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千里姻緣一線牽—&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1."恩人"與"兄"《紅樓夢》開卷第一回,甄士隱為跛足道人的《好了歌》寫了篇註解:"陋室空堂,當年笏滿,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蛛絲兒結滿雕樑,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說什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昨黃土隴頭送白骨,今宵紅燈帳底臥鴛鴦。金滿箱,銀滿箱,展眼乞丐人皆謗。正嘆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訓有方,保不定後作強梁;擇膏粱,誰承望落在煙花巷!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這首歌可以算作整部書的一個提綱契領,是對中心內容的高度概括。更令人注意的是,脂批在字裡行間有很多重要的批語,可以為我們探佚後四十回主要內容提供線索,比如"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後批著"寧、榮未有之先","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後批著"寧、榮既敗之後",這就清楚地寫明瞭後部的故事乃是寧榮府由盛轉衰的過程,而不是程高本的什麼家道復興,"蘭桂齊芳"。
再比如,脂批在"說什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後批著"寶釵、湘雲一干人";在"昨黃土隴頭送白骨"後批著"黛玉、晴雯一干人"。讓我們知道寶釵和湘雲雖然也屬於"薄命司",卻並沒有像黛玉和晴雯那樣青夭逝,而是一直活到了兩鬢成霜。
另外,在"金滿箱,銀滿箱"後面批著"熙鳳一干人","展眼乞丐人皆謗"後面批著"甄玉、賈玉一干人","訓有方,保不定後作強梁"後面批著"柳湘蓮一干人","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後面批著"賈赦、雨村一干人","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後面批著"賈蘭、賈菌一干人",這些批語都向我們透出某些信息和人物命運。
然而,"擇膏粱,誰承望落在煙花巷"這明顯有所指的一句話後面,卻並沒有註明某某人,而是寫著"一段兒女死後無憑,生前空為籌劃計算,痴心不了。"這不由讓我們猜測莫名:那落煙花巷的人,到底是誰呢?
電視連續劇裡把這個命運派給了湘雲和巧姐兒,一個做了船,一個做了雛。然而史湘雲這樣一個"光風霽月照玉堂"的人物,做俠女還差不多,如何能忍辱偷生做了船呢?倘如此,又怎稱得上是"湘云為自愛所誤"呢?
倒是巧姐兒,在八十回正文裡年紀幼小,身不由己,在家族變故中淪入風塵確是很是可能的。脂批說"一段兒女死後無憑,生前空為籌劃計算,痴心不了。"開卷時湘雲父母已逝,還來不及為女兒"籌劃計算",故而不可能是指她;那最擅"籌劃計算"之人,舍鳳姐其誰?
鳳姐的下落不消說,自然是"欠命的,命已還","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命。"不得好死的了。十二支曲中的《聰明累》中,更是明明白白寫著她"生前心已碎,死後空靈","枉費了意懸懸半世心,好一似盪悠悠三更夢"。生前死後,她最懸心不下的,能是誰呢?
