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不同的聲音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剛出生就判死刑講完資本主義,再看社會主義和民族解放。這裡邊呢,第一個內容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原來反封建的時候,民眾把資本主義想得太美好了,理想王國,千年王國,最美好的制度。沒想到等它一在世界舞臺上確立,原來它也有弊端。所以弊端一起,大家就覺得這個制度應該被推翻,然後有人就嘗試新的社會模式。像歐洲三大工人運動,標誌著歐洲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這三大運動很有意思,其中最搞的是德意志西里西亞織工起義,那個事件不要說在歐洲、德意志,就是在西里西亞都沒幾個人知道,只有中國的歷史學家銳地捕捉到了這個信息。為什麼沒人知道呢?就倆村,四個小時便被鎮壓了。但是,既然工人已經登上歷史舞臺,西里西亞織工起義了,這個階級需要有自己的理論來指導,於是就有了馬克思、恩格斯的實踐活動。
我們不管這個主義怎樣,那個理論如何,最起碼這兩個人很高尚、很偉大。
他不是說我在圖書館一月八塊錢活不下去了才想革命。馬克思是律師,在西方國家當到律師就是進入上社會了,他的夫人燕妮是伯爵小姐,人家是貴族女婿,貴族應該是不跟平民通婚的,馬克思家裡可能也有點兒背景。恩格斯雖然中學沒畢業,但是家裡讓他繼承家產,整個特里爾城,萊茵河兩岸的廠子全是他們家的。他還是長子,所以一個大律師,一個大資本家創造這個理論,最起碼證明他們不是為自己。這兩位就跟李大釗、陳獨秀一樣,是真正的革命者,我不是因為自己子過得不好,偷地主倆蘿蔔,地主我一頓。然後便說,我年輕的時候就懷抱革命理想。你年輕時候認字兒嗎?你懂什麼叫理想嗎?大碗吃酒,大秤分金銀,這就是理想嗎!覥個大臉還吹,我從小理想就是解放全人類,你就解放了自己,你這兒小樓住著,小媳婦娶上了,別人呢?所以像馬克思和恩格斯這些人是真正地想革命。
《共產黨宣言》1848年2月發表。在大清道光二十八年,馬克思就判了資本主義的死刑,中國人那會兒還不知道什麼叫資本主義呢。1848年到現在,160多年過去了,資本主義死了嗎?活得有滋有味,正值生命力旺盛的時期。所以你說他判了資本主義死刑,怎麼160年資本主義都沒死啊,它判的是死緩。馬克思說,資本主義必將被社會主義所代替,對不對?對,在北歐已經被代替了,北歐國家都是社會主義國家,已經被代替了。人家瑞典、挪威那些國家,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你孩子一出生,連粉錢都由國家報銷,已經是社會主義了,它已經被代替了。馬克思說必然被代替,他說怎麼代替?靠暴力革命。你看北歐是通過暴力革命嗎?是通過發展生產力才代替的。資本主義國家也與時俱進。以前的那些弊端,人家一直在糾正,資本主義國家更研究資本論。道理在這兒,所以不能輕易下結論。
然後接著那兩件事兒就是“第一國際”和”巴黎公社弦”
“第一國際”叫國際工人協會。
“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專政的一次嘗試。在資本主義還沒有充分發展的時候,你判它死刑,死不了。就像在巴黎市中心,壘倆垃圾桶,兩杆火藥槍,你想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別開玩笑了。後來馬克思去世,恩格斯就把巴黎公社徹底否了,本不是無產階級專政,全是氓無產者,裡邊沒一個真正的工人代表,老實巴的工人誰造反去?你看農民起義的領袖有幾個是真正的農民?
陳勝、吳廣真是。你看黃巢、李自成、朱元璋哪個是老實農民?
