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小宛被劫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王樸道:“你先別問我要水師幹什麼,我只問你有沒有聽說過大海盜顧三麻子和太湖水寇赤腳張三?”
“當然聽說過。”孫傳**道“說起赤腳張三和顧三麻子,江南百姓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啊,老夫這次出巡,對兩人的大名可謂是如雷貫耳王樸又道:“那你知道顧三麻子和赤腳張三現在哪裡嗎?”孫傳**神一動,沉聲道:“該不會在南京吧?”王樸應道:“就在南京,而且很可能就在城內!”
“那還等什麼?”孫傳**道“趕緊調集軍隊,封鎖全城拿人哪。”
“拿人?”王樸不以為然道“為什麼要拿人?”孫傳**道:“這可是江南最兇狠的水寇頭目,要是拿住了他們就能為民除害哪。”王樸譏笑道:“我說孫老頭,你都打了一輩子仗了,怎麼想問題還是這麼簡單呢?拿住了顧三麻子和赤腳張三就能解決這兩股水寇了嗎?錯,你拿了顧三麻子就會有顧四麻子,你拿住了赤腳張三就會有赤腳張五!”孫傳**怒道:“混蛋,怎麼跟老子說話呢?”
“你別急呀,話還沒完呢。”王樸又道“還有什麼叫為民除害?顧三麻子和赤腳張三打劫商船、漁豪強不假,可他們從不禍害普通老百姓,不信你可以去太湖沿岸問問那些貧苦漁民,也可以去問問沿海一帶的漁民。”孫傳**怒道:“可他們畢竟是海寇。何況現在都送上門來了,豈有不拿之理。”
“不能拿人。”王樸搖頭道“爹,兒子問你,除了富有四海的萬歲爺,這個世界上最富有地是哪類人?”孫傳**道:“那還用說,當然是皇親貴戚。”
“錯了。”王樸道。
“這個世界上最富有的海寇,因為他們乾的是一本萬利的買賣!”孫傳**心頭一動,恍然道:“臭小子,你是說…”
“嘿嘿。”王樸笑道“孫老頭。你這死腦筋總算是轉過彎來了。”孫傳**想了想,沉道:“這倒的確是個辦法,不過…你真有把握?”王樸道:“十成的把握沒有,不過五成總有吧。”孫傳**道:“只有五成把握?那叫****!”王樸道:“銀子可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不冒險能行嗎?”
“也罷。”孫傳**道“事關重大,這次老夫親自領兵前去。”
“老頭你就不用去了,你就坐鎮南京加緊招募新兵吧。”王樸道。
“這也是刻不容緩的大事,賊已經攻佔河南全省,稍作休整之後必然會轉攻周圍各省,鳳陽雖然有馬士英守著,假如闖賊親率大軍前來進攻,這老小子是守不了幾天地,萬一賊大軍兵臨長江北岸,單憑我一萬大同兵是抵擋不住的。”王樸的顧慮不是沒有道理。
李自成在攻佔河南之後還真有可能會揮師直取江南。因為攻佔富庶的江南之後。農民軍就會獲得充足的糧餉,反過來大明朝卻會失去江南稅賦地支持,雪上加霜之下,必然會加快滅亡的速度。
事實上,王樸的擔心完全是必要的。
此時的開封城內,一場烈的爭論正在展開,意見主要有兩派。
首席軍師牛金星和心腹幕僚顧君恩建議李自成留大將鎮守河南,然後率義軍主力叩潼關直取必中,再以關中為基揮師東進直取幽燕。又命上將從河南驅師北上。兩路夾擊,一舉蕩平北京。滅亡大明。
次席軍師宋獻策和大將李巖則主張南取江東,認為攻取江東有兩大好處,其一就是提供充足的糧餉,其二就是截斷大明的稅賦來源,可以加速其滅亡速度。
李自成麾下李雙喜、田見秀等大將卻一致支持西取必中,原因很簡單,這些心腹大將都是跟著李自成從陝西殺出來地,他們當然希望早些回師關中,然後以勝利者的姿態出現在那些曾經百般欺壓過他們的土豪劣強面前。
可以說,牛金星和顧君恩的意見佔據了絕對的上風。
但李自成卻遲遲沒有下定決心,直到兩個月後李自成才做出決定,留下李過、李巖、宋獻策守河南,然後親率五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地殺奔潼關而來,促使李自成最終下定決心的不是因為牛金星的苦勸,也不是不相信李巖,而是因為劉宗。
從李巖手裡接收了包括八千騎兵在內的近三萬兵之後,劉宗地野心迅速膨脹,漸漸開始不太願聽從李自成地調譴了,攻下開封之後,李自成曾嚴令劉宗率軍前出浦城,威脅潼關側後,劉宗卻以賀一龍、猛如虎大軍壓境為由拒絕了。
李自成當然不能容忍劉宗公然挑戰他的權威,這才下定決心回師關中,一來自然是為了攻佔關中以為義軍的基,二來就是為了收拾劉宗這個亂臣賊子。
不過這都是崇禎十五年末和十六年初的事情了,現在的開封卻還處在烈的爭論當中,李自成也仍在猶豫不決。
南京,太平門。
從釣魚巷接走董小宛的那隊家丁已經到了城門內。
守門的把總見這十幾名家丁行匆匆很是可疑,便攔住去路問道:“幹什麼的?轎裡是什麼人?”瞎了你地狗眼!”領頭地家丁頭一巴掌就扇在了那城門把總臉上,惡狠狠地罵道“知不知道我們是誰?連提督衙門地人也敢攔。吃了熊心豹子膽了你?信不信老子一腳把你地卵蛋給踢爆了。”那把總也是個欺軟怕硬的主,早被這一耳光扇得懵了,當下捂著臉不敢吭聲了,身後幾個原本想上來幫腔的老兵油子一看苗頭不對,馬上又縮了回去。
敖近的行人和百姓更是看得目瞪口呆。
宋明以來江南文風鼎盛,崇尚禮儀,這也是洪承疇降清之後說江南民風黯弱。傳檄可定的主要原因。
在江南,不但販夫走卒和市井百姓待人接物彬彬有禮,就連這裡的士紳豪強也不像別地地方那樣欺男霸女,這是因為江南的大環境使然,凡人都要個臉面。要是誰做下了欺男霸女的事情,難免受人指摘甚至引起公憤,最終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所以,像這夥家丁這樣蠻不講理的舉動在南京是很罕見地,路人紛紛側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