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還禱福·痴情女情重愈斟情》寫清虛觀打醮一段,由於人們往往為張道士給寶玉提親之事所引,往往都忽略了鳳姐兒在這裡的重要言行:"
…
鳳姐兒笑道:'張爺爺,我們丫頭的寄名符兒你也不換去。前兒虧你還有那麼大臉,打發人和我要鵝黃緞子去!要不給你,又恐怕你那老臉上過不去。'張道士呵呵大笑道:'你瞧,我眼花了,也沒看見在這裡,也沒道多謝。符早已有了,前原要送去的,不指望娘娘來作好事,就混忘了,還在佛前鎮著。待我取來。'說著跑到大殿上去,一時拿了一個茶盤,搭著大紅蟒緞經袱子,托出符來。大姐兒的子接了符。張道士方抱過大姐兒來,只見鳳姐笑道:'你就手裡拿出來罷了,又用個盤子託著。'張道士道:'手裡不乾不淨的,怎麼拿?用盤子潔淨些。'鳳姐兒笑道:'你只顧拿出盤子來,倒唬我一跳。我不說你是為送符,倒象是和我們化佈施來了。'眾人聽說,鬨然一笑,連賈珍也掌不住笑了。賈母回頭道:'猴兒猴兒,你不怕下割舌頭地獄?'鳳姐兒笑道:'我們爺兒們不相干。他怎麼常常的說我該積陰騭,遲了就短命呢!'"這一段話,通常讀者只作科打諢忽略了去,即使注意到的,也只是說鳳姐格剛硬,沒有忌諱,就如對淨虛老尼說自己"從來不信什麼是陰司地獄報應"是一樣的意思。
然而如果我們把這段話和十二支曲中巧姐兒的那支《留餘慶》結合起來看,就會發現大有璇璣:"留餘慶,留餘慶,忽遇恩人;幸孃親,幸孃親,積得陰功。勸人生,濟困扶窮,休似俺那愛銀錢忘骨的狠舅兄!正是乘除加減,上有蒼穹。"鳳姐口中的"陰騭",與巧姐兒曲中的"陰功",都是一個意思,即死後留德。所以曲牌名曰《留餘慶》,可見巧姐兒獲救,已經是鳳姐死後的事情。
那鳳姐生前空自為巧姐兒碎了心,又是為她出花兒供奉痘花娘娘,又是將她的寄名符兒送到廟裡求蔭庇,又是請劉姥姥為女兒取名鎮,千嬌貴萬珍惜,然而兩眼一閉時,卻又怎能料到女兒竟然飄零淪落,舉目無親呢?
這可不正是"死後無憑,空為籌劃,痴心不了"、"生前心已碎,死後空靈"麼?
可見,那落煙花巷的不幸女兒,正是巧姐兒。問題是,是誰將她送進火坑,使之"落在煙花巷"的呢?
昭示巧姐兒命運的《留餘慶》曲中說:"勸人生濟困扶窮。休似俺那愛銀錢忘骨的狠舅兄。"
"濟困扶窮",指的是鳳姐接濟劉姥姥,然而"那愛銀錢忘骨的狠舅兄"是誰呢?
所謂舅,自然是鳳姐的兄弟,續書裡派給了王仁,各大家均無異議,這是因為書裡面提到王家親戚時,只有一個王仁可以算是鳳姐的兄弟;然而我卻認為還有一個可能,就是薛蟠,他是鳳姐的姑舅兄弟,也可稱為巧姐兒的舅舅。
薛蟠雖"狠",似乎不至於壞到要賣巧姐兒來換錢,然而他生混沌,不知進退,在濛濛噩噩中做出失德敗行之事也是有可能的;前文讓他買香菱,後文讓他賣巧姐兒,亦有對照之韻;況且,讓薛蟠做"狠舅",總比前八十回中從未出場之王仁的可能更大些。
而兄呢,高鄂的續書裡派給了賈環和賈芸,純屬胡說八道。那賈環和賈璉是同屬"玉"字輩的,是叔不是舅,更不是兄;而賈芸,在脂批裡曾贊他"有志氣,有果斷",又說他將來"有大作為",自然不是兄。
