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落我手裡了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楊銳默默的閱讀著邱曄的論文。土壤微生物是微生物學和土壤學的一個分支,而且分的開,楊銳讀書的時候接觸過一些,後來就很少接觸了。
不過,同在一個系統下,相關的論文,楊銳讀過的少,順手翻過的卻不少,尤其是體系內的專著,幾乎都存在他的腦海中。
楊銳沒能從邱曄的論文中看出什麼來,心中一動,乾脆放棄了文章本身,轉頭盯上了參考文獻,並在腦海中用上了搜索功能,翻閱起來。
一會兒,許正平合上了論文,道:“四平八穩,沒什麼問題。”
“沒問題?實驗數據什麼的,都合適嗎?”楊銳從不敢高看國內研究員的素質,一本中文期刊拿到手,你首先應該知道,裡面有一半是胡寫的,剩下的一半里的一半是關係戶的論文,再剩餘的四分之一才有學術上的爭議價值,當然,它們多數是不堪深究的,但想到評職稱發獎金都需要論文,研究生博士生畢業也需要論文,論文似乎只是無可奈何的抗議。
許正平是看慣了論文的,輕笑一聲,道:“你讓我目測的話,實驗數據找不出問題來。要不要發回實驗室,給他做個重複實驗?”
“算了,他這個實驗花了好幾萬呢,咱們不做這種敗家事。”楊銳撇撇嘴。
“邱曄這個人,格是不太好,但格不好的人,寫出的論文,往往是好的,你說我這個判斷,對不對?”許正平勸說楊銳收手,道:“找不出來問題,咱們這就回去吧,這房間空蕩蕩的,怪涼的。”
“這是涼快,外面還大太陽呢。”楊銳將許正平拖住,道:“再看看。”
“我看兩遍了,你還不甘心呀。”許正平笑著搖頭。
“我還真不是不甘心。”楊銳同樣出笑容,稍微放低一點聲音,道:“我拿到文章的時候就想呢,這邱曄要是個天縱奇才,或者寫出一篇響噹噹的論文,咱們出於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目標,放過他就放過他了,我自然想辦楸,找人和解。現在嘛…我倒是突然有點想要討論的心思。”
“討論?”
“學術討論。”楊銳點頭,展開文章,道:“我是有點疑問,你說,文如其人,以邱曄的格,他能寫出這四平八穩的論文嗎?”即使是英文論文,也能看出一個作者的慣用語法和詞語,至於中文論文,語方面的東西就更強烈了。
論文雖然是很程式化的東西,但它既然包含著作者的觀點,那它終究就是一種變化了的文章。
許正平聽著楊銳疑問,再低頭看論文,臉上的笑就收了:“他老師給改文章了吧,這是丁成國的風格。”
“你說他老師給寫了文章還差不多,整篇論文的味道都是暮氣沉沉的。”楊銳想起後世有同學碰到負責任的導師,那論文幾乎是從頭到尾,被導師給改了一遍,等於是人家導師寫的,學生再在上面修修補補。這種情況在畢業論文中常見,但對三十幾歲的邱曄來說,就有點過分了。
不過,這事兒最多就是不好聽,算不得什麼大錯。許正平也只是不太高興的丟下論文,道:“老丁這個人,骨子裡還是太急躁,拔苗助長,沒什麼好處,但也就是這樣了。”楊銳道:“如果是丁成國寫的論文,那這論文,還真不能說是百毒不侵。”許正平不理解,道:“丁成國都六七十歲的人了,他改過的論文,再要讓咱們倆找出問題來,那才有意思呢。他這個論文,要說有多少開創,談不上,但就這麼四平八穩的放著,你也說不出差來。”
“四平八穩是擺著不動,動起來,他就不行了。”
“動起來?”
“就說他這個開創****,你說談不上,我看是不夠格。”楊銳沉道:“你都不是做土壤微生物的,都你都能看出沒有多少開創,他這個論文,我看新意有限。”
“你怎麼證明新意?”
