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立福王立潞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必在大牢裡的所有人,包括王樸他們還有那二十幾個京官全都翻身坐了起來。
黃得功從一名賊身上取下鑰匙,打開鐵鎖,再解開兒臂地鐵鏈,沉重的牢門就打開了,那二十幾個京官見狀馬上蜂擁而上,準備奪門而出,黃得功冷不防吃了一驚,趕緊攔住牢門,低聲喝道:“你們要幹什麼?”有個京官仆地跪了下來,向黃得功叩頭道:“好漢,放我們走吧。”
“做夢。”黃得功沉聲道“外面就是賊的大營,好幾千人守著呢,你們就算逃出了牢房。又怎麼逃出賊的大營?”
“好漢,你有辦法帶我們出去的,對不對?”那京官叩頭不止,哀求道。
“只要你帶我出去,我會報答你的,我給你銀子,哦不,我把我們龔家的祖產全都送給你!還有我的兩房小妾,都歸你!”剩下的二十幾個京官全跪了下來,哀求道:“好漢,帶我們一起走吧。”黃得功面苦,回頭向王樸望去。王樸眸子裡霎時掠過一絲不易察覺地寒芒,向身邊地張和尚使了個眼,張和尚一聲呼哨,牢裡的二十幾名官軍將士霎時像虎狼般撲了上來,一人負責一個,就那麼一眨眼的功夫。那二十幾個京官全躺下了!
方以智變道:“王將軍你這是幹什麼?就算不帶他們走也不用殺人呀?”
“他們死不了。”張和尚冷然道“只不過會躺上兩個時辰罷了。”王樸沒有理會方以智,低聲喝道:“快,大夥抓緊時間,換上賊衣服。”牛金星行邸天剛亮,幕僚就匆匆進了書房,向睡眼惺忪的牛金星稟道:“丞相,剛剛朝陽門守軍來報,收押在大牢裡地一夥犯人跑了!”
“犯人?”牛金星不高興道。
“幾個犯人跑了也用得著稟報本相?多大點事!”
“丞相。”幕僚急道“據下面地人說,那夥犯人有可能是南京來的官軍,而且和李巖帳前偏將荊茂成有些關係。”
“李巖?”牛金星一聽頓時來了神,凝聲道“這夥犯人和李巖有關係?”
“是的。”幕僚點頭道。
“卑職已經查證過了,那夥犯人中間有個叫張和尚的,應該是殘明南京提督王樸手下的大將,李巖帳前偏將荊茂成和他好像的,本來都已經答應放人了,可又來了李巖的族弟李虎,就又把人給扣下了。”
“等等。”牛金星皺眉道“這是什麼時候的事情?”幕僚道:“就是我軍進京地那天晚上。”
“我軍進京那晚?”牛金星沉道“這個張和尚為什麼會在那天晚上出現在朝陽門?莫非是王樸派他來地?王樸又為什麼要派他來北京?難道是為了救崇禎。或者說要救…咦。本相記得王樸好像是長平公主地駙馬,對吧?”
“沒錯。”幕僚道。
“王樸還曾為了陳圓圓抗過旨呢,此事天下皆知。”
“是了!”牛金星一拍大腿,斷然道“看來這個張和尚是奉了王樸之命來救長平公主的,太子朱慈和永王、定王八成也和這傢伙在一起…啊呀,等等,之前你不是說周奎那老東西看到王樸也來北京了嗎?”
“對呀。”幕僚一拍腦門,叫道“卑職可不就是為了這個才去調查地麼?這麼說王樸應該也在這夥人裡面,當時他們正要出城,卻被那個荊茂成截住了,然後又被李虎扣下了…啊呀丞相,得趕緊派人去追呀!”