最後還有一個比較搞的事兒,就是“亞洲革命風暴”亞洲在這個時候反抗西方的殖民擴張,本成功了。因為它學歐洲,不學的就失敗了。這個“亞洲革命風暴”的爪哇、阿富汗反英,中國的太平天國,全失敗了。
第二步考驗壟斷資本主義時代的經濟狀況,這裡主要就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重要程度跟第一次工業革命不相上下,或者說同等重要。工業革命的前提是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現在是在世界。原來在英國,現在除了歐洲,北美、亞洲都有了。
第一個條件是資本。第一次工業革命資金是海外貿易和殖民掠奪來的,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資金是貿易來的。因為世界市場初步形成了。實際上就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給第二次工業革命積累了資金。機器大工業產生的利潤,產品出來之後,甭管是在國內市場還是在國際市場上賣,都是大機器生產產生的利潤。
第二個是市場原料。殖民擴張,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
第三個是自由勞動力。革命和改革,產生了自由勞動力。加上本的四民平等,美國、俄羅斯廢奴,美國廢黑奴、俄國廢農奴,這樣產生了這些國家發展所需要的自由勞動力。自由勞動力第一是本國人,你把外國人販賣了,那是奴隸貿易,奴隸能自由嗎?而且我們知道,比如像黑奴,都是在種植園裡。所以你一想自由勞動力就一定要想這是他們自己國家的人。
第四,第一次工業革命是講技術的積累,工廠手工業給它進行了技術的積累,而現在是科學的發展,自然科學的發展。
第五,這個就跟第一次工業革命完全一樣了——市場需求。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市場需求越來越大。
第二次工業革命有幾個表現:第一,電。電力的廣泛應用,使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
第二,內燃機的使用,內燃機促使石油的廣泛開採。內燃機燒石油,所以才有汽車、才有飛機。人家洋人原來那馬車,就比咱中國人的馬車先進,中國人沒琢磨好,那車是一平板,你在裡邊得盤腿坐著,要從北京坐到廣州,你下車還能走嗎j。所以你看電視劇裡一演,中國人坐馬車,凡是長途跋涉的,小姐沒辦法,躲在車裡不能出來,男的都坐在外邊,跟趕車的坐一塊兒,好歹腿能垂下來。洋人就特別會想,洋人的車叫轎車,你可以坐在裡邊,腿可以垂下來,有沙發,人家車輪跟車廂是彈連接,中間有彈簧,咱是“剛連接”所以人家現在把轎車的馬去掉,安上發動機,方向盤就變成汽車了,咱還管它叫轎車。你要想看世界上第一代轎車,頤和園的德和園大戲樓,一樓陳列了兩輛,明黃的,世界第一代福特轎車,嶄新的,一次沒開過。因為慈禧太后覺得司機跟她一樣坐著屬於大逆不道,司機在我前邊坐著,他應該在我後邊跪著開。
第三,電報、電話。這些新通信手段的發明,改變了人類的遠距離通信,改變了人類的面貌。像紐約的電話裝機容量達到5萬門的時候,北京才有了第一部電話,也是老太后拿著玩。她在頤和園裡打著玩,她打出去,小李子接,覺得好玩,她就沒想到這個東西用在國防、指導國計民生上。皇宮裡面、紫城裡面裝電話,是1911年以後的事。溥儀小朝廷那會兒,好洋玩意兒,在宮裡騎車、吃西餐、穿西裝、鉸辮子、裝上電話。
第四,化學工業在這個時候創立。諾貝爾發明了炸藥,這是典型的化學工業。炸藥跟火藥是兩碼事,所以咱講抗戰爭的時候,埋的地雷,炸不死本鬼子,因為裡面是火藥,跟禮花的原理是一樣的。基本上是鬼子一踩,噝噝一噴,鬼子嚇得夠戧,滿臉黑,就完了。你那地雷要能爆炸,得是炸藥。諾貝爾真缺德,他發明這玩意兒幹嗎?他想開礦、修路,他沒想到人類一拿到這個東西,首先用來自相殘殺。所以諾貝爾很痛苦,臨終前他把200萬美元的遺產作為基金用作獎勵。那會兒200萬美元,得合現在幾個億吧?諾貝爾獎,像什麼經濟學獎是1968年設立的。諾貝爾遺囑裡面的獎就是物理、化學、醫學、文學、和平,和平獎當時他的遺囑裡就有。中國人少有得獎,我們學了全世界、銀河系、乃至全宇宙中最難的數理化。現在大學生的數學水平,到美國能夠教書。我們掌握了這麼難的數理化,為什麼我們沒有諾貝爾獎?跟我們中國人的文化傳統是有關的,我們對不能馬上變成錢的東西不興趣,所以發明一個什麼東西,專利一賣,錢馬上就來,這個活我就愛幹,你看諾貝爾獎年輕人獲得的極少,30多歲的有嗎?本獲獎那個最年輕的都49歲了,一般都白髮蒼蒼,幹一輩子才能研究出一個東西來獲獎,這在中國是幾乎不可能的,你一年得發表三篇論文,你有工夫潛下心來研究諾貝爾嗎?一輩子就為了一項成果。
