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心絃之音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今的王府來了一人,頓時整座王府上下都沸騰了起來,尤其是那被當今天子敕封為邀月公主的武輕謠,更是跟打了雞血一般,平裡最是懶得梳妝打扮的她今卻是破天荒般,從早上起便一直待在閨房中梳妝打扮塗抹胭脂,好不容易施完了粉黛了吧,卻又因為就該穿什麼衣裳而苦惱糾結了近乎大半個時辰。
而這位荊南第一千金乃至江南第一千金之所以今如此反常,只因為今登門造訪的是賀蘭之,那個令她傾慕不已的江南第一才子。
終於梳妝打扮完畢,武輕謠這才扭扭捏捏,緊張難安的朝著那人此刻應該所在的大殿走去。
而此刻,厚德殿今登門拜訪王府的賀蘭之仍舊是一如往常的白衣勝雪,風倜儻,而且還隨身帶來了一架古琴。
大殿之內除了這位江南第一才子,還有兩人,這兩人分別是穿著青衣道袍的李玉宸,和溫文爾雅的大謀士奚成演,卻是唯獨沒有荊南王武護的身影。
賀蘭之所在的賀蘭家族乃昔的鮮卑皇室宗親,尊貴異常,雖說後來鮮卑為大殷王朝所滅,但除了那個倒黴少年皇帝被賜死之外其餘的皇室宗親以及文武百官均是赦免了,雖是兩國之戰,卻幾乎是兵不血刃,故而這與其說鮮卑為大殷所滅,倒不如說是鮮卑投降臣服大殷來得準確些。
因為當今天子仁明,鮮卑降殷之後,鮮卑族民並沒有因此受到打壓排擠,而鮮卑一族也很快便融入到了大殷這個新環境中,但若真要說一點打壓排擠都沒有,卻是假話,倘若有人仔細觀察的話會發現整個大殷朝野幾乎就沒有降過來的鮮卑族人入仕為官,即便有那麼一二個,也盡是些無關痛癢的芝麻綠豆大小的閒官,在這一點上,大殷遠遠不如被中原文人罵做是野蠻兇人北厥做的好,不說其他,人家北厥的第一女相陸令軒便是鮮卑族人。
然而,在仕途上鮮卑遺族雖然黯淡無光,但在文學上卻是盡出名動天下的大家,其中又以舉家遷徙到江南宣州的賀蘭世家為最,與太湖嶽州的溫家並稱為江南兩顯族。賀蘭世家文人才子輩出,個個驚豔無比,而其中年輕一代又以這及冠之年便譜寫出《鳳求凰》的賀蘭之為翹楚。
近些月來,朝中暗湧動,似有風雨將至,雖不在朝堂,消息卻極為靈通的賀蘭家族約莫是嗅到了一些非同尋常的風聲氣息,從來只做學問而不沾仕途的他們也不由得在底下頻頻做出各種以往不曾有過的動作,而這也正好解釋了為何賀蘭之突然孤身來到荊南,先是隱居江陵城外的竹林之中,對所有來訪的達官顯貴閉門不見,這實際上乃是他賀蘭之為了造勢而使出來的手段而已,其中那傳言也在那隱廬吃了閉門羹的知府大人,實際上乃是曾受過賀蘭老家主昔恩惠的門生,賀蘭之要造勢,他便幫著造勢,假裝三顧茅廬,好讓世人以為這竹林之中隱居著麒麟之才,果然,事情傳開之後便每都有達官顯貴向來拜訪,也想親眼目睹這位江南第一才子的無上風采。
然而這些人均不是他賀蘭之的目標,乃至後來突然入城在花間袖與那花魁關盼盼聯袂彈奏,也仍舊是在造勢,在為這時候的拜訪荊南王府造勢。
這位江南第一才子有個不可與人說的野心,他要做荊南六州,乃至整個江南的第一文臣!
也許有人會疑問,那他賀蘭之為何非得將自己束縛在區區一個荊南六州,而為何不擇那天下最好最大的良木之京城長陵而棲呢?
