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借錢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先前,夏堇曾吩咐李大嫂,不用忙著整理東西,就是覺得小潘氏不會輕易放她離開婁蘭閣。聽到竹青帶回來的消息,她暗暗驚訝,但只能聽命行事,搬回了先前的住處。
江家的每個院落都有名字,獨獨她現在住的地方,連塊牌匾都沒有。前世,在她從婁蘭閣搬回來之後,下人們都稱這裡“無名院”為了讓人相信她已經安心住下,她回來的第一件事便是讓竹青請示小潘氏,她可不可以把院子取名“未明閣”當天傍晚,夏堇依舊像往一樣,在書桌前抄寫經書,紫鳶興沖沖來報,夏家來人了,江光輝和小潘氏請她去蘅安院。
夏堇一聽這話,心中一陣緊張。前世,她之所以能夠離開婁蘭閣,全因她的母親過世了。
“我娘沒有什麼事吧?”她焦急地詢問。
紫鳶愣了一下,搖搖頭,“太太只是派人傳話,請三過去說話。”夏堇點點頭,急忙換了衣裳,往蘅安院而去。看到院子外面等候的下人全都是夏家二房的僕役,她這才放下心中的大石,放慢腳步走入院子。遠遠的,她聽到了張氏的笑聲。
入了屋,行過禮,夏堇乖巧地站在小潘氏身後。小潘氏對著張氏直誇夏堇,態度無比親熱。張氏笑著應對。夏堇在一旁時而靦腆地輕笑,時而附和,屋子內一片其樂融融的景象。
待到好話說得差不多了,夏堇詢問張氏:“二嬸孃,母親的身子可有好轉?”不管夏知瑜夫的目的是什麼,她想趁機再回一次孃家。
毫無意外的,小潘氏聽到這話,關切地問夏堇:“怎麼,你母親病了嗎?怎麼沒聽你提起過?”
“無礙,無礙,只是因為天氣冷,偶風寒罷了,不用擔心的。”張氏搶著回答。
夏堇接著張氏的話說道:“是,母親不用擔心。我的母親一向身子弱,最近又發生那麼多事…”小潘氏不待夏堇說完,點頭道:“原來是這樣。”她吩咐玄青:“你去拿兩支人參,讓親家二太太帶回去給親家。”
“母親,不知能否讓桃跟著二嬸孃回去一趟…”
“你這孩子,什麼都好,就是做事太小心了。如今這裡才是你的家,你這樣說,倒像是趕著你二嬸孃回去一般。你若是擔心,我這就讓玄青把人參送去給你母親,順帶再幫你看看她的情況。這樣你總能放心了吧?”小潘氏說著,又熱忱地邀請張氏留下用晚膳,嘴裡說,江夏兩家是一家人,以後要多多走動。
夏堇沒有達到目的,很是失望。不過最讓她在意的是,小潘氏和張氏都不想讓她回孃家。為什麼?張氏突然到訪,又是為了什麼?
夏堇在疑惑中陪著小潘氏和張氏用了晚膳,又在夏知瑜和張氏的殷殷叮囑中送別了他們。她最終都不知道他們此行的目的是什麼,只覺得夏知瑜兩夫對江光輝的態度十分恭敬,甚至已經到了諂媚的地步。
回到未明閣,紫鳶悄悄遞了一封信給夏堇,低聲說:“三,這封信是錢媽媽託人遞給您的。”夏堇接過信封一看,信上沒有署名,信也沒有封口。她拿出信紙細看。大概因為寫得匆忙,又或者錢媽媽夫識字不多,信上只有抬頭,沒有落款,七零八落寫了一張紙,大致意思是,前幾天錢媽媽至江家找過夏堇,被江家的下人擋在了門外,迫於無奈她才找人遞信給她。至於她找她的原因,是她已經找到了孃一家,把他們安置在了夏堇外祖父留下的房子內。
夏堇復又把書信讀了兩遍,抬頭問紫鳶:“錢媽媽怎麼沒有提起母親?她應該知道,我最擔心的就是母親。”
“錢媽媽沒有提嗎?”紫鳶反問,安夏堇:“錢媽媽沒有特意提起,應該是夫人已經康復了吧?”
“希望吧!”夏堇把信紙放在火上燒了,詢問紫鳶:“你知不知道,二嬸孃他們為何突然上門?”
“聽說,是因為二小姐的婚事訂下了。”
“這麼快?”夏堇略略驚訝,又見紫鳶一臉鄙夷,追問:“難道他們上門,和二妹的婚事有關?”
“不能說沒關。”紫鳶刻意壓低聲音說:“聽說二老爺是來借錢的,大概是為了二小姐的嫁妝。”
“應該不會的。”夏堇連連搖頭。夏家就算再艱難,還不至於借錢才能籌辦嫁妝,再說,就她所知,她的二叔、二嬸趁著當家的便利,攢了不少私房錢。另外,她母親給她準備的嫁妝,大半都在夏知瑜手中。想到這。夏堇又想到了“荷花裡”錢媽媽的信上同樣沒有提及荷花裡的事。
“看來,我得儘快回去一趟。”她低頭喃喃。
紫鳶聽到了夏堇的低語,眼中的緊張一閃而過,但很快恢復了平靜,回道:“三,您有所不知,二小姐說,您嫁給了三爺,她怎麼著都不能比您嫁得差…”
“所以呢?”夏堇側目。她記得前世的夏嫁得很普通,不至於讓她的父母舍了臉面,出來借錢籌嫁妝。
“三,您應該聽過壽陽衛家吧?”
“他們不見得願意娶二妹吧?”
“以前是不見得,但現在,人人都知道,老太爺親自寫了一封信,送去了京城薛家。”
“不要告訴我,他們到處宣揚父親與薛大人的關係!”夏堇又是氣憤,又是懊惱。薛子昂與她父親的關係,是她捅出去的。確切地說,是她想利用薛子昂。
“難道他們這次厚著臉皮上門借錢,也是藉著薛大人的名義?”
“這個奴婢就不知道了。”紫鳶搖搖頭,“不過,奴婢聽說,老太爺這幾天一直在等著薛大人的回信。”夏堇沒有說話,只是低頭坐在了椅子上。她的懷中還揣著她寫給薛子昂的信。她一定要儘快把信送出去。
“走,我們去蘅安院。”夏堇猛然站起身,“我不能讓他們毀了父親一輩子的清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