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難纏“我並不是不想談戀愛,”一位過了而立之年,看來是新好男人,只是有點“太正經”(什麼時候這個形容詞淪落到負面意義裡頭來呢?)的男人,吐吐對我說“可是,我談了一次半的戀愛,已經嚇得我半死!”所以他“淪”為“三十男處”那半次戀愛,是他本還未承認自己陷入愛河,就已經身陷囹圄了,女方可能之過急了。他不過和她吃過幾次自助餐,大學時代打工時認識,同事之誼嘛,他覺得很理所當然啊!她有電腦問題要問他,他當然得熱心解答,因為那是他的專業嘛;她要他回新竹時捎兩包新竹米粉給她媽,那也很便宜嘛,所以他就照著做了。後來就變得有點怪怪的了,他一個人在公司餐廳吃自助餐,同事們會有意無意地問:“她為什麼沒跟你在一起呢?”
“為什麼我要跟她在一起吃呢?”沒有人喜歡在自己不同意穿上制服前被迫套上制服,他可不喜歡被亂點鴛鴦。
這句話傳入a小姐的耳朵裡,a小姐來找他,怒氣衝衝地問:“你怎麼不給我面子?”他想,怎麼搞的,動輒得咎,還是不要跟a一起吃飯好了,離她遠一點,以策安全。可是女生不是這麼想的。為了要她的面子,她動不動就來找他,不管他第二天是否要期中考期末考;為了讓大家知道他對她有愛意,她就是要到宿舍門口等他,叫他陪她逛街。他面有慍,她就說死了算了,世上沒有人懂得愛她;萬一他捨命陪君子,氣氛當然很不好,因為他是心不甘情不願的。
她還每天打電話來找他聊天,沒事聊他也得聊,萬一語氣有何嚴峻之處,她就拿著電話老半天不說話;他掛電話,她就再打,為了不要騷擾到室友,害羞的他只好搬出寢室。
他躲得了一時,躲不了太久,暑假回到家中,有一天當完家教回來,竟然發現她坐在自己家中大廳,逗著大哥的孩子玩。
“你女朋友來啦!怎不先通知一聲,人家已經來三個小時了,下次你該說一聲嘛,我們才好先招待人家。”他的母親好意地說。他百口莫辯,只得說“我陪你到公園走一走吧”以避開家人耳目,免得他們誤會了。陪得心不甘情不願的他,臉上的表情當然不是動,而是“賭爛”她不是不,嘴嘟了一路,不歡而散。
開學前後她到處投訴他負心無情,使他有點難看,於是這件沒談就已經把他嚇著了的戀愛,使他對談情心有餘悸。
好不容易在進入社會之後,他又看上了一位同事的妹妹b。本來也好好的,看該女生也是國立大學畢業,個成,樣子也開朗的,這個戀愛應該可以順利一點吧。他是比較小心謹慎的人,下班時間時,他會打電話問問她,要不要去載你啊?
還在“談”戀愛的時候,情就觸礁了。萬一有一天他沒準時下班,或者有事沒去載她,她就會不高興地興師問罪。
他以為去載她是他的權利,但她卻認為是他的義務。有一陣子公司在趕業績,他忙得焦頭爛額,還得接她的電話,她認為,即使他再忙,也該空陪她聊聊一些無關痛癢的話。他口氣稍有無奈,她就偏要一直跟他講下去。有時半夜三更做了一個噩夢醒來,她也會打電話到他家,不管他第二天是否一大早得上班,她一定可以講到他的睡意全消為止,講到天翻魚肚白,講到他變成熊貓眼。
“是不是天底下的女人都這麼難纏呢?”這是他對於女人的疑問。我想,有這種疑問的,自認吃過“難纏”女人的虧的男人不在少數。
女人是否很難纏?我想,是出自談戀愛時,雙方對於彼此的戀愛語言並沒有瞭解清楚,男人本身悶著不溝通,常使相處的狀況每況愈下。我們以為長輩們說的“婚姻愛情裡百善忍為先”是至理名言,大家就忍一忍吧。結果,兩人之間可能打通的那條溝渠,就積滿了陳年淤泥,舊恨加上新怨,怎一個“纏”字了得!難不難纏,當然看個人個,非關男女。
把自己看得比情人重要的人會變得難纏;小心眼的人一定難纏;常為芝麻小事想三天三夜的人也難纏;看太多言情小說,以為男人都會像《一簾幽夢》的男主角一樣,在你睡時彈一夜吉他的女人,會難纏到不知道自己難纏;自以為應該為人決定人生道路的人有一種頑固的難纏;愛翻舊賬的人絕對難纏。
我覺得難纏的“病”說重不重,說輕不輕,難纏的人在任何人際關係中都是不快樂的,但看他們願不願意稍微修正一下。修正的步驟,首先要明白,啊,自己確實有些難纏。至少,難纏也要“有原則”承認錯誤,是進步的開始!
