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123章三邊總督魏學曾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本月事情較多,爭取下月穩定更新。本月還欠讀者兩章,下月補上。

7月的寧夏,天氣炎熱,到了這個時候,又是寧夏鎮揚沙浮塵肆的時候。這不,上午剛剛過去一場沙塵暴,讓寧夏鎮城的上空顯得有些昏暗,空氣中瀰漫著一股嗆人的土腥味。

不過到了下午,空氣又晴朗起來,萬里無雲,讓人心情會愉快一些。

見天氣轉好,三邊總督魏學曾,也從自己的中軍營房出來。他是個己經快七十歲的老頭了,不過還是神矍鑠,他身著一身大紅苧絲麒麟官袍,大袖飄飄,身後親兵,捧著尚方寶劍,在寧夏巡撫朱正等一干官員的陪同下,馬不停蹄地巡視軍營各處。

自農曆四月以來,朝廷的數路大軍,己經將整個寧夏鎮城圍個水洩不通,各處連綿的軍營,一眼望不到邊。到今天為止,從各地趕來的大明平叛大軍,己經接近十萬人之多,各旌旗,在鎮城下隨風飄揚,各口音,喧嚷不絕。

據估計,鎮城內的叛軍,只有兩萬人之多,朝廷平叛軍隊,佔有決對優勢。不過賊兵依賴西北雄鎮,負隅頑抗。加上城內物資儲備充足,非短期內可以攻破的。

看著面前的寧夏鎮城,魏學曾憂心忡忡,平叛數月來,一直久攻鎮城不下,魏學曾己經風聞皇上對自己的不滿,如果再這樣拖下來,自己的前途堪憂。

只是看著眼前的雄城,想硬攻下,難啊,只希望接下來的招撫能成功了。

朝廷大軍圍困,突圍無望,城內的拜等人也是憂心如焚,己經派出多批的使者要求招撫了,魏學曾也認為如招撫成功。對雙方都是件好事,他曾上書皇帝言:“城堅急不可得。賊已聽撫出邊,原總兵張傑已入城議招撫事,並請巡撫朱正入城,以獻賊。”在魏學曾看來,鎮城內的亂軍,還是可以救藥的,他曾對手下說道:“寧夏賊本為軍士。受飢寒所迫,誤入歧途。今若能明之以理,曉以大義,收撫而用,可顯朝廷既往不咎,寬大為懷的懷。”魏學曾認為對拜等人地招撫一切順利,他還想將董一奎調回洮州防秋時,不過事情在前些天,卻是起了變化。

在前些天。也就是農曆六月六。公元1592年7月14時。甘肅巡撫葉夢熊領著三千苗兵到達寧夏鎮城下。還帶來了火炮戰車400輛增援。一時間軍心大振。

不過葉夢熊到來時。三天前。官兵與鎮城內地叛軍和議已成。葉夢熊聽說後。極力反對。言道賊兵情狡詐。不可輕信求撫。面臨地是戰還是撫。大家爭得臉紅脖子。有人議。如不履行和議。失言繼續作戰。則有辱國體。只有葉夢熊力排眾議。更改約法。極力主戰。

雙方爭了十幾天。還沒爭出個子醜寅卯。對於葉夢熊地橫一腳。魏學曾還是很不滿地。此時他冷笑了一聲:“戰。說得輕鬆。哪來地糧餉軍器?”自平叛以來。魏學曾就向各省徵集糧餉。以為軍資。只是西北各省一向貧窮。自己都吃不飽。哪有那麼多地糧草供應?十萬大軍。每地消耗額就是個驚人地數目。雖各省民夫。每運糧地隊伍絡繹不絕。但還是滿足不了將士們地需求。

據魏學曾巡視各軍營得到地結果。各路平叛官軍。普通存在幾個問題。

各軍中缺少旌旗金鼓。號令不便。指揮不靈。各軍中缺少糧餉。糧草供應問題極大。很多軍隊。經常是斷糧一天幾天地。軍士們吃不飽。哪來地力氣平叛。各軍中戰馬缺乏草料獸醫。戰馬病餓死者過半。作戰地利器在於弓箭。然而此時各平叛軍中。普遍缺箭。

