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紀一百十八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起強圉大荒落正月,盡七月,凡七月。
o高宗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紹興七年(金天會十五年),正月,癸亥朔,帝在平江,詔曰:“朕獲奉丕圖,行將一統,每念多故,惕然於心。將乘
律,往臨大江,駐蹕建康,以察天意。播告遐邇,俾迪朕懷。”置御前軍器局於建康府,歲造裝甲五千,矢百萬,以中侍大夫、岷州觀察使、行營中護軍忠勇軍統制楊忠閔充提點,仍隸樞密院及工部。
金主朝太皇太后於明德宮。初用《大明曆》。
甲子,命巡幸隨軍都轉運使梁汝嘉先往建康,趣繕行宮及按視程頓。
丙寅,帝諭大臣曰:“昨張浚呈馬,因為區別良否、優劣及所產之地,皆不差。”張浚曰:“臣聞陛下聞馬足聲而能知其良否。”帝曰:“然。聞步驟之聲,雖隔牆垣可辨也。凡物苟得其要,亦不難辨。”浚曰:“物具形
,猶或易辨,惟知人為難。”帝曰:“人誠難知。”浚因奏:“人材雖難知,但議論剛正,面目嚴冷,則其人必不肯為非;阿諛便佞,固寵患失,則其人必不可用。”帝以為然。
己巳,詔江東宣撫使張俊,特賜御筵。時俊自軍中來奏事,復還泗州。
癸酉,翰林學士兼侍讀硃震,引疾乞在外宮觀,不許。
先是董b070免官,震乃白張浚求去。徽猷閣待制胡安國聞之,以書遺其子徽猷閣待制寅曰:“子發求去,未免晚矣。當公輔之說才上,若據正論力爭,則進退之義明。今不發一言,默然而去,平生讀《易》何為也!”於是安國自上奏曰:“士以孔、孟為師,不易之至論。然孔、孟子道不傳久矣,自程頤始發明之,而後其道可學而至。今使學者師孔、孟,而不得從頤之學,是入室而不由戶也。夫頤之文,於諸經、《語》、《孟》則發其微旨,而知求仁之方,入德之序;鄙言怪語,豈其文哉!頤之行,則孝弟顯於家,忠誠動於鄉,非其道義,一介不以取予;高視闊步,豈其行哉!自嘉祐以來,頤與兄顥及邵雍、張載,皆以道德名世,如司馬光、呂大防,莫不薦之。頤有《易》、《
秋傳》,雍有《經世》書,載有《正蒙》書,惟顥未及著書。望下禮官,討論故事,加此四人封爵,載在祀典,比於荀、揚之列。仍詔館閣裒其遺書以羽翼《六經》,使
說不得作而道術定矣。”戊寅,吏部尚書孫近兼史館修撰,尋又兼侍讀。
開州團練使、帶御器械、權提舉宿衛親兵劉錡權主管馬軍司並殿前、步軍司公事。
辛巳,韓世忠奏已還軍楚州。
帝因諭:“淮陽取之不難,但未易守。”張守曰:“必淮陽未可進,故世忠退師。”張浚曰:“昔西伯戡黎,祖伊恐,奔告於受,以要害之地不可失也。淮陽,今劉豫要害之地,故守之必堅。”帝曰:“取天下須論形勢,若先據形勢,則餘不勞力而自定矣。正如弈棋,佈置大勢既當,自有必勝之理。”癸未,翰林學士兼侍講陳與義參知政事,資政殿學士、新除提舉醴泉觀兼侍讀沈與求同知樞密院事。
乙酉,詔:“宥密本兵之地,事權宜重,可依祖宗故事,置樞密使、副,宰相仍兼樞密使,其知院以下如舊。”自元豐改官制,而密院不置使名。宣、政間,鄧洵武以少保知樞密院,其後童貫以太師,蔡攸以太保,鄭居中以少師,皆領院事,中興因之。至是張浚將引秦檜共政,以其舊弼,不可復除執政官,於是浚自兼知樞密院事改兼樞密使。
丙戌,詔以知州軍、諸郡通判各六十一闕歸吏部,用左右司奏也。於是堂除郡守之闕一百九,通判之闕八十。
