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65市委市政府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2章下卷]第65節(65)市委市政府第二天一大早,一行人在徐克局長的帶領下,來到位於古城東郊的石井鄉。。。

走出繁忙擁擠的城市,視野開闊,讓人心中有一種放鬆的覺。

綠油油的田野上,村民們在忙碌著,有的澆水,有的收菜,有的平整土地,一片繁忙的景象。

石井鄉的譚鄉長遠遠地在馬路上接。

下車後,在譚鄉長的帶領下,來到田間地頭,開始查看菜農們的蔬菜種植情況。一邊走著,譚鄉長一邊介紹著情況。譚鄉長:“我們古城,屬內陸城市,一年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土地肥沃,旱能澆地,澇能排水,比較適合種蔬菜。加上種植蔬菜要比種植糧食有效益,村民們大都願意種植蔬菜。”小海問:“是嗎?種植蔬菜比種植糧食有效益?那譚鄉長,你們鄉有多少人?種了多少畝蔬菜?”

“王市長,我們鄉有近三萬人,種了有近兩萬畝蔬菜。”

“那菜農們的收益如何?每畝蔬菜每年能夠有多少收益?”

“菜農們的受益還好,每畝蔬菜每年能收入大概兩三千塊錢,比種糧食每畝不到一千塊錢的收入強了許多。”

“是嗎?兩三千塊?”小海覺得太少了。

看見馬路傍,有一個三四十歲的菜農正在忙著收田裡的青菜,小海領著大家走了過去。菜農看見一群領導模樣的人向自己走來,也停下手中的活,站起身來。小海走到跟前問:“師傅,忙著呢?今年的收成如何呀”

“和往年差不多吧,還行。”

“家裡有幾口人呀?”

“四口人,我和我老婆,還有兩個孩子,一個十五歲上高中,一個十三歲上初中。”

“家裡有幾畝地呀?”

“家裡有四口人,每人分一畝地,總共四畝地。”

“除了種菜還中其他東西嗎?”

“四畝地,一畝多地種糧食自己吃,另外兩畝多地種蔬菜,維持家裡的正常開銷。”

“兩畝多地的蔬菜,每年能有多少收入呀?”

“每畝蔬菜每年除過農藥,化肥,水電費後大約能有兩千多塊錢的收入,這還沒有刨去人力費用。”小海聽了心想,菜農辛辛苦苦種一畝菜地的收入,還不夠官員們吃一頓飯呢。就:“如果刨去人工成本,每畝你掙多少錢?”

“要是刨去人工成本的話,就沒有多少利潤了。蔬菜不比糧食,種完了要常常照看著,很費工,而糧食種後可以不用太管。”

“收入不高,那你們還種菜?”小海自己雖然是山村走出來的,知道農民的辛苦,可對種菜賣菜卻瞭解不多。過去家裡種點菜主要是為了吃,很少去賣的。

“不種怎麼辦?我們是農民,土地就是我們的養命之本,我們總不能讓地荒著,什麼也不種吧。”

“一年的收入夠用嗎?”

“哪裡能夠?四口人的花銷五千多塊錢哪裡能夠?尤其是兩個孩子,一個上高中,一個上初中,除了學費、書本費之外,隔一段時間學校就找藉口收一回錢,隔一段時間學校就找藉口收一回錢,一年不知道要收多少錢?讓人是敢怒不敢言呀。還有家裡人的其他花銷,生了病的醫療費等等都要從這裡面出。”

“是嗎?那不夠用了怎麼辦呢?”

“不夠用了,就靠農閒時出外給別人打打零工掙錢來補貼了,要不,能有什麼辦法?”

“有沒有其他增加收入的辦法?”小海問。

“當然有,這要靠政府幫我們想辦法,你們不是拿著國家的工資嗎?”小海聽了:“師傅,你放心,我們會幫你們想辦法的。”和中年菜農談完之後,繼續向前走,看見前面一個六十歲左右的老農正在田間澆水,小海走過去。老農看見一群領導模樣的人向自己走來,停下了活。小海問:“大叔,您澆水呢,您這麼大年紀腿腳不方便,為何不讓年輕人來呀?”

“唉,別提了,兒子倒是有兩個,可人家不願意幹,嫌種菜不掙錢,都到外面打工去了,一年難得回來一次。”

“家裡有幾口人呀?”

“家裡大大小小,兒子,媳婦,孫子有七口人。”

“家裡生活還寬裕嗎?”