“等等。”牛金星搖頭道“不用追了。”
“不用追了?”幕僚愕然道“這是為什麼?”牛金星臉上忽然掠過一絲陰森森的殺機,冷笑道:“因為這事已經牽扯到了李巖!”對於李巖和牛金星地過節,幕僚是心知肚明的,當時就回過味來,恍然道:“丞相是說…藉機除掉李巖?”牛金星不是李巖,李巖視王樸為義軍之心腹大患,可牛金星卻視李巖為自己的心腹大患,對牛金星來說,王樸不是問題,李巖卻是直接威脅他將來入閣拜相的絆腳石,在賊軍中,能被牛金星視為威脅的人還真不多,而李巖就是頭一個。
為了致李巖於死地,牛金星不惜放過王樸和朱慈。放了王樸和朱慈,牛金星不認為殘明還能掀起什麼風,在他看來大順朝取代大明已經是天意不可違,只要解決了山海關的吳三桂,到時候再派一員上將領軍南征,就能以秋風掃落葉之勢蕩平江南。
北通州,漕運碼頭。
雖然賊已經攻佔了通州,也留下了兩千守軍,可這夥守軍正在貫徹執行大順政府追髒助餉的“運動神。”絕大部份人手已經派出去抓捕四里八鄉的土豪劣紳了,碼頭上只留了幾十號人看管,守衛非常鬆懈。
王樸留下的兩百多官軍還有十艘大型漕船就滯留在漕運碼頭,因為他們現在地身份是漕幫的船伕。賊並沒有為難這些苦哈哈的“漕幫”漢子,不過漕船上的兩千石糧食卻全部被賊徵走了。
黃得功手下地水師將領張顏麟和李昂就每天跟碼頭上的賊軟磨硬泡,苦苦哀求他們發還糧食,說他們苦哈哈地“漕幫”只是負責運輸糧食而已,要是糧食沒有運到地頭就被截了,他們“漕幫”就得賠雙倍的糧食,這不是把人往絕路上嗎?
王樸他們從陸路逃到通州碼頭時,把守碼頭地賊被張顏麟和李昂這兩個傢伙攪得不勝其煩,乾脆躲起來了。眼不見為淨,王樸他們就不費吹灰之力上了漕船,等十艘漕船走了,守衛碼頭的賊終於鬆了口氣,心想這群煩人的玩意終於走了,這個世界清淨了。
上了漕船。王樸令三百官軍將士捨出死力撐船南下,一邊又放出信鴿向南京傳訊,俱言太子已經救出,半月之內肯定返回江南!
南京。
鳳陽總督馬士英已經表態,聲稱國不可一無君,督促南京官員早擁立新君,儘快給駐守江北的二十萬大軍分派糧餉!馬士英的公開表態極大地鼓舞了東林黨人的鬥志,史可法心中的顧慮也一掃而空。
馬士英表態地第二天,呂大器、姜曰廣以及錢謙益、張溥、周鑣、陳貞慧、吳應箕等東林黨人群集兵部衙門(復社號稱小東林。與東林黨一脈相承),與史可法、馬士英商量擁立新君之事。
有了馬士英地支持,擁立新君已經是勢在必行了,就算高弘圖、孫傳庭反對也無濟於事了,除非孫傳庭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發動兵諫,不過史可法瞭解孫傳庭地為人。孫傳庭不是個不識大體地人,國難當頭,他是不會這麼做這種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的。
史可法發現高弘圖和孫傳庭沒有到場,環顧左右道:“高大人和孫大人為何未到?”左右回答道:“大人,卑職已經派人去請過了,不過兩位大人的家丁說,高大人和孫大人都病倒了。”史可法愕然道:“都病倒了?”
