、參政軍數十萬在前,無可慮者。屯聚雞鳴山,所以備間道透漏者耳。”金主信之。安兒亡歸山東,與張汝楫聚黨攻劫州縣,殺掠官吏,山東大擾。
夏人數擾邠、岐,金陝西安撫使檄同知轉運使事韓玉以鳳翔總管判官為都統府募軍,旬得萬人,與夏人戰,敗之。時夏兵方圍平涼,又戰於北原,夏人疑大軍至,解去。當路者忌其功,驛奏玉與夏人有謀,金主疑之,使使者授玉河平府節度副使,且覘其軍。
先是華州李公直,以中都被圍,謀舉兵入援,而玉恃其軍為可用,亦為勤王之舉,乃傳檄州縣雲:“事推其本,禍有所基。始自賊臣,私容賂,繼緣二帥,貪固威權。”又云:“裹糧坐費,盡膏血於生靈;棄甲復來,竭資儲於國計。要權力而望形勢,連歲月而守孥。”又云:“人誰無死,有臣子之當然;事至於今,忍君親之弗顧!勿謂百年身後,虛名一聽史臣;只如今目前,何顏再居人世!”公直軍行有,有違約者,輒以軍法從事,京兆統軍因謂公直據華州反,遣都統楊珪襲殺之。公直曾為書約玉,玉不預知,其書為安撫所得;及使者覘玉軍,且疑預公直之謀,即實其罪。玉囚死於華州。
十二月,辛巳,奉議郎張鎡,坐扇搖國本,除名,象州羈管。鎡,俊之孫也。初,史彌遠去韓侂冑,鎡預其謀,方議所以處侂胄,鎡曰:“殺之足矣。”彌遠語人曰:“真將種也!”心忌之,至是乃構以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