“要寬裕,這幾年是是比過去強了許多。兒子帶著媳婦、孫子都到外面打工去了,家裡就剩下我和老太婆。自己種點糧食,再種點蔬菜,兒子有時回來還幫幫忙,有吃的,還有零花錢,比過去一家人都靠著幾畝菜地過活強多了。”

“有什麼困難嗎?”

“要困難還真有。你看看,我們這些菜農,種好了菜,總要銷售出去才能變成錢不是?一般情況下,都是菜販子上門收購。可菜販子不固定,有時來,有時不來,每年家家都會有不少菜爛在地裡,多可惜呀,那可都是我們自己的血汗呀。要是有人能幫我們搞好銷售就好了,我們就省心了,菜也不會爛在地裡了。”

“大叔,你的建議不錯,我們會考慮的。”完,小海接著問:“大叔,您還有沒有建議?也。”

“要建議我還真有一個,過年我兒子從南方打工回來,告訴我,現在有一些新的蔬菜種植方法,不但能提高蔬菜的產量,而且能提高收入,每畝地收入可以達到一萬元以上。要是這樣的話,我兒子媳婦也就不用到外面打工了,在家裡種菜多好,我們老兩口也有人照料。”小海聽了點點頭:“大叔,你的建議很好,我記下了,我們回去一定研究研究,我想很快會有結果的。”

“呵呵,那就好,那就好。”老人很滿意地。

和老人談過之後,小海看見前面有個村子,就和大家一起向村子走去。

在路上譚鄉長告訴市長,這個村叫蓮子村。小海邊走邊:“同志們,你們都聽見了吧,菜農種菜不掙錢,誰還願意種菜?市民蔬菜供應如何保證?”主管農業的副市長張明:“是得想想辦法,想辦法提高菜農的種菜收入。”農業局長徐克:“回去我們馬上研究。”進了村子,一條不寬不窄較為凌亂的土街道兩邊,參差不齊地排列著一家家院落,有樓房,有瓦房。院牆有磚牆,也有土坯牆。

走進一個由土坯牆圍成的院子,院子裡有三間瓦房。一個老頭正蹲在院子裡的煤爐旁邊熬藥,空氣中有一股濃重的藥味。

看著一群人進來,老頭站起身來。譚鄉長趕緊走上前去,對老頭:“大叔,領導們看你來了。”

“是嗎?謝謝領導們,謝謝領導們來看我。”小海走上前握了握老人的手,問:“大叔,你老人家今年多大了?”

“我呀,今年整整65歲了。”

“你這是給誰熬的藥呀?”小海問。

“還能是誰,就是我那病在上的老太婆呀。”

“大娘怎麼了?病了多長時間了?”

“唉,別提了,病了兩年了多了。”

“那為何呆在家裡,不上醫院去看病?”

“我們也想呀。開始的時候是去了城裡的醫院,可是幾次之後就再也去不起了。也不知道現在的醫院怎麼了?看病排隊不用,看病的程序也比過去複雜多了,一會這個檢查,一會那個檢查,一會ct,一會x光,都不知道要查什麼?而且價格貴的要命,幾次就把我們一家多年的積蓄花了個光。沒有錢人家就讓我們出院,不給看病了。”小海聽了問:“那後來就沒有想想別的辦法?”

“想了呀,怎麼能不想辦法呢?住院是住不起了,後來有人建議我去看中醫,中醫便宜,可以不用住院,躺在家裡熬藥、吃藥就行了。我就照著做了,可兩年下來,病情並沒有什麼好轉,我看這樣下去,就只有等死了。”小海聽了心裡不好受。就問:“老人家,家裡還有其他親人嗎?”

“有呀,我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女兒嫁的遠,家境也不好,管不上我們。兒子呆在家裡種菜又掙不了幾個錢,老伴病了之後,兒子和媳婦就出去給人打工去了,為的是多掙幾個錢好給老伴看病。留我在家裡一邊照看著老伴,一邊種我那幾畝菜地。”

“那村裡,鄉里就沒人管嗎?”

“誰管呀?現在土地都承包了,大家各管各,誰還有心思管我們呀?”小海聽了回頭看了看,譚鄉長低下了頭。小海:“譚鄉長,這件事你來處理,總不能讓人等死吧?要儘快讓大娘住進醫院好好治療,所需費用和有關單位商量解決。”

“是,市長,我馬上派人去辦。”回頭又對老人:“大叔,你放心,大娘很快就會被送進醫院治療的,大娘一定會沒事的。”

“謝謝,謝謝領導,謝謝政府。”老頭一邊作揖一邊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