可以稱得上兄的,屬草字輩,除賈芸外,還有眾多嫌疑,拋開只出過名字沒有正傳的人物不算,至少還有賈蘭、賈菌、賈蓉、賈薔、賈芹等人。
然而書中說賈菌"年紀雖小,志氣最大",應該不會是人;賈蘭是要"懸金印"重振家風的,最多見死不救,還不至下賤到賣巧姐兒的地步;那便只剩下蓉、薔、芹三個了。其中賈芹肯定是個壞人,又是賭錢,又是養老婆小子的,如果他來賣巧姐兒,是有犯罪動機的;賈薔是往蘇州買十二戲子的人,路頭,既能買人,自然也能賣人;然而這兩個,又不如賈蓉的嫌疑更大。
可記得賈蓉的第一次出場?無巧不巧,正是在劉姥姥前來借貸之時,"只聽一路靴子腳響,進來了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面目清秀,身材俊俏,輕裘寶帶,美服華冠。"與寒酸羞窘的劉姥姥恰成鮮明對比。
他兩個,一個來借屏風,一個來打秋風,無疑雲壤之別;而到了鳳姐死後,卻是一個是賣巧姐兒的,一個是救巧姐兒的,前呼後應,恰成反比。這才正合了巧姐兒那句判詞:"勢敗休雲貴,家亡莫論親。"而在第五回開篇,有首五言詩云:朝扣富兒門,富兒猶未足。
雖無千金酬,嗟彼勝骨。
來叩富兒門的人是劉姥姥,雖然鳳姐不過是給了二十兩銀子,算不上"千金酬",將來她卻是以命相報,遠勝至親骨。這個"骨",便是與劉姥姥同時出場的賈蓉。
因此可以肯定,賈蓉就是那個"愛銀錢忘骨"的"兄"。
"恩人"竟與"兄"同時出場,而且,兩個人的作為,早在回前詩裡已經先揭盅了。也真令人嘆啊。
2.獄神廟在哪裡《紅樓夢》第二十二回,劉姥姥為巧姐兒取名時說:"就叫他是巧哥兒。這叫做'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定要依我這名字,他必長命百歲。後大了,各人成家立業,或一時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難成祥,逢凶化吉,卻從這'巧'字上來。"鳳姐兒聽了,自是歡喜,忙道謝,又笑道:"只保佑他應了你的話就好了。"甲戌本在此有側批:"'應了這話就好',批書人焉能不心傷?獄廟相逢之,始知'遇難成祥,逢凶化吉'實伏線於千里,哀哉傷哉!此後文字不忍卒讀。辛卯冬。"此"獄廟",在書中又作"獄神廟",雖然在正文中不曾出現,脂批裡卻多次提及:"茜雪至'獄神廟'方呈正文。襲人正文標目曰'花襲人有始有終',餘隻見有一次謄清時,與'獄神廟寶玉'等五六稿,被借閱者失,嘆嘆!丁亥夏。畸笏叟。"(庚辰本第二十二回側批)"'獄神廟'有茜雪、紅玉一大回文字,惜失無稿。"(甲戌本第二十六回眉批)"且系本心本意,'獄神廟'回內方見。"(甲戌本第二十七回眉批)"此係未見'抄沒'、'獄神廟'諸事,故有是批。丁亥夏。畸笏。"(庚辰本第二十七回眉批)以上諸批,俱顯示在遺失的《紅樓夢》佚稿中,有關於獄神廟的重頭戲目,而在這回戲中出現過的人物應該有寶玉、紅玉、茜雪和劉姥姥、鳳姐、巧姐兒兩組人。
那茜雪和紅玉曾經"獄神廟寶玉",而劉姥姥則幫助巧姐兒在獄神廟演出了一幕"遇難成祥,逢凶化吉"。那麼,這"獄神廟"到底是個什麼所在呢?