因為朝中有一人,那風臺的左相大人藺扶正,他不准許鮮卑遺族入朝為官。
長陵之路已斷,再放眼整個大殷,有膽量與那權傾朝野的左相大人作對,且能封官拜將的地方也就只有荊南六州,也就只有那秋人屠武護了。
有人說青樓賣的是白身,比青樓好上一些的歌舞坊,如花間袖這類的,賣的是藝,而士子入仕謀政賣的是才是名甚至是命,既然也是一樁買賣,賀蘭之自然要儘可能給自己增加些討價還價的籌碼。
不過讓他有些失望的是,此次他以整個賀蘭家族的名義前來拜訪,接見他的卻不是那荊南王武護,而是一位從未聽說過其名字的文士,和一個道士模樣的年輕人,不過賀蘭之對這個穿著青袍的年輕道士有些印象,正是前些在花間袖裡見到的那個陪在女扮男裝的邀月公主身旁的那個道士,只不過今他似乎沒有揹著那把沒有劍鞘的竹劍。
賀蘭之將來意吐說明,期間言語得當,不卑不亢,盡顯賀蘭家族和江南第一才子之風度。
只是在他將來意坦誠相告後,那兩鬢斑白的文士卻是一言不發,沒有作任何的表態,這不讓本以為謀劃算計好了一切的賀蘭之有些茫然無措。至於坐在另一邊的那年輕道士,這傢伙這會居然似乎在打瞌睡…
雙方都在緘默之中,整個大殿也隨之陷入了壓抑的安靜之中。
就在這時,大殿門口傳來一陣腳步聲,儘管走路之人很是躡手躡腳,但安靜得可聞針線落地聲響的大殿中的三人仍舊是聽到了,只不過那人最終沒有進來,而是躲在了一塊屏風後面,正好那個位置透過屏風縫隙可清楚地看到大殿的情況。
大殿內的三人各自在心裡猜到了躲在那屏風之後的人是誰,試問整個王府除了那個連她爹都治不住的刁蠻公主武輕謠敢這般做之外還能有誰?
儒雅文士奚成演苦笑著搖了搖頭,這丫頭。
這位昔在秦王府做隱士謀臣的大文士終於開口說話,然而他所說的卻並非是先前賀蘭之所問和所求的,而是說道:“聽說賀蘭公子不單通‘君子六藝’中的四藝,而且在琴藝上的造詣深厚,我看公子隨身帶有一架當世罕見的七絃古琴,不知可否現場彈奏一曲?”賀蘭之的臉上看不出是喜還是憂,只是平靜的頷首說道:“原來先生也是喜琴之人,卻不知先生想聽何首曲子?”言語淡淡,卻傲然自負之極。
奚成演轉頭看向一臉慵懶倦意的年輕道士,輕聲問道:“玉宸,你覺得該叫這位賀蘭公子彈奏什麼曲子為好?”賀蘭之臉上仍舊是不動聲,但內心卻是微微訝異,雖說他並不認識這個儒雅文士,但見其能坐在原本唯有那荊南王武護才能坐的位置上,想來是極為受荊南王倚重之人,原本以為他才是主事之人,然而卻發現這文士隱然事事都已那年輕道士為尊。
“啊?”李玉宸被問了個猝不及防,尷尬道:“玉宸從小便對音律一竅不通,對琴更是個門外漢,雖時常聽二師兄彈奏,但也只是鴨子聽雷公,對牛彈琴而已,您問我這個不是在為難和取笑玉宸嘛。”心打扮了一番卻不敢也不宜面只能躲在屏風後面的武輕謠將三人的對話聽得真切,見李玉宸這般沒出息,忍不住輕聲嘀咕罵了一句。
賀蘭之以為李玉宸是在故作謙虛,便微笑著說道:“玉宸兄但說無妨,只要是古今有之的,之便可將其付之琴絃。”不得不說這位江南第一才子遠非其同齡之人可比,年紀輕輕卻深諳世故人情察人心,雖說眼下這文士似乎答非所問,然而賀蘭之卻知道這其實就是對方在給自己作答覆。而那個看似無足輕重的年輕道士才是決定自己仕途的人,所以這稱呼之時,他既不叫最應該叫的道長真人也不叫公子,那樣不免顯得生疏,但一句玉宸兄卻是無形中拉近了兩者的距離。
李玉宸用眼神向奚成演求救,然而後者卻當做沒看見。
李玉宸求救無果,只得自救。其實他也並非說不出一首曲子,可他之所以不說,是因為他知道絕非沒有那麼簡單,通過這近半旬的接觸,李玉宸早已大抵知曉眼前這個看似溫文爾雅的文士是何等妖孽,讓人防不勝防了,而且他說話總是先說一半,鬼知道他後面會不會再加點坑人的鬼點子,要是萬一他讓自己點評對方或者叫他也彈奏一曲,那該如何是好?
“好吧,看來也只能這樣了。”李玉宸心裡默唸道。為了防範那位陰詭謀士後面的陰招,李玉宸思索斟酌了好一會,這才說道:“那就請賀蘭公子彈奏一曲廣陵散吧。”
“廣陵散?”聽到李玉宸說出這三個字,不單賀蘭之臉一變,就連奚成演也微微訝異,這小子還真能整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