二次工業革命有三個特點,和第一次工業革命相比比有三個不同點,第一次工業革命是技術革新,第二次工業革命是科學創造。科學和技術在英文和中文裡都不是一個詞,只不過咱們喜歡把科學和技術放在一塊兒講,其實是兩碼事。我發明一個機器放窗戶上,一下雨自動關窗戶,能獲諾貝爾獎嗎?這可能能獲得我們的愛科學獎,屬於小發明、小製造。但是這馬上可以變成錢啊,很多裝修公司都引用這個東西。
今天說我們中國很重視理科並不對,我們重視工科,不是理科。學數學有什麼用啊?你要學建築,蓋大樓,這個能來錢。學數學有什麼用啊?鳥窩你給設計一個,你不出來。科學跟技術不是一個詞,我們現在特別重視的是技術。看你的國家理論科學的水平,諾貝爾獎是一個重要指標。再一個,你每年在美國的《科學》、英國的《自然》這兩份雜誌上發表的論文量的多少,也是一個指標。
中國人只要在這上面發表一篇像樣的論文,你差不多能拿到中科院院士,因為我們一年大概也就是2一4篇,本人是150篇,可能本人英語比我們好,所以發表得多,他引英語為國語,咱趕不上他,說得不好,窮折騰。
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發展最快的國家就是美國和德國,美國從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就成為世界經濟的領跑者。第三次科技革命是,現在第四次還是。蒸汽時代是在英國,電氣時代、核能時代、信息時代,都是在美國。現在正在進行第四次科技革命,咱們現在不用這個詞,叫第四次,就是這個時期。
兩次工業革命,本是兩次工業革命叉進行的國家。發展速度快,因為它直接採用最新的技術,按照我們現在時髦的詞就是避免了重複建設,你做得好的,我照搬過來。我上小學那會兒,衚衕有一個土場,全是土,後來用一個機器給夯實了,我們一踩,浮土就揚起來了。北京一年刮兩場風,一場刮半年,這個衚衕裡面整天黃土瀰漫,全是我們的學校場惹的。那會兒一年四季就一身衣裳,不過年換什麼衣裳啊,回家拿撣子撣撣士,明天還得穿它,你洗了就別出來了,都這樣。時間一長,衚衕裡的鄰居受不了了。說你們的場修一修吧。好,鋪上瀝青,倒是不起土了,小孩盡折胳膊折腿的,整天架著個拐來了。小孩多淘啊!今天鋪塑膠了,但是鋪塑膠的時候,那個瀝青要剷掉,您要不鏟,太陽一照,底下化了,塑膠不崴腳嗎,這叫重複建設,你如果直接鋪塑膠就省了一筆鋪瀝青的錢和鏟瀝青的錢。那該多好!
第二次工業革命和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是相同的,但表現不一樣。
第一,都推動和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第一次工業革命進入到蒸汽時代,帶三點水的“汽”第二次工業革命進入到電氣時代。
第二,資本主義生產關係都進行了調整。第一次工業革命進入到自由資本主義階段,第二次工業革命進入壟斷階段。
第三,既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調整,又促進了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表現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馬克思主義誕生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列寧主義誕生了。列寧主義叫帝國主義時代的馬克思主義,你就想大鬍子,一個小光頭,列寧主義誕生。
第四,城市化。今天發達國家的農村,像英國這些國家,搞大農場,農業基本上不發展了,在國民生產總值當中的比例,可能連百分之零點幾都到不了。英國的農業都是貴族農業,我自家辦一個農場,我喝的,是農場裡的牛擠出來的;我吃的雞蛋是家裡的農場養的。我不吃外面的,外面的有害。我自給自足,為自己服務。20世紀90年代初的英國農業,產值不如英語多,英語一年給英國掙7億英鎊,農業可能掙不了這麼多錢。幾年後,聽說英國鋼鐵業的產值不如搖滾樂多了,這個國家完全過渡到以第三產業——服務產業為主了。這是城市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