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激戰一片石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山海關。
當南京因為擁立新帝鬧得沸反盈天的時候,賊和吳三桂卻在一片石戰了整整五天。
六天前,李自成率領十萬銳賊趕到永平,與李過、李巖的萬餘殘兵匯合,旋即兵分兩路,由侄子李雙喜領軍兩萬佯攻山海關,而他自己則親領近十萬大軍猛攻一片石。
一片石是山海關北面長城的隘口,李自成畢竟是身經百戰的老賊寇了,戰術上極為老到,他的戰術很簡單,就是先突破防禦相對薄弱的一片石隘口,然後從關外對山海關形成兩面夾擊的態度,這一招無疑是很厲害的,因為賊擁有兵力上的絕對優勢。
不過吳三桂更不是個善茬,通過對山海關正面賊的觀察,他準確地判斷出了賊的意圖,把重兵集結在了一片石隘口,來了個針尖對麥芒,賊大軍於次對山海關和一片石隘口同時發起進攻,卻遭到了關寧軍的頭痛擊。
五天戰下來,兩軍都死傷慘重,關寧軍雖然有長城天險可以憑據,但此時的賊大軍已經今非昔比,這十萬賊不但身經百戰,而且裝備也極為良,陣容中有騎兵、弓箭手、長槍兵、刀盾手等完善的配置,甚至還從北京城拉來了十幾門紅夷大炮。
一片石隘口的關門很快就被紅夷大炮轟爛,賊大軍蜂擁而上,兩軍在城門子展開了殊死搏殺,五天下來,城門內外就遺屍近萬具,兩軍將士的屍體幾乎充了整個關門。腐屍發出的惡臭千步之外都中人慾嘔。
“轟轟轟…”十幾聲炮聲之後,緊接著就是一陣劇烈的地魂山搖,堵住城門的屍體霎時就被紅夷大炮打出地實心鐵彈炸得屍橫飛,關寧軍連夜在城門沿內堆砌起來的簡易城牆也被炸成了一片廢墟,呆在城牆下的好幾十名關寧軍將士頃刻間被活埋在了斷垣殘壁之下。
震耳聾的吶喊聲中,賊大軍蜂擁而來,再次向一片石隘口發動了猛攻!
一片石隘口的垛堞上,吳三桂圓瞪著血紅的眸子,惡狠狠地盯著水般洶湧而來的賊。幾乎咬碎了鋼牙,他已經整整六天沒睡個好覺了,自從賊大軍殺到一片石,他就再沒睡過一個囫圇覺!
但是,吳三桂不困。相反他還到一種變態的亢奮!
賊的強悍遠遠超出吳三桂地預料,早在三五年前,這夥賊還不過是群不堪一擊的烏合之眾,那時候,隨便哪支大明官軍都能把他們打個落花水。而關寧軍在大明朝所有官軍中是戰鬥力最強的,那時候賊算個啥?
然而。這才過了幾年時間,賊的戰鬥力就有了質的飛躍!在一片石城門子裡地惡鬥,大明朝最為銳的關寧軍居然吃了賊的大虧!這五天戰下來,賊不過陣亡了四千多人,而關寧軍卻足足陣亡了八千多人!
必寧軍依仗著長城天險,陣亡比例卻是賊的兩倍,吳三桂手扶垛堞,在心裡暗暗嘆息,要是能把山海關上的十尊紅夷大炮調到一片石來就好了。要是有了這十尊紅夷炮,賊還敢這樣肆無忌憚地蜂擁而上嗎?
“賊上來了!”
“弟兄們,快打起神來!”
“該死地,動作快點,把那堆石頭抬到城頭上來!”
“說你呢,別***先確立政治上的互信,再到軍事上確立合作關係,這的確需要一段時間,絕不可能在倉促之間達成地。
但這只是常理,世間有許多事並不能以常理來衡量,尤其是那些有魄力有手腕的人,他們所做的所有事情更不能以常理衡量!