“他借用的國?研究資料,超過了參考文獻的範圍。”
“參考文獻?你怎麼知道?”許正平自然會覺得奇怪,在沒有搜索引擎的年代,想證明抄襲或者過度引用是很困難的,雖然參考文獻註明了期刊或專著的名字、時間、作者等資料,但要找到它們,起碼得去國家級的圖書館,只有同一個領域同一個方向的專家,才能瞭解那麼多的相關資料,首先憑藉記憶建立一個認識。
貧窮落後的國內研究所,瞅著此類漏往上衝的,數不勝數,以至於後有了搜索引擎,令無數大拿金身受損。
楊銳未答許正平的話,只道:“我出去打幾個電話。”出了門,楊銳順便看了正在假寐的丁成國一眼,心想,丁成國今年都六十多了,他估計對國外的科研發展瞭解有限,邱曄或許瞭解的多一點,但只看他論文寫的這麼平,十有八九是“填補國內空白”的論文。
80年代的中國,倒是支持科研工作者填補國內空白,不過,填補國內空白的應該是技術的工作,不應該是理論的工作。
人家國外都已經建立了完整理論了,你自己建立一個新的中國理論有什麼意思,如果是蘇聯那樣的規格與世界環境,自家人圈在後院裡玩也就罷了,就80年代中國的科技水平,自建理論,除了說點套話以外,與用某人的身高代替“米”的概念的意義差不多——要用也能用,就是白花了錢。
如衛生部這樣的部委,他們的經費撥發都是有嚴格的要求的,如果你自己做了一種抗癌物藥,那肯定是第一等的待遇等著你,但如果你看了老外的論文,然後自己搞一套似通不通的抗癌理論,這錢可就不好騙了,最起碼,你也得加點傳統中醫學,才好拿走次一級的經費吧。
楊銳搜索著腦海中的論文,一點不覺得邱曄能趕超國內一水平。
為了寫出這麼一篇四平八穩,不被人找出病的論文,他們借用的國外資料許多都是釒有的理論。
楊銳不一定能找到他們引用的參考文獻,但楊銳翻閱專著,也能知道一門理論的建立時間。
邱曄的論文,明顯是拖著老外研究的尾巴來做的。
如果沒有楊銳,正常人大概難以證明此點,至少在84年的當下,是不好證明的,得翻許多資料。
慘就慘在邱曄好死不死的遇上了楊銳,還不知收斂。
三十多歲的年紀,能來到這樣的場合,拿到衛生部的特別邀請函,的確很不容易,丁成國壞了心,邱曄也付出了努力,期間走了捷徑,似乎也情有可原。
然而,在楊銳眼裡,卻沒什麼可原諒的理由。
就像他對許正平說的那樣,如果邱曄確實是百毒不侵,他也不會刻意的炮製誣陷邱曄。
可惜,邱曄並非是百毒不侵的。所謂格決定命運,如此張揚的一名研究員,當他的目標與個人實力出現衝突的時候,他總是少不了要“打破常規”有的人會選擇正確方法,但大多數人,都會選擇錯誤的方法。
科研之路漫漫長,越往前走,路邊的屍骨就越多學霸。
楊銳沒有看出邱曄的特殊,也就毫不猶豫的謄抄了幾千字的文章,順手翻譯成英文,讓人送給來自德林農場的“老友”張江同志,又打了電話,說明了情況。
至於張江將之拿給誰看,楊銳就不用管了,反正,他已經找出了老外寫就的原文,就算衛生部決定發錢給邱曄,過後也要收回來的。
雖然邱曄可能不會受到學校或教育部方面的直接處罰——大家都做的事,你如果不做,還因此減少了論文發表量,學校反而會不高興吧——但不管邱曄的直管上級怎麼做,他違反衛生部的政策,自然就拿不到衛生部的經費了,特別邀請函原本是必然會有幾萬元經費的,面試的成績好的話,還可能多達兩位數,邱曄為此也是花了好幾萬做重複實驗,結果損失了衛生部的經費,估計也會傷的要命。
楊銳私下裡想,在學校給一個處分,以及損失五萬元經費之間,邱曄估計會選擇前者。
對研究員來說,只要學術成績好,行政處分也就開除之類的有點威脅了。
畢竟,學校可以給處分,也可以取消處分,還可以增添獎勵。
但要學校跟著你的指揮走,你就得拿出足夠引人的學術成績來,而學術成績,向來都是用經費堆出來的。
“邱曄最好不是已經把手裡的經費都用完了…如果都用完了就沒辦法了,下半年做點理論研究,看點成功學也是不錯的。”楊銳這麼想著,偷笑了兩聲,才回到院子裡。
邱曄不知什麼時候站了出來,臉上似乎恢復了笑容。
楊銳於是對邱曄出輕輕的微笑。
邱曄趕緊回了一個笑容,互相之間,彷彿有種一笑泯恩仇的味道。
笑過,邱曄暗道:你小子別落在我手裡,到時候…
楊銳亦是暗自一笑,心道:可惜你小子落在了我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