若細細分析起利害得失,難纏確實不會為自己帶來任何好處“偏”到了一時,往往失去得更多。
把益求的態度放在工作上(說得確一點,是放在創造工作的正面意義上),還是別把不順我意我就讓你難看的態度放在情中,讓大家好過一點吧!
善哉善哉,戀愛的意義,在增進情人彼此之生活;婚姻的意義,在創造此後和諧之生命!
單身快樂,結婚快樂unabletostay,unwillingtoleave(不願走,不能留)——《鐵達尼號》電影原聲帶中某一首歌名單身快樂,還是已婚快樂?
不會有答案的一個問題。
我們周遭的朋友總是這樣的,結了婚的抱怨婚姻,但又希望你趕快跳進去。總是喜事一樁嘛。他們對婚姻基本上的肯定是不假思索的。
為什麼你會想要結婚呢?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很少被提出,一般人只會問:“為什麼你不想結婚呢?”因為我們在潛意識裡是肯定婚姻的,就好像我們不會問人家:“為什麼你想要工作呢?”
“為什麼你會想要上大學呢?”如果已婚人士願意誠懇面對問題,那麼,會有幾個可能的答案:第一類是盲從型:不知道。大家都結婚啊。年紀到了。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和呼一樣容易的答案。
第二類是害怕孤獨型:怕老的時候死在上沒人發現,怕老的時候沒有人來陪我照顧我。怕我不娶她或嫁他,她(他)會跑掉。
第三類是奉父母之命,不得不結婚。
第四類,我們當然希望有這樣的答案:我愛他(她),希望能看他(她)一輩子。我相信有的。不過,能否持續一輩子的時間,常要看“覺”而定。覺是很難捉摸的,你在今天可以規劃明天如何如何,卻沒辦法覺明天如何如何。
婚姻未必是戀愛的墳墓,但一定是某種熄燈號,象徵人生某種心理狀態的結束。也有人天真地以為,只要兩個人溝通得好,美麗時光可以永不結束。那是我們美好而理的渴望,事實上必須失去什麼,一定會失去什麼。就像農場裡被豢養的牛隻,總要被蓋上一個印記的。
那麼,你為什麼不結婚呢?
曾經有過“不結婚”念頭的人,也許是對所謂的社會規範比較有反思能力或反抗態度,不管他們後來到底選擇了什麼。
第一種類型是害怕失去自由,包括怕惹上別人家族帶來的麻煩,怕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
第二種類型是一朝被蛇咬。前車之鑑可能來自父母,或曾經失敗的同居或婚姻生活,期待但怕受傷害,裝出不要的樣子。
第三種是沒人要。不過,我不認為真的有這樣的人婚姻是一個“市場”只有賣不出去的價錢,沒有賣不出去的東西,如果連跳樓大拍賣都賣不出,你也可以想辦法送出去。
第四類是找不到,或錯過理想對象,真的是寧缺勿濫。你要的人不要你,你不要的人不想要,但在年事已高之後常放棄理想對象,投降於婚姻。
這樣的分析很可怕。我也不想這樣分析。我也希望,結婚只是一件很漫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