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節骨眼中的80後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80後寫手,說起來我並不認同這個稱呼。只因為出生在80年代,只因為現在是15到24的年輕人?

“80後作家”更像是“代溝”的代名詞。

可是目前為止我還是找不出什麼適合的稱呼,就暫且用這個詞吧。

因為出生在80年代,也沒經歷過什麼苦難年代,基本上是在富足的生活中成長出來的孩子,他們面對的不是貧窮、飢餓、戰爭,更多的是父母離異、人情世故、大人們的爭權奪利和應試教育的壓迫。所以他們更在意神上的滿足或空虛,似乎就是因此與80前那些“大人們”形成了代溝。

上一代與下一代互相不理解,80前的“大人”對80後的孩子的神世界的淡漠,使80後的孩子到空虛與無助——畢竟是孩子,他們需要有個支柱可以依賴。於是一些80後的孩子們選擇用寫作的形式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他們需要以此來獲得存在,於是那些反常的情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他們文字裡:愛情的輕浮、親情的淡漠、友情的虛假,似乎人世間所有的情都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似乎每個人都只是一個在偽善軀殼包裹下的醜惡靈魂。越來越濃重的絕望氣息開始從他們的文字中滲透出來。

這中絕望氣息的滲透另80前的“大人們”到不安,他們驚訝地發現這已遠不能用“早”這一詞來形容這種現象。可他們又不願意去承認這種現狀是因為他們過分注重物質生活而忽略了孩子的神層面而造成的、不願意承認這些孩子開始反叛他們的思想控制。於是有的大人藉此加以商業炒作的形式使那些孩子淪為他們的賺錢工具“少年作家”似乎就等同於“搖錢樹”賺的卻還是那些孩子們的錢——有幾個80後的“大人”會願意誠心誠意地去看他們的作品?就算有,也是為了針對這些孩子進行批判,說什麼“無病呻”擔心他們成為“仲永之傷”而不是針對這一系列的現象發出質疑,去認真思考——到底這些“80後寫作”是因為什麼而產生的?到底這些“80後寫手”是想要表達些什麼?

於是乎那些跟風的孩子,也就是真正的“無病呻”的孩子也久而久之地被成“有病”那些真正想要寫出自己內心想法的孩子在社會輿論(“大人們”的輿論)的批評下發起了反擊。用什麼?

“我們唯一能拿出來以屬於自己的東西炫耀的,只有生命。”生命是父母給的,說到底還不是自己的,何況那些“大人們”只“關心死去的孩子,而不關心還活著的孩子。”(或許吧,這是比較片面的過的說法)於是“我們唯一能拿出來以屬於自己的東西炫耀的,只有思想。”80後的孩子們開始用自己的文字承載著自己的思想,他們要人們知道他們的思想,要人們理解他們的內心。就像現在越來越多的“80後寫手”開始出書,開始在各種讀物上都能找到他們的作品——那不羈的字句最終還是讓80前的大人們震動了——從更深一層面的地方。

我覺得這些“80後寫手”確實存在著弊病,他們的文字文學功底往往令大人們慨“後生可畏”但思想上的“不成”最終暴了他們的弱點。這種不成不止是指“幼稚、天真”還包括那些過分成,近乎於老甚至“死”的思想成分。動不動便是“死”、“愛”、“空虛”、“鬱悶”、“孤獨”一些很直白的偏向於頹廢的字眼。當然,這也很直接地反映了現在80後的孩子們的內心中存在著的問題“我們病了”這是那群孩子最真切的語言。

所以說那些80前的“大人們”也不能過分地去批評那些80後的孩子,更不要用“無病呻”這種用濫了的難聽的詞去“侮辱”他們。(說得不好聽點,那些80前的大人們所謂的“無病”僅僅是“吃飽”

“穿暖”吧,他們似乎還沒意識到一個人若要“不呻”地活下去可不僅是“吃飽”

“穿暖”的問題。)不要等到那些孩子說出“我用我的每一滴血來寫作,當我的血盡時,便再也寫不出什麼,那便是我的死期。”這樣的話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

總之“80後寫手”的產生,是多方面的因素,與社會大環境有關,與人們的生活水平的發展有關,與現今中國的家庭學校的教育觀念有關,當然也與80後的孩子們自身的思想格有關。所以我希望大家在看待這件事的時候,無論如何也請正視、重視它,並儘可能全面客觀地看待評論它。

“80後寫手”的產生,帶給“80前的大人們”的不僅是各方面舊觀念的衝擊,也不該是賺取商業利潤的商機,更不是茶餘飯後的笑談,而是人們對自身神層面的問題的反思,是繼那所謂的素質教育改革以來,一個更重大的社會問題。

順帶一提,我,86年生,文筆陋。

以上,個人意見。如有異議,歡批評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