紅學家們議論紛紜,大致給出幾個答案:一是就字面解釋,說是座破廟,名字叫"獄神廟";二是說供奉著獄神的廟,或曰臨時關押犯人的地方;三是說可能是通假字,通"嶽神廟"
…
是否還有別的說法,我就不得而知了。但是舊年往平遙古城遊玩時,在縣衙後院參觀十王廟和監獄,卻忽有所,對獄神廟有了我自己的一點猜測。
衙門是縣官審案的地方,獲罪之人當堂定案,直接就送到後院獄中關押了。
衙中後院有十王廟,亦向普通縣民開放,距離關押犯人的監獄很近。可以想象倘若有犯人家屬前來拜廟求神,若能疏通監管,或許可以准許犯人到廟中來與家屬見上一面。
不過更為可信的還是直接探監。
平遙縣衙大獄的建築格局完全維持前清舊貌,也就是說與《紅樓夢》成書是同一朝代的體制。獄中格局,乃是一面高牆,中有過道,另一邊則是縱向排列的許多大小房間。進門第一間供奉著神像,挨次過去是幾個單間,也就是"優等犯人"的住處,再往後才是通炕大房,群犯集聚之地。
很明顯,進門單間供著的神就是獄神了,而家屬探監時,大概不會走過長長過道去監房見面,而是將犯人帶到進門處供奉獄神的單間會談,也就相當於今天監獄的接待室了。而如果作者要為這個場所起個特定的名字,那麼最恰當的稱呼莫過於"獄神廟"了。
賈家"抄沒"之後,眾人關押入獄,劉姥姥、小紅、茜雪等先後來探監,那紅玉、茜雪想著的是"寶玉",而劉姥姥探望的大概就是鳳姐了。而鳳姐或許於此時託孤,請姥姥幫忙照顧自己的女兒巧姐兒。
或許此時巧姐兒也與鳳姐一同關在獄中,而由劉姥姥求情帶出甚至用青兒換出來,演了一出《趙氏孤兒》;也許這時候巧姐兒已經賣入青樓,而鳳姐求劉姥姥代為尋訪;又或許僅僅就是幾句話,是鳳姐在臨終前自嘆薄命,將女兒終身許給劉姥姥,訂下了口頭姻緣,而劉姥姥一言九鼎,後來就為了這口頭承諾不辭勞苦,走遍大江南北尋找巧姐兒下落,終將她搭救出火坑。
無論上述哪一種,都可以稱得上是"遇難成祥,逢凶化吉",完成了一段取名之讖。
至於我所以猜測是鳳姐將巧姐兒許配與劉姥姥為孫媳,則是因為以劉姥姥為人,倘無鳳姐親口許諾,即使後來有恩於巧姐兒,即使巧姐兒曾經淪落為娼,也未必敢居恩圖報,就這樣把昔的公侯千金收作孫媳,而要想方設法替她另結一門親的,就如高鄂在續貂中所寫的那樣,說給了本村最富有的大地主公子為。
關於巧姐兒嫁板兒的暗示,書中有多次照應:早在第六回《賈寶玉初試雲雨情·劉姥姥一進榮國府》的開篇,脂硯已經有一段回前批:"此回借劉嫗,卻是寫阿鳳正傳,並非泛文,且伏'二進'、'三進'及巧姐兒之歸著。"點明劉姥姥曾先後三進榮國府,然而前八十回中只寫了"初進"與"二進",這"第三進",應該是後四十回的一個重要情節,並且關乎巧姐兒歸宿。
而在劉姥姥出場之際,於"小小一個人家,向與榮府略有些瓜葛"後面,又有一句脂批:"略有些瓜葛,是數十回後之正脈也。真千里伏線。"點明劉姥姥家後來竟成了榮府的正脈,也就是正經親戚。那只有一個途徑,就是結親。既然是"巧"遇恩人,那麼只能是與巧姐兒結親了。而與巧姐兒結親的人更是呼之出,只能是板兒了。
如果說上述幾條還只是捕風捉影的話,那麼下面這一回則是兩個男女主角正式出場,並且有了第一次的集。事見第四十一回《櫳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紅院劫遇母蝗蟲》:"忽見子抱了大姐兒來,大家哄他頑了一會。那大姐兒因抱著一個大柚子玩的,忽見板兒抱著一個佛手,便也要佛手。丫鬟哄他取去,大姐兒等不得,便哭了。眾人忙把柚子與了板兒,將板兒的佛手哄過來與他才罷。那板兒因頑了半佛手,此刻又兩手抓著些果子吃,又忽見這柚子又香又圓,更覺好頑,且當球踢著玩去,也就不要佛手了。"庚辰本在這一段中有兩段雙行夾批:"小兒常情,遂成千裡伏線。"
"柚子即今香團之屬也,應與緣通。佛手者,正指津者也。以小兒之戲暗透前回通部脈絡,隱隱約約,毫無一絲漏洩,豈獨為劉姥姥之俚言博笑而有此一大回文字哉?"這是明明白白地寫出,巧姐兒的未來,是嫁與了板兒為媳,再無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