但李自成顯然是被顧君恩和劉宗說服了,或者說是對自己麾下的十萬銳賊過於自信了,他就像個窮了大半輩子。然後****暴的暴發戶,以為手中那倆錢就能搞掂世間一切了,李自成還真沒把關外的建奴放在眼裡。
次,關寧軍果然依約後撤十里列陣。
吳三桂把剩下不到四萬地關寧軍擺成了十幾個長方形地方陣,沿著長城擺成了一字長蛇陣。長蛇陣的中間是長槍兵和刀盾手組成地混合方陣,前面三排是長槍兵,後面是刀盾手,兩翼的兩個方陣則是關寧鐵騎。
確信關寧軍已經全部撤出隘口,賊大軍開始穿越長城。
藉助隘口的城門和幾百具雲梯。不到兩個時辰近六萬賊步兵就全部翻過了長城,到了晌午時分。剩下近兩萬賊騎兵也通過了隘口,近八萬賊騎步大軍沿著長城針鋒相對地擺開了更為龐大的長蛇陣,兩翼同樣是騎兵,中間同樣是長槍兵和刀盾手,不過賊後陣還有兩萬名弓箭手!
三通鼓罷,立馬陣前的李自成拔出刀往前一引,近八萬騎兵大軍頓時就像決了堤地洪水向著關寧軍席捲而來,李自成這草寇把他那套獨創的“毫無章法”的戰術發揮到了淋漓盡致的地步。
按理說破解關寧軍一字長蛇陣的最佳戰術應該是兩翼牽制然後集結優勢兵力從中間突破,或者集結優勢兵力先擊潰敵軍一翼。可李自成卻沒有沿遁這些經典戰術,不管三七二十一上來就是全線猛攻。
這也是賊地一貫作風,打得贏就把你打得丟盔棄甲、滾,打不贏老子再跑。
不過隨著賊戰鬥經驗的豐富,以及大量新兵轉變成老兵,再加上裝備地改良,已經很少有軍隊能頂住賊的猛攻了。
論單兵素質,李自成的賊和吳三桂的關寧軍可以說是不相上下,關外的建奴也許會更強一些。但優勢並不明顯。這三支軍隊的戰鬥力基本上處在同一個水平,但在裝備上。關寧軍卻是最差的。
再加上賊擁有兩倍的兵力優勢,戰不到半個時辰,關寧軍就開始到吃不消了,長蛇陣雖然防禦正面夠長,加大了賊迂迴側後的難度,可由於陣形拉得太長,每個方陣地兵力就少了,在賊的猛攻下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
必寧軍已經到了瀕臨崩潰的邊緣,建奴卻還是沒有任何動靜,吳三桂又急又怒,在心裡把多爾袞的祖宗十八代都問候了個遍,他當然知道多爾袞打的什麼主意,多爾袞的如意算盤就是讓關寧軍耗盡賊的銳氣,然後坐收漁翁之利!
事實上,多爾袞率領的六萬建奴大軍早已經悄悄運動到了關寧軍左翼地山樑後面。
眼看吳三桂地關寧軍就要支撐不住了,多爾袞一聲令下,以正紅旗、正藍旗的五千鐵騎為先鋒,以兩萬朝鮮八旗和兩萬漢軍八旗為主力,向賊右翼地騎兵軍團發起了進攻,多爾袞多少還有些輕視賊,他對賊的認識還停留在大同城外那支烏合之眾的層次上。
多爾袞的如意算盤打得山響,先用正紅、正藍兩旗的五千鐵騎沖垮賊右翼的騎兵軍團,然後用四萬朝鮮八旗和漢軍八旗迂迴賊中軍的側後,協同關寧軍發起反擊,一舉擊垮賊,這樣,多爾袞就能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勝利。
賊右翼的騎兵約八千騎,領軍主將是李過和李巖。
雖然已經和兩千關寧鐵騎混戰了半個時辰,但賊騎兵主力尚存、銳氣未失,正紅旗和正藍旗的五千騎兵奇兵突出,在戰術上具備了相當的突然,但讓多爾袞失望的是,對面的賊騎兵卻沒有一觸即潰!
事實上,殺得起的賊騎兵信心暴漲。不但沒有一觸即潰,還反過來打得正紅、正藍兩旗地五千騎兵只有招架之功毫無還手之力!後續跟進的四萬朝鮮八旗和漢軍八旗由於騎兵擋住了前陣無法進攻,又因為兩軍攪在一起,無法用弓箭支援,只好列陣於後乾瞪眼。
多爾袞這才大吃一驚,趕緊調整部署,下令朝鮮八旗和漢軍八旗支援關寧軍的中軍,然後盡出正白、鑲白、正黃、鑲黃、鑲紅另外五旗總共兩萬鐵騎,向賊的右翼騎兵軍團發起泰山壓頂般的進攻!