種種因素,讓魏學曾認為平叛不容樂觀,能招撫是最好的了。不當家不知柴木貴,身為總督,各路大軍都是伸手問他要糧要餉,而葉夢熊等人只會閉著眼睛哇哇叫,不顧現實情況,這讓魏學曾很是鄙視。

帶著這樣的心事,魏學曾巡視了幾處軍營,不過畢竟是年過六十的老人了,力有些不濟,很快,魏學曾就累了,正想回營休息。

忽然,有一個親將,急匆匆地過來向他稟報,說是有一隻來自山西鎮的平叛友軍,正往營地而來,看樣子,銳非常。

魏學曾不由驚訝地哦了一聲,他這個親將,也是個見過世面地人,平時眼高於頂,能讓他稱讚銳非常的軍隊,顯不是一般的人。他不由起了好奇之他隨同一干大小官員,走出大營門外,往南邊張望,不久,就見旗幟如雲,帶著一股巨大地煙塵,一個移動的方陣,正往這邊整齊而來,雖是緩緩而來,但卻聲勢驚人。越行越近,又有一個讓人吃驚的,這隻軍隊,竟是全體騎馬,領前的騎兵們,更是人人身披鐵甲,就是身下的馬匹,也是披著鑲嵌鐵葉的棉甲。這樣地裝備,就是鎮城下的平叛大軍中,也是不多見的。

看得出來,這隻軍隊兵強馬壯,確是銳非常。魏學曾雖身為總督,手下領有千軍萬馬,但見了這隻山西鎮來的軍隊,也是了一口氣,這是哪來的軍隊,如此悍,難道是提督李如松領著家丁們來到了?不可能啊,如果是這樣,應該早就通報了啊。不單是魏學曾等人,隨著這隻軍隊的緩緩而來,鎮城南邊的幾處大明軍營也是紛紛轟動,很多人,都擠出來看,各人議論,到底是何方神聖到來。

不過很快的,隨著這隻軍隊的通報,魏學曾明白了,原來這隻軍隊是山西鎮副總兵黃來福領地平叛軍隊,依令先期於李如松地幾路大軍出,先到了寧夏鎮城下。

“原來是他。”對於黃來福,魏學曾平時也聽多了,通過大明達的邸報系統。他了解了很多關於五寨堡及黃來福地事情,對這個人。魏學曾一直抱著好奇的態度。說實在的,魏學曾有些不明白黃來福,為什麼短短的時間內,竟可以出來那麼優秀地屯田結果,似乎不論什麼地方給他,都可以變出金山來。

還有,對於黃來福在五寨堡大敗入寇的蒙古人。魏學曾也聽說了。大明又出現一位勇將,這是好事,不過對於黃來福將俘虜地蒙古俘虜盡數斬,魏學曾就不以為然了。顯然,黃來福這樣做,這於大明寬厚的政策懷是不相合的。

很快的,這支山西鎮五寨堡軍隊,來到了魏學曾不遠處,在這個距離中,五寨堡軍隊的那種充滿殺氣的壓迫力。更是隱隱人。而這時,魏學曾也看得更清楚,這隻軍隊確實是銳。盔明甲亮,軍容威武。士兵高大強壯,營養良好,馬匹壯彪悍,讓人耳目一新。

這隻強軍前來,讓魏學曾很是高興。自己平叛的把握,看來又多了幾分啊。

很快,在那邊地黃字大旗下,一個全身披甲,高大強壯,英氣,年約二十的年輕將領下了馬,向這邊大步而來。當時可沒有相片,魏學曾雖在邸報上見過關於黃來福的報道。但卻沒有親眼見過黃來福真人。此時見這個年輕將領大步而來。他心想:“難道這人就是山西鎮副總兵黃來福?果然是年輕。”黃來福早得到通報,知道眼前的是些什麼人。他大步地走到魏學曾面前,一身後的猩紅斗篷,單膝下跪,雙手抱拳,向魏學曾施禮道:“末將山西鎮副總兵官黃來福,見過三邊總督魏軍門魏大人,請恕末將甲冑在身,不能全禮。”魏學曾捋須呵呵而笑,道:“黃將軍多禮了,起來吧。”黃來福大聲道:“謝軍門。”隨勢站起身來,一身的甲葉錚然作響。