丁亥,閤門祗候充問安使何蘚,承節郎、都督行府帳前準備差使範寧之至自金,得右副元帥宗弼書,報道君皇帝、寧德皇后繼逝。張浚等入見於內殿之後廡,帝號慟擗踴,終不食。浚奏:“天子之孝與士庶不同,必也仰思所以承宗廟奉社稷者。今梓宮未返,天下塗炭,至仇深恥,亙古所無,陛下揮涕而起,斂發而趨,一怒以安天下之民,臣猶以為晚也!”帝猶不聽。浚伏地固請,乃進少粥。是
,百官詣行宮西廊發喪。故事,沿邊不舉哀,特詔宣撫使至副將以上即軍中成服,將校哭於本營,三
止。時事出非常,禮部長貳俱闕,而新除太常少卿吳表臣未至,一時禮儀皆秘書省正字、權禮部郎官孫道夫草定。
觀文殿學士、醴泉觀使兼侍讀秦檜為樞密使,一應恩數,並依見任宰相條例施行。
命內侍梁邦彥提舉欽奉几筵。
戊子,為太上皇帝、寧德皇后立重。
己丑,帝成服於几筵殿,仿景靈宮分前後設幄,宗室各以其服服之,三除。
詔:“降諸路以下囚一等,內鬥殺情輕者降配,釋杖以下。”辛卯,詔百官
樂二十七
,庶人三
,行在七
,宗室三
,外間
嫁娶,用太常請也。
二月,癸已朔,百官上表請遵易月之制。詔:“外朝勉從所請,其三年之喪,人子所以自盡者,朕悉於宮中行之。”丙申夜,太平州火。丁酉,鎮江府火。
先是偽齊劉豫遣細縱火於淮甸及沿江諸州,於是山陽、儀真、廣陵、京口、當塗皆被其害。淮西宣撫使劉光世軍於當塗郡治,其府被焚,軍需帑藏,一夕而盡。太平州錄事參軍呂應中,當塗丞李致虛,悉以燔死。致虛時攝縣事,後求得其屍,尚握縣印。事聞,詔鎮江府、太平州各給米二千石,賑民之貧乏者。應中、致虛,皆官其家一人。
己亥,小祥,百官五拜表請聽政,許之。
庚子,帝始御几筵殿西廡之素幄,召輔臣奏事。張浚見帝,深陳國家禍難,涕泣不能興,因乞降詔諭中外。詔曰:“朕以不不明,託於士民之上,勉求治道,思濟多艱。而上帝降罰,禍延於我有家,天地崩裂,諱問遠至。朕負終身不戚,懷無窮之恨,凡我臣庶,尚忍聞之乎!今朕所賴以宏濟大業,在兵與民,惟爾大小文武之臣,早夜孜孜,思所以治。”詔幸建康,令有司擇
進發。
右文殿修撰、主管亳州崇道觀王倫為徽猷閣待制,充奉使大金國奉梓宮使,武節郎、閤門宣贊舍人高公繪為武經大夫、達州刺史,副之。賜裝錢如前數,仍加賜銀
各二百兩匹。
起復湖北、京西宣撫副使岳飛,以親兵赴行在。翼,內殿引對,飛密奏請正建國公皇子之位,人無知者。及對,帝諭曰:“卿言雖忠,然握重兵於外,此事非卿所當預也。”飛退,參謀官薛弼繼進,帝語之故,且曰:“飛意似不悅,卿自以意開諭之。”辛丑,詔以太陽有異,氛氣四合,令中外侍從各舉能直言極諫之士一人。自復賢良方正科,久未有應者,至是張浚乞因災異降詔,上從之。
賜修武郎硃弁家湖州田五頃。弁初副王倫北使,十年未歸,倫為之請。
於是詔諸郡存恤奉使未還魏行可、郭元邁、洪晧、龔璹、崔縱、郭元、杜時亮、宋汝為、張邵、楊憲、孫悟、卜世臣家屬,各賜錢三百緡。
壬寅,行宮太常寺言:“仲薦獻諸陵,乞依乾興故事權易吉服;內祀、祭天地及諸大祀,亦乞依時
排辦。”從之。先是有旨,未祔廟前,停宗廟祭享及中小祀,故禮官以為請。
丙午,詔:“內中祖宗神御殿,俟權制畢,遇節序等酌獻如舊。”庚戌,吏部尚書孫近等請諡大行太上皇帝曰聖文仁德顯孝,廟號徽宗。於是監察御史已上,先集議而後讀諡於南郊,用翰林學士硃震、給事中直學士院胡世將請也。自是遂為故事。
辛亥,大祥。詔:“俟至建康,奉安太廟神主於天慶觀,天章閣神御於法寶寺。”癸丑,禫祭。先是几筵朝夕上食各五十品。自是減為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