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遠的意境詩意的表達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經常與巢湖一些書畫家談起周逢俊。他自1995年負笈北上,在藝術世界裡締造著他的山水神。他是傳奇,也是標杆。
周逢俊的山水畫是攝人心魄的。畫面宏大,具有北派畫家那種蒼茫雄渾的氣勢;氣韻則是空靈的,有著秀潤蒼逸的美學風貌。他的筆墨山水追求一種文人情懷,透心靈追尋,但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炊煙裊裊、曉風晚月,而是他心靈深處的遠古氣象。可以說,周逢俊的山水畫求古今之變,糅南北之長,自成一格,為當代中國畫拓展了審美空間,注入了新的元素。
初次見到周逢俊,他風塵僕僕從北京而來,下巴留著藝術鬍鬚,目光清靈
銳,加之談吐豪
,很有“氣場”如果不瞭解他的身份,或許會當他是詩人。其實,說他是詩人也不錯。讀過他的幾首古典詩詞,立即有清風撲面,心曠神怡的
覺。細雨、微風、疏影、斜月、
水、黃昏是他詩詞中常見的美學意象。可見,傳統詩詞文化深入了他的骨子裡,他拜有著“活屈原”之稱的國學大師文沙懷為師,研習詩詞,以此提升自己藝術底蘊。
書畫藝術是一個人學養的綜合體現。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僅僅掌握筆墨技巧是形成不了大家的。當然,把傳統文化修煉好了也未見能有大氣象。這與藝術家個人稟賦、閱歷及努力是分不開的。
周逢俊的藝術稟賦、人生閱歷、探索神都註定了他會成為大家。他出生在巢湖清貧的農家,俊秀銀屏山和浩渺巢湖給了他藝術才情,從小酷愛文學,喜歡畫畫,但時代風雨讓他人生充滿曲折,兩次報考安徽省藝術院校均因為“家庭出身問題”而未被錄取。懷才不遇的逆境更
發了他積極上進,遠遊江南,一面謀生一面學藝。畫得愈久,理想愈大。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帶著壯志難酬的情懷去北京求學,先後學習於北京畫院和國家畫院。這段歲月裡,同樣歷盡了生活的艱難和辛酸,但藝術追求更執著,理想更明晰。有了龍瑞、王明明、盧禹舜等國畫大家的讚賞與指導,他如魚得水,技藝
進,一路斬獲國家級金銀大獎。
周逢俊山水畫的魅力在於“韻”這體現在佈局的宏大和畫面的縝密。密則容易失卻靈,但周逢俊善於疏密相間,營造出清幽、清淨、清潔、清雅、清
、清柔的氣韻。
“清”則給人“寒寂”之,但周逢俊墨
氤氳的畫面上,飛動的
泉、蔥蘢的樹木洋溢著
生機、磅礴元氣。
周逢俊的花鳥在於“趣”這種趣緣自構圖與筆墨。他鐘情青藤、八大,清雅中透著禪意。水墨運用上取法唐宋,融會元明諸家,錘鍊成獨特的風貌,氣韻迭起,意象綿綿,耐人尋味。
周逢俊骨子裡野逸,情中率真,心
裡詩意。
“向山月,一彎似我,冷峻孤輝。”這是他的詞句,也是他特立獨行神氣質的生動寫照。相信,這一抹孤輝,能照亮當代中國畫壇的藝術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