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到底是誰瘋了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林彥不敢說他還能為本電子遊戲做些什麼了,他做的已經夠多了。他現在有時候在反思。
是不是因為自己做的太多,太導致本的電子遊戲行業,像是今天這樣迅速的衰落。
林彥很疑惑,很鬱悶。因為,他可是把電子遊戲當做自己終生的事業來做。或許,一個人真的無法違背歷史的趨勢,去幹一番事情吧。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林彥自顧自的唸了兩句詩。
事實上,電子遊戲已經在全世界鋪開了。雖然說,在發達國家已經享受最立體的畫面,先進的只能手機的時候,非洲的一些黑人同胞,卻剛剛玩到紅白機。
但是,這些東西都帶給了這些人許多歡樂。或許,這些歡樂並不能使人類的社會取得進步。但是,只要讓活著的人快樂,那就足夠了。
就像是哲學家一樣,經常討論或者與死亡的意義。林彥最近也在思考,死亡究竟是什麼。是代表一段旅程的終結,還是代表一段旅程的開始。
死亡這件事情,其實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沒有太大思考意義的。
因為,人們受不到死亡。在死亡降臨在自身的時候,自身便已經消逝了。不能被知的事情,有意義麼?大抵是沒有的。
林彥其實看不起那些為了恐怖而恐怖的遊戲。例如那些發生在神病院的恐怖遊戲。他們單純是為了嚇人而嚇人。
林彥一直想要製作一款不那麼一樣的恐怖遊戲,但是,卻一直沒有一個好的切入角度。
或許,利用恐怖遊戲一個經久不衰的切入點——死亡,回是一個比較好的開始吧。
當然了,如果是準備不確切的話,這樣一個切入點,這樣一個題材,很容易就淪落到了宗教題材上了。
因為,宗教大多就是探討那些死後的事情。大多數宗教,其實對於現世,本沒有太好的解決辦法。
一切難道都指著那虛無縹緲的來世,指望著高聳在雲間的天堂,和數不勝數的少女?
似乎,並不是那麼一回事。
林彥思前想後,自己製作恐怖遊戲的話。也不可能真的製作那種傳統的恐怖遊戲。悠著陰森嚇人的畫面,各種各樣故玄虛的場景。
雖然千葉遊戲的平臺上有這樣的遊戲,但是作為第一方,千葉遊戲推出這樣的遊戲,實際上是相不合的。
於是,林彥最後決定,還是製作一個比較小的,依舊是卡通模樣,讓人細思恐極的遊戲吧。
嗯,依舊是那種全年齡向的遊戲,年輕的玩家不懂,而年齡大的玩家,看到則會越想越害怕的風格。
哦,對了,忘了說了。
在《最終幻想十二》已經遭受失敗的時候。
千葉遊戲也在製作遊戲,並且將要發行。他們將要發行的遊戲,不是什麼正經遊戲,遊戲的名字叫做《口袋妖怪:出發》,是《寵物小靈》、《口袋妖怪》、《靈寶可夢》的系列新作。
不過,這款遊戲與以前的遊戲有很大的不同。它利用了千葉遊戲掌機平臺上,一個很少用在遊戲上的模塊,那就是攝像頭。
沒錯,這是一個增強現實的遊戲。就像是索尼推出的智能手機,在照相的時候,選擇特殊的情景模式,會有一些恐龍了,或者其它什麼的生物。
《口袋妖怪:出發》這款遊戲,會在顯示地圖上,隨機刷新出一些數碼寶貝,任何一名玩家,只要拿著手機,拿著攝像頭進行拍攝,就會看到這些遍佈在人群間,建築物上的寵物小靈。
不過,由於某些算法問題。千葉遊戲對於《口袋妖怪:出發》的遊戲設定是這樣的。利用千葉遊戲的數字地圖,以及大數據系統,在數字足跡越多的地方,刷新的神奇寶貝就越多。
按人話來說,就是手機越多的地方,刷新的神奇寶貝越多。
於是,便有參與測試的玩家吐槽,說我們真的不是在玩《數碼寶貝》麼,為什麼《神奇寶貝》的刷新規律,居然和《數碼寶貝》的設定,有著那麼大的相似度。
反饋到林彥這裡,林彥一看也是哦,相比於《寵物小靈》,明顯這種現實增強的遊戲,還是更適合《數碼寶貝》嘛。
有了智能手機這種高能的便攜設備,完全可以每個人都是數碼寶貝馴獸師嘛。
於是,同類型的《數碼寶貝》系列續作也在製作中了。
其實,相比於《神奇寶貝》系列這些年的順風順水,《數碼寶貝》系列,要顯得命運多舛許多。
雖然,最初的數碼暴龍機,賣出去了數百萬臺,電視動畫,劇場版動畫,也受到了小孩子們的歡。
但是,在更新換代上,卻出現了問題。
畢竟,隨著時間的推移。電子寵物這樣的設定,實際上格越來越低。因為,隨著科技的發展,電子寵物機這東西,一下沒有了以前的那種高科技屬。
老一批的孩子長大了,新一批在新形勢下長大的孩子,數碼寶貝對於他們的引力,實際上是在大大的下降的。
於是,在動畫和數碼暴龍機,連著推出五六年後,《數碼寶貝》系列,實際上已經現實上停擺了。
不過,現在倒是一個《數碼寶貝》系列復活的好戲會。就像是《神奇寶貝》系列,甚至是樂高玩具一樣。
現在許多對於這些產品興趣的,不是那些小孩子,而是那些已經長大的成年人。他們相比如小孩,其實更加渴望自己的童年。
就像是一個年齡大的孩子,看到某種自己小時候非常喜歡吃的零食,就會十分開心的說,“我小時候可愛吃這個了。”看到小時候喜歡玩的玩具,就會買買買,說“我小時候可想買這些了,可是爸爸媽媽總不給我買。”對於大多數人,童年總有各種各樣來不及滿足的事情。
他們當中的一部分,長大之後遺忘了,而另一部分,在長大之後,自己有經濟條件之後,則會把自己童年的時候,渴望的東西,一一再拿回來。
這樣的說法,是有現代心理學作為支撐的。
就比如說,為什麼一個出身貧苦的官-員,相比於一個富裕出身的官-員,在當了大官之後,更容易貪-汙。
簡單來解釋就是他們小時候窮怕了,看過人吃人的人間地獄,沒有人會想再回到那樣的子。
對於大部分官-員來說,他們雖然討厭那種環境。但是,他們卻沒有能力改變那種環境,因為社會是一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東西。
他們不能改變環境,只好改變自己。怎麼改變自己呢?很簡單。就是瘋狂的摟錢。
這些錢,會給他帶來安全。雖然,對於他來說,實際上這些錢,對於他已經沒有太大的用處了。對於他來說只是一個數字而已。
但是,他就像是松鼠一樣,哪怕是過冬的糧食,已經準備的十分充足了,他們卻還是瘋狂的儲備食物。
這不是因為他們愚蠢,而是實在因為他們餓怕了。
所以,許多人站在一個物資充沛的環境下,總是鄙視一些搶購,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批判。這是十分淺薄的。
其中的一些人,可能真的是更風,而另一部分,則是真的經歷過物資短缺的時代。
對於一個生活在一九五零年,想要嚐到甜的滋味,需要撿美軍吐在地上嚼過的泡泡糖的本人,告訴他要消費,不要存款,到底是誰瘋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