另外。多爾袞又令蒙古騎兵騒擾賊左翼的騎兵軍團,令之首尾難以相顧。
李過、李巖眼看情勢不妙,趕緊向中軍的李自成求援,李自成急派弓箭手前去支援,可惜戰線拉得太長。弓箭手行動遲緩,等一萬名賊弓箭手趕到時,賊右翼的騎兵軍團已經崩潰,失去保護的一萬名賊弓箭手很快就被建奴鐵騎屠戮殆盡。
右翼騎兵軍團潰敗,左翼騎兵軍團又被蒙古騎兵纏住無法策應。中線地賊步兵馬上陷入了關寧軍和建奴旗兵的前後夾擊,勉強支撐了小半個時辰。終於不支潰敗,這下就顯出吳三桂後撤十里與賊決戰這一手的狠毒來了,因為關寧軍主動後撤十里,決戰的戰場就在長城以外,賊一旦潰敗,狹窄的隘口通道就成了賊潰兵地絕路!
最後,李自成只率八十多騎和兩千多殘兵敗將逃過隘口,其餘的賊或者戰死,或者被俘。或者被趕進大海淹死,或者逃進深山老林當野人去了。
李自成在和李雙喜的萬餘賊兵匯合之後退守永平,還沒等賊口氣,在多爾袞和建奴大軍的迫下,吳三桂就帶著兩萬多關寧殘軍和兩萬漢軍八旗尾隨而至,李自成暴怒之下又在永平擺開架勢和吳三桂決戰。
就在李自成即將獲勝時,多爾袞的建奴大軍再次殺到,賊再敗。
經此敗績,李自成再無心戀戰。把剩下地近萬賊兵給李巖。留下斷後,自己帶著劉宗、宋獻策、顧君恩等親信直投北京而來。
這兩場敗仗對賊士氣的影響是致命地。從此以後,對上吳三桂的漢軍隊,賊每每能打出象樣的戰績,可一旦遇上了建奴的八旗大軍,賊就會未戰先怯,甚至只要聽到建奴騎兵的馬蹄聲就會望風而逃。
南京。
東宮講官王鐸當面指證之後,南京官員再無懷疑,在兵部尚書史可法的主持下,年僅十四歲的太子朱慈順利嗣位,不過正式的登基大典卻需要禮部另擇吉舉行,所以現在的朱慈名義上還只是監國,仍舊沿用崇禎年號。
隨著朱慈順利嗣位,權利地再分配不可避免地提上了議事程。
政治歷來就是最骯髒的遊戲,而政治家則是最骯髒的玩家,政治家之間從來就沒有什麼溫情,有的只是赤()的利益,因為救駕、護駕有功,孫傳**、王朴父子成了太子嗣位最大的既得利益者,這場權利的再分配自然也由兩人主導。
參與這場權利分配的主要有四股勢力:以孫傳**、王朴父子為代表的北方勢力佔據了主導地位;以史可法、馬士英、高弘圖為首地故明官僚集團,以及以劉澤清、高傑、劉良佐、左良玉為代表地地方軍閥勢力也是這場權利角逐的參與者;以東林復社為代表地南方士林勢力基深厚,不過由於周鑣在兵部大堂上顛倒黑白的惡劣表演,東林復社名聲大損,成為這場權利角逐中最大的輸家!
擺在孫傳**--王朴父子面前的問題是如何主導這場權利分配?
罔顧其他三股勢力獨佔大權顯然是不明智的,孫王集團在江南的基、人脈都還淺,並不具備獨掌大權的實力,因此,最明智的選擇就是拉攏其中的一股或者兩股勢力,打擊分化另外的一股或者兩股勢力。
孫傳**是個忠臣、能臣、錚臣,但他從來就不是個出的政治家,因為他不夠無恥,不夠狠毒,甄有才夠無恥也夠狠毒,但他沒多少大局觀,在戰略上缺乏遠見,所以這兩個人都幫不了王樸。
就在王樸關起門來琢磨該如何進行權利分配時,陳圓圓帶著柳如是進了他的簽押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