“哪有這麼巧的事?”剛剛補入禮部為主事地周鑣冷然道“早不病晚不病,兩個人偏偏在今天同時病倒了。哼。高弘圖和孫傳庭分明是在故意推委!值此國難當頭,這兩個人不思為朝廷效力。卻為了個人私利無視大局,實在可恥。”
“周大人。”史可法皺眉道“請不要背後妄加指謫,高大人和孫大人的人品本官還是知道的,他們絕不是這樣的人。”馬士英道:“既然是這樣,那我們就不等高大人和孫大人了。”
“馬大人說的對。”新補禮部侍郎錢謙益手拈柳須,欣然道“高大人、孫大人勞國事病倒了,我們更應該挑起國事重擔才是。”
“好吧。”史可法點了點頭,說道“眼下有兩位藩王寓居南京,分別是福王和潞“當然要立潞王!”史可法話未說完,周鑣就搶著說道“潞王賢明盡人皆知,而福王卻少有賢名,下官以為立賢為上。”周鑣話音方落,錢謙益、張溥等東林黨人紛紛點頭。
潞王朱常真的就比福王朱由崧賢明嗎?不好說!
但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假如太子朱慈和永王朱慈炯、定王朱慈都遭了不幸,那麼福王朱由崧應該是大明皇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
洪武帝對皇位繼承製度有明確的規定:父死子繼,兄終弟及,有嫡立嫡,無嫡立長!
論血統,福王朱由崧是萬曆帝地親孫子,而潞王朱常不過是萬曆帝的侄子,而且還比崇禎帝長了一輩,大明的皇位怎麼排都輪不到潞王朱常頭上。
東林黨人擁立潞王朱常那是有原因的,因為老福王朱常洵和東林黨人有過一段恩怨。
萬曆帝原本是打算立朱常洵為太子的,可以高攀龍、左光斗為首的東林黨人卻以“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地祖制據理力爭,非要萬曆帝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這場君臣之爭最終以東林黨人的勝利而告終,朱常洵因此沒有當成太子。
假如小埃王朱由崧當上了皇帝,東林黨人擔心他會替老福王翻案,拿出萬曆年間的舊案來為難東林黨人,所以才提出立潞王朱常,還給潞王編織了子烏虛有的“賢名”其用心其實是不可告人的。
當東林黨人和馬士英聚集在兵部衙門商議擁立新君時,一隻信鴿撲翅著飛進了燕子磯提督行轅的後院閣樓,鑽進了一隻緻的鴿籠裡,一雙雪白的皓腕伸了過來,從鴿子的腿上輕輕解下了小竹管,旋開蓋子,從裡面取出了一個小紙卷皓腕主人展開紙卷匆匆閱罷,語帶動地喊道:“玉兒,快讓人套車,馬上去總督府。”皓腕地主人當然就是柳輕煙,苦盼了十幾天終於盼來了王樸地音訊,柳輕煙懸到嗓子眼的一顆芳心終於落了地。
沒等柳輕煙離開提督行轅,孫傳庭就自己找上門來了。
王樸臨走之前跟孫傳庭說過,有什麼消息就會讓柳輕煙第一時間轉達給他,這幾天孫傳庭幾乎天天來提督行轅,等王樸地消息都快等瘋了!
剛剛又有人暗中傳來消息,馬士英和東林黨人齊聚史可法的兵部衙門,正在商量擁立新君之事,看來這次東林黨人是鐵了心要擁立新君了,假如王樸還沒有消息傳回來,讓東林黨人和馬士英把這鍋生米煮成了飯,那就一切都晚了。
“怎麼樣?”見了柳輕煙,孫傳庭急問道“臭小子有消息了嗎?”
“有消息了。”柳輕煙喜道“駙馬爺剛剛傳回消息,說他已經救出了公主殿下、太子還有兩位小王爺,眼在已經過了通州正晝夜兼程趕回南京,大概半個月後就能回來了!”
“還要半個月?”孫傳庭皺眉道“臭小子這次辦事可真是不利索。”柳輕煙道:“怕是中間出了什麼差錯,耽擱了罷。”
“不行。”孫傳庭道“老夫得馬上把這個消息轉告給史可法他們,得讓他們知道太子還活著,正在趕來南京的路上!”說罷,孫傳庭轉身就要走。
這時候,一把悅耳的嬌音從門外傳了進來:“孫大人,你這時候把這個消息透給東林黨人,非但阻止不了他們擁立新君,只怕還會危及駙馬爺和太子他們的生命,別忘了現在整個江北可都控制在馬士英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