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9.公孫瓚自焚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王浩這邊剛分配兵權,袁紹那邊又派人前來借糧,而且王浩聽說,劉備這廝自從呂布殞命之後,又打算投奔袁紹了,不投奔不行啊,曹孟德磨刀霍霍準備宰他了。
不說呂布這頭養不的白眼狼註定滅亡,就連公孫瓚都一樣,也只有像劉備這種,懂得見風使舵的牆頭草才活下來。
劉備在逐郡桃園三結義,先投幽州牧劉虞討伐黃巾軍,之後又因為張飛怒鞭郵都奔走各地,好不容易來到徐州陶謙這裡,屯兵小沛有個落腳之地,之後投曹、投呂布、投公孫瓚、投袁紹翻翻覆覆這樣,他盡然也能活到最後建立蜀漢,真不愧為豬腳光環。
為了遼東那片土地,王浩又再次給袁紹送去一批糧草,不過馬匹卻沒有給袁紹,這個關係到以後的事,王浩不可能無限量給袁紹戰馬。
眼下王浩麾下都是用大良宛馬,重騎兵的戰馬都是上好的黃驃馬,至於退役的大宛馬,就高價賣給各路諸侯,或者用來訓練新丁。
黃驃馬身強體壯耐力好,當然留著自己用,至於武將的戰馬,王浩特意培養了一批棗紅馬。
這批棗紅馬王浩收取了一隻種馬,等有幼崽以後才提取出來自己培養,如今也不過一百多匹,雖然無法和赤兔馬、照夜玉獅子這樣的名駒相比,但是普通戰馬遠遠不及棗紅馬。
公孫瓚活該被袁紹教訓,他和王浩作風很像,不過做法和格卻相差千萬,王浩落腳荊州建立牧場,之後劉表任命他為長沙太守,袁術稱帝王浩鋒芒畢
,如果劉表不出手偷襲牧場,王浩也不會那麼眼急
併荊州。
公孫瓚和王浩同年舉孝廉,而且當時公孫瓚,還是威震外的虎憤中郎將,讓烏恆、無恙、烏丸等外族望風而逃的大將軍,黃巾之亂時南匈奴屢次三番來犯,烏恆無恙的外族入侵翼、幽、並、青、司隸等地,公孫瓚不是無力抵擋,而是想保住自己手裡的兵馬,不僅沒有攻伐外族,還幽州牧劉虞步步緊
,窩裡鬥他很在行。
後來中原形式漸漸穩定,青州黃巾被曹孟德收服,張燕的黑山軍也被曹孟德入山林,外族就不敢隨便入侵中原,此時公孫瓚開始自狂自傲起來,獻帝封他右將軍他不滿足,還說幽州牧劉虞勾和袁紹結外族,殺了劉虞將人頭送到京都。
這也是袁紹要討伐公孫瓚的原因之一,你丫的想當幽州牧直說,殺了劉虞之後還讓袁紹背黑鍋,劉虞被公孫瓚殺了之後,幽州境內許多遊牧民族,都不服公孫瓚統治,公孫瓚藉口都找好,安頓幽州之後可以攻打翼州袁紹,這時幽州卻亂了起來。
幽州各路部族紛紛起兵,一股反公孫之戰打響,公孫瓚最後平定混亂,不過他卻元氣大傷,本無力再攻伐袁紹,他不打袁紹卻反被袁紹攻打,而且還是屢戰屢敗,上黨、代郡、北平等地被袁紹
併,公孫瓚就固守自己州牧府,一直躲在漁陽不肯出來
戰。
北方戰事不僅這一點,劉備投靠袁紹後,又開始向曹揮刀子了,就像當初和呂布結盟一樣,反覆無常的小人總是讓人看不懂。
王浩沒有關注劉備的心思,他現在只想等子順產,然後讓人找到趙雲,其他事他暫時不想管。
不過有的事你不願意他偏偏來了,曹被劉備
急了也惱火,可是美髯公關羽厲害啊,在劉備手裡沒有發揮本事,在袁紹手裡卻能過五關斬六將,哪怕之後的身在曹營心在漢,他也為曹
的官渡之戰立下汗馬功勞,而在劉備麾下他只做過一件事,那就是大意失荊州。
曹被劉備和袁紹
得焦頭爛額,自然不會給獻帝劉協這小子好臉
,這下劉協這小子不願意了,憑什麼給你個大漢丞相,給你當半個皇帝你不高興,我這個正牌皇帝還沒有不高興呢,漢獻帝不僅不高興,還讓董國舅攜帶血衣帶出許昌,他也想學他哥哥那時候,開個諸侯討董的會議,可惜他不是那一條命。
獻帝把血書密詔藏在衣帶裡,賜給車騎將軍、國舅董承謀刺曹,國舅董承邀請了工部侍郎王子服,長水校尉吳碩,昭信將軍吳子蘭,西涼太守馬騰,太醫吉平,揚州牧王浩,荊州牧劉表,以及皇叔劉備等人共同密謀除去曹
,劉表忌憚王浩不敢來,不過王浩卻不能不來。
這次密謀劉表不來,也讓董國舅懷恨在心,後來事機敗之後,曹
大開殺戒,要將董承等人滿門抄斬,董國舅臨死前告訴獻帝,劉表背信棄義,將密詔之事告訴曹孟德,以至於事情敗
,馬騰離京、劉備出走,王浩也回到了長沙。
至此曹仍餘怒未消,帶劍入宮,將已有五個月身孕的董妃,殺死於漢獻帝面前,獻帝劉協這次對劉表恨之入骨,趁著曹
不注意,將進貢水果的小使招來,密詔於王浩。
這次血召之事北方諸侯沒有到場,因為公孫瓚已經被袁紹打得疲力盡了,就連麾下將士被袁紹大軍圍攻,都不敢派兵去營救,還說什麼每個人都靠別人來救,那還打什麼仗呢,誰又會拼死奮戰呢?
他自己膽小不去救就算了,還不讓麾下將領救人,實在讓人心寒。
自己怕死躲在府中壓壕溝,建高牆,築鐵壁,一家老小躲在裡面不敢出來,曾經那個威震外的大將軍,現在就想一個不敢見光的地老鼠一樣,麾下將士怎能不心寒。
他不去救別人卻要別人來救他,讓人護送兒子公孫續,前往泰山找張燕求救,病急亂投醫的公孫瓚,既然想到找黑山軍求救,這也算是一件奇葩的事了,可偏偏黑山軍張燕也就答應了。
誰叫公孫瓚說,擊退袁紹之後和他平分幽州呢,在張燕看來擊退袁紹之後,整個幽州都是黑山軍的,公孫瓚已經病入膏盲沒藥可救了,所以張燕與公孫續率兵十萬,分三路相救公孫瓚。
援兵還沒到呢,公孫瓚秘密派人送信給公孫續,讓他率五千騎兵於北隰之中,舉火把為應,公孫瓚就從城內出戰。
袁紹劫得了這封信後將計就計,舉起火把,公孫瓚以為救兵到了率兵出擊,袁紹又設伏兵襲擊公孫瓚,公孫瓚大敗,又退回到城內堅守,兒子被曹軍斬殺,張燕業退回了泰山郡。
袁紹於是掘地道到城樓下,毀壞其望樓,漸漸到達中央的土丘。
公孫瓚自料敗無疑,先殺掉自己的子、兒女,然後引火**,自此一代梟雄公孫瓚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