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王樸的軟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南京皇城,奉天殿。
太子朱慈正式登基稱帝,並改元隆武,以明年為隆武元年,從現在開始他就不再是太子朱慈,而是大明隆武帝朱慈了。
隆武帝登基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詔令群臣會推內閣輔臣。
所謂會推就是讓大臣們互相推舉賢能之士入閣輔政,這其實就是民主選舉,而且是真正的民主選舉,當然,並不是說民主選舉就一定是公正、公平的,事實上,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真正公正、公平的民主選舉,所謂的民主選舉也是存在黑幕的。
比如崇禎初年的會推,原本東林黨人錢謙益入主內閣的呼聲很高,簡直可以說是眾望所歸,但溫體仁和周延儒卻愣是以“君子不黨”為由頭把錢謙益拉下了馬,結果錢謙益丟官棄職貶回常,溫體仁和周延儒卻先後登上了內閣首輔的位置。
題外話:大明朝的會推制度其實就是“民主選舉”的萌芽,如果大明朝能夠繼續發展下去,最終演化為君主立憲是完全有可能的,可惜的是大明沒能頂住遊牧民族的最後一次侵襲,滿清進關了!
剛剛進入奴隸社會制度的滿清讓華夏政治體制演變的進程足足倒退了一千多年,直接回到了秦始皇時代,被某教授譽為千古一帝的奴酋康熙,以每年兩次的頻率進行更甚於秦始皇的“焚書坑儒”運動,大量珍貴的文獻典籍被焚燬,大量有風骨的儒生被殺害。
有位儒生因風吹亂了他的書頁,隨口頌了一句“清風不識字,何以亂翻書”結果就被滿清砍下了腦袋!
最終,積攢了一千多年的華夏文明還沒來得及化繭成蛹,就被無情地扼殺了。
奴酋康熙的“焚書坑儒”還給華夏文明帶來了更大的傷害。儒家心學被扼殺在搖藍裡,原本就沒什麼風骨地儒家理學最終演化為“犬儒”大量受到“犬儒”思想薰陶的“奴才”成了華夏民族的“英”縱觀有清一代,就沒幾個因忠言直諫而被處死的名臣。敢和皇帝抗爭的大臣更是一個沒有!
這就是“犬儒”地功勞!
軍侵華時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地漢?時至今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崇洋媚外?系車為什麼會在中國賣得這麼火?這就是滿清留給中華文明地文化毒餾。直到今天還在禍害我們地思想領域。
張子安把手時地拂塵一揮。尖聲唱道:“今廷議。由諸位大臣會推內閣輔臣。”話音方落。錢謙益就出班跪倒丹墀之下。朗聲道:“臣以為孫大人德才兼備。且定策有功。可為內閣首輔。”錢謙益話音方落。東林黨人呂大器、張溥、吳應箕等人也紛紛出班附議。
上次史可法提議補充南京官員時。大量地東林黨人被補進了南京六部、都察院和科道衙門。這些東林黨人雖然大多官職卑微。官銜最高地是錢謙益。也不過是個禮部侍郎。可是人多啊。常言道人多勢眾。這一下子呼喇喇地跪倒了一大片。無疑是很有影響力地。
馬士英、高弘圖、姜曰廣等大臣面愕然之。他們沒想到東林復社地人居然會推舉孫傳**入主內閣!因為史可法和東林復社地關係一向親近。他們原以為東林復社地人一定會推舉史可法入主內閣。以東林復社在南京****地強大勢力。他們甚至認定史可法將是當然地內閣首輔。
站在文官班首的史可法心裡也難免有些失望。他到自己被東林復社的人出賣了。
倒是孫傳**還在謙讓,急忙出班跪倒丹墀,奏道:“老臣才疏學淺,不足以入閣主政。”孫傳**是謙讓了,卻沒人響應。
見半晌沒人提出不同意見,隆武帝便以略顯稚的聲音說道:“先帝曾對朕說,他給朕留下了一文一武兩位能臣,可為倚仗,孫愛卿就是先帝口中的文臣!既然諸位大臣都認為孫愛卿可為內閣首輔。這也算是眾望所歸了,孫愛卿你就別再推辭了。”孫傳**高舉牙芴,朗聲道:“老臣惶恐。”孫傳**嘴裡雖然說著惶恐,可誰都知道他話裡的意思是答應了,隆武帝欣然道:“內閣首輔就是孫愛卿了,諸位大臣可以再推舉幾位賢臣,與孫愛卿共同主理內閣。
隆武帝話音方落,孫傳**便高舉牙芴稟道:“老臣以為,錢大人、呂大人譽滿江南。德才兼備。可為內閣輔臣。”孫傳**話音方落,馬士英、史可法的臉就變了。
對於內閣輔臣的人選。內閣首輔的話無疑是很有分量地,就算是先帝,對於內閣首輔提出的人選也得謹慎考慮,今上年歲尚幼,那就更要重視孫傳**這個內閣首輔的意見了,這事基本上就是孫傳**說了算。
孫傳**說讓錢謙益和呂大器進內閣,那差不多就是這兩人了,基本上沒史可法、馬士英什麼事了,兩人雖然心下不滿,可又不好公然提出反對意見,因為他們也是入閣呼聲很高的官員,得避嫌。
斑弘圖更是氣得臉鐵青,當初擁立新君時,他可是和孫傳**處在同一陣營的,原以為孫傳**當了內閣首輔,怎麼著也會讓他入閣才是,可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孫傳**居然舉薦了錢謙益和呂大器!
事實上,讓錢謙益和呂大器入閣是王樸和孫傳**事先商定好了的,因為錢謙益和呂大器有把柄落在王樸手裡,他們得聽王樸的,在內閣就只能當孫傳**的傳聲筒,這一來就確保了內閣步調地統一,不會在大政方略上出現意見分歧。
內閣班子就這樣定了下來。
馬士英、史可法和高弘圖雖然心下不滿,甚至是憤怒,可他們毫無辦法,因為孫傳**已經是內閣首輔,而朝中的官員絕大部分又都是東林黨人。就靠他們幾個人反對又能有什麼用呢?就算把自己的意見提出來,也沒人附和,不過是自討沒趣罷了。
新組建的內閣展現了少有的效率,當天下午就把六部堂官和都察院都御史地名單擬定出來了:禮部尚書:孫傳**禮部侍郎:錢謙益、呂大器(按慣例,內閣輔臣必須是禮部尚書或者禮部侍郎)史部尚書:孫傳**兵部尚書:史可法戶部尚書:高弘圖刑部尚書:高倬堡部尚書:馬士英都察院左都御史:劉宗周都察院右都御史:王鐸除了擬定六部堂官和都察院都御史的人選。內閣還起草了武將晉升名錄。
左良玉為寧南伯斑傑為興平伯劉良佐為廣昌伯劉澤清為東平伯王樸為靖南侯,提督南直、浙江、福建、湖廣、江西五省軍務,左良玉、高傑、劉良佐、劉澤清皆受其節制。
左良玉部將金聲垣、盧光祖、李國勇、徐勇、郝效忠為總兵斑傑部將李本深、高進庫、李成棟、吳勝兆為總兵劉良佐部將馬得功、田雄為總兵劉澤清部將劉孔和、劉洪基、李化鯨為總兵王樸部將刀疤臉、趙信、唐勝、張和尚、黃得功為總兵天津衛,義軍大營。
義軍將士全部披麻戴孝,縞素一片,所有的旌旗全部換成了白,長矛也繫上了白布條,遠遠望去,校場上就像覆蓋了一層冰雪。
紅娘子身披孝衣。頭裹白布,已成白娘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