魏學曾上下打量著黃來福,見黃來福這麼年輕,就當了副總兵,再看他那壯的樣子,真想不出,這樣一個人,怎麼屯田賺錢這麼厲害?他又看了看黃來福身後的五寨堡軍隊,撫須緩緩而笑,道:“好,好,果然是彪悍勇將,領的虎狼之師,怪不得能大敗入寇的虜賊。”魏學曾說話地同時,他身旁的寧夏巡撫朱正也是好奇地看著黃來福,撫須緩緩打量。

魏學曾又問了幾句黃來福在路上的情形,最後他親切地道:“來,黃將軍,隨老夫來見過寧夏巡撫朱正大人。”明代下級軍官,稱呼總督和巡撫時,都是稱軍門。當下黃來福轉身向向朱正同樣行禮:“末將見過朱軍門,同請恕末將甲冑在身,不能全禮。”朱正微笑道:“黃將軍不必多禮,你一路前來辛苦了。”黃來福快地掃了一眼朱正,見這位老兄一身地官服,年在五十多歲,三絡長鬚,相貌較為儒雅。依自己在筆記本電腦中對於寧夏之亂時相關歷史人物的查詢,那位魏學曾老兄,在一個月後,就會被免官,由錦衣衛逮捕入京,後回家,並在1596年死去。

而這位寧夏巡撫朱正,倒是個傳奇人物,在寧夏亂起時,就單騎赴任,協助平叛,並時有計謀。時人評價其有“子房之帷幄多籌,仲淹之甲兵夙富”的韜略。平亂後,萬曆皇帝特頒聖旨,在朱正的家鄉南和縣為朱家建立了三座高大的石牌坊,並親書“平定邊疆坊”、“金吾世胄坊”、“天恩覃敷坊”以旌表其功。在朱正死後,又特批白銀幾十萬兩,為其營造了高規格的陵墓。

還有在平定寧夏之亂後,朱正治理寧夏黃河水患,他據黃河是地上河地特點,利用裝糧食的瓷甕,將甕底打穿,對接起來,建成聯跨黃河的虹管道,把黃河水調出堤岸,使千萬畝荒地變成了良田。當地百姓稱朱正是“萬家生佛”併為其建立了生祠,以示紀念。

而且史稱朱正情寬厚,很好相處,這樣的人物,怪不得黃來福對他上心。

魏學曾又親切地對黃來福道:“黃將軍遠道而來,先紮營歇息,如缺乏糧餉,我會讓管糧主事,為你們調撥。”如五寨堡軍隊這樣的兵,當然要優先照顧了,而且黃來福這人很知道禮貌,頗有儒將之風,讓魏學曾很有好。魏學曾很希望將來能從李如鬆手中,將這隻軍隊的使用權,從李如鬆手中奪過來。

不過魏學曾聽說李如松那傢伙雖然身為武將,卻是飛揚跋扈,不可一世,什麼總督,巡撫的,他向來不放在眼裡。而且他以武將身份任提督後,怕是更為囂張,就不知道這隻兵,自己能不能抓在手中。

黃來福道:“末將謝過魏軍門,不過末將領軍前來,己經自己備有糧餉,此後商隊糧餉也將源源不斷,所以末將的糧餉問題,魏軍門不必擔憂。”

“自備糧餉?”魏學曾一驚,和朱正互視一眼,這麼有力氣的聲音,自己還是第一次從武將口中聽說到,那個甘肅巡撫葉夢熊,雖說領軍前來,也是自備糧餉,不過他是文官,還是一省之,所以有這個能力,不過黃來福身為武將,竟有如此本錢?怪不得大明邸報上將他吹上了天。

黃來福謝過了魏學曾和朱正,領著自己地軍隊,著那些沸騰好奇地大明各路軍隊目光,選地紮營去了。他是山西鎮來的客軍,自然是尋找李如柏、李如樟等遼東鎮,宣府鎮,大同鎮,山西鎮合路兵馬地營地靠邊扎。

看著黃來福的背影,魏學曾看了朱正一眼,道:“應明,對黃來福這人你怎麼看?”朱正笑道:“確庵公,他領的是虎狼之師不錯,不過我更興趣的,是他屯田為什麼如此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