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家有三老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老譜書揮別了遠去的歲月,滿載著逝的艱辛,留下幾帙厚厚的線裝古籍,靜靜地停泊在我的眼前——這疊佈滿塵垢的老譜書,是爺爺的至愛,一直陪伴他度過了風雨飄搖的八十三載,彌留之際,他才戀戀不捨地給父親。

如今,它又躺在我的案頭。撕開那一頁頁黴黃糙的苦楝紙,那一排排端莊娟秀的柳體楷書,躍然入目。那只有段落、沒有標點的行行文字,儼若先輩們與命運抗爭的行行足跡。他們生生不斷、匆匆不息的前進步履,何曾在途中停頓過?只有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才會寫出一個並不圓滿的句號,看不見的卻是永遠的遺憾。

我讀著這陳舊破爛,已經蟲蛀斑斑的文字,咀嚼著那段辛酸的歷史,彷彿走進那兵荒馬亂的動盪年月。先輩們為著繁衍生息,由北而南,桑梓頻移,用苦難堆砌著生命,用遷徙表達著奮爭,盛衰興亡繫於一線。讀著這晦澀佶屈的文章,如同讀到了先輩們所歷盡的滄桑,爺爺撲通的心跳,臉上皺褶裡蘊隱的淚滴…讀得完的是書章,讀不盡的是苦難。雖然這只是社會局部文明階段總結的海天片羽,但它不也是我泱泱華夏的民族縮影嗎?

那諄諄家訓,那煌煌族視,雖烙著些許封建的印記,但字裡行間無不充盈著做人須恪守的準則,勾畫出了現代文明的雛形。那是一傳承文明的接力

老皇曆這本卷角破邊、油漬麻花的老皇曆,把父親塑造成為全村的聰明人。每遇難事,父親便打開這心愛的寶貝,就會從書中得出正確的答案。父親的全部文化和智謀,好像全都蘊藏在這本書中,於是,老皇曆便成了父親的心愛之物,如影隨形。在父親眼裡,它是智囊袋,知識庫,智慧箱,博覽窗,永遠都取不完,用不盡。

月行天,冬去來,年輪時序的更換,父親總會從這裡領取季節替的先知,於是,他像一隻報鳥,為大夥敲響“載陽”的鼓點,引領著緊迫的匆匆步履,唱一路豐稔的頌歌,送上成的歸途,把愜意的微笑,和大夥一起裝點在綠漫漫、金燦燦的田野。

喜擇,添丁取名,父親又翻開它,就會把滿意及時送去,讓喜悅寫上鄉親們的臉膛。只有父親才能讀懂的深奧,頃該間的“陽白雪”全都化成為“下里巴人”明白如歌。

父親雖已作古有年,但當我望著這蠅頭小楷,彷彿又看見父親正襟危坐堂前,戴一副老花鏡,用手指沾著唾,輕輕地翻閱…

老皇曆,一眼智慧泉。學習父親的耐心,才能把它讀懂。

老相冊一塊早已褪的紅綢,包裹著母親的一份珍藏,也包裹著全家人的艱辛、苦累、幸福和喜悅。

翻開母親珍藏的老相冊,看到那些被定格在不同時期、不同年代的剪影,就像推開一扇塵封的門扉,彷彿又走回過去,重複了一遍昨天的故事。爺爺的木訥,的呆滯母親的端莊以及我們兄妹們的天真,都一起走來了…瞬間的凝固,被置換成永恆,可是,懷念的思緒,似水如,掀起了情的澎湃,不時地拍打著心岸,宛若一曲《濤聲依舊》過耳。這時,我才到母親的珍藏,是多麼的珍貴。

每次回家,我都看到母親在捧讀我們,她把對遠方的牽掛,變成美好的遐思,悄悄地舒展在宇間的風裡。她像放著一隻風箏,開始,總想讓風箏飛上藍天,便不斷地來回奔跑,可當風箏越過頭頂,越飛越高時,她卻又攥不住手中的風線,只得不情願的鬆手,眼淚汪汪地看著風箏任其飛遠。於是,老相冊便成了母親思念憑物,當月朗星稀時,在一盞昏暗的燈光下,她又獨自翻動著深藏著的一份心情,臉上寫出陶醉,把心底的祝願向遠方寄去。

老相冊是母親思念兒女的一本作業,是召集闔家團聚的一間殿堂,是留住親人的一幢老宅。盈盈一冊,寫滿了一家人的喜怒哀氏,變化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