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梅用歌聲演繹人生的燦爛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我問眼前雍容典雅的著名歌唱家馬梅,最難忘的演出是哪一次,她不假思索地說,2001,紫城,與世界三大男高音同臺演出《飲酒歌》,不僅僅因為它是自己藝術成就的一個標誌,更主要是學習了許多,
悟了許多。
許多人都記得那次難得的演出。2001年6月23的中國北京之夜,紫
皇城,午門之外,一場曠世的歌劇廣場音樂會在這裡隆重舉行。中國中央電視臺通過通訊衛星,將這場舉世矚目的歌劇演唱音樂會,以實況轉播的方式傳遍了全世界。全球有近十億人收看了這次盛況空前又場面獨特的藝術盛會。
近20年獨領世界歌劇舞臺男高音演唱之風騷,被譽為“世界三大男高音”的當代頂尖級著名歌劇藝術家——意大利的帕瓦羅蒂,西班牙的多明戈和卡雷拉斯,彙集一處,引吭高歌,在具有5000年文明積澱的東方文明古國演繹著讓世人慨萬端的歌劇藝術。
更讓中國乃至全世界的觀眾神為之一振、眼睛為之一亮的,是與“世界三大男高音”相互配合、同臺獻藝的中國演員馬梅。人們讚賞著,關注著。
一、不凡求藝路1962年初時節,安徽和縣一個名叫石楊的小山村裡,一個女孩出生了,父母望著窗外盛開的梅花,為她取名“馬梅”馬梅的父親時任和縣的縣委宣傳部長,為人剛正清廉;母親是一位
格開朗的醫務工作者,愛唱黃梅戲。幼年的馬梅在為人處世方面頗有乃父之風,同時又從媽媽那裡接受了民族藝術的薰陶。到了小學三年級,她被選為和縣小紅花宣傳隊的小演員,經常上臺獨唱《閃閃的紅星》、山西民歌和那個年代最為免費的京劇人物“小常寶”和“江水英”等的著名唱段,博得父老鄉親的滿堂喝彩。
馬梅13歲那年的一個下午,兩位文質彬彬的外地人來到她就讀的和縣二中,要求老師叫一些喜好文藝的孩子來表演節目。正在籃球場上奔跑吶喊、玩興十足的馬梅被同學拖來。她不情願地清唱了一首陝北民歌《翻身道情》。後來才得知,來人是安徽省藝術學校(現名“安徽藝術職業學院”)的招生老師;他們認為這個女孩樂極好,第一個就錄取了她。學校安排她學校二胡演奏專業。
不過馬梅一直沒有放棄對歌唱的偏愛。快畢業時,她的歌聲被王曉東老師聽到,決定輔導她練習唱歌。經過師徒二人半年多的努力,她居然靠著自己的一副好嗓子和王老師教授的歌唱基礎技法分配到淮南市文工團從事歌唱演員的工作。在以後的幾年裡,馬梅不斷潛心捉摸,勤學苦練,歌唱水平漸提高;她的歌聲迴盪在淮南的大小廠礦和遠近鄉鎮。
當時她在文工團裡主要演唱的是民歌,也唱一些戲曲唱段和剛剛興起的通俗歌曲。黃煥民團長介紹她去北京進修,一年後,她想報考中央音樂學院。
“那個時候音樂學院一年才招幾個人,除了專業課,還要考文化課。”但馬梅開始了對自己的最大挑戰。一年多的時間,她一個人在北京,一邊補習文化課,一邊練專業功夫。她清晰的記得一年中搬了八次家,沒有鋼琴,就自己買了個音笛,自己坐公共汽車去景山,花幾分錢買張門票,到山裡面找個沒人的地方練聲。一年多的時間轉瞬即逝,試考結果出來後,馬梅的專業課成績名列第一。但政治課的考分卻比錄取線差了1分半。上上下下無不對此到惋惜。文化部負責藝術院校招生的領導,在替她惋惜之餘,從她的報考檔案中發現了她曾獲“三八紅旗手”和“新長征突擊手”的獎勵情況,使她最終跨進了大學之門。成為王秉銳和趙碧璇教授夫婦的得意門生。
說起這些,馬梅說,我很幸運,有這麼人幫助我,我不盡。
二、深深歌劇情《圖蘭朵》中的“柳兒”《茶花女》中的“薇奧列塔”《奧賽羅》中的“苔絲蒂蒙娜”《托斯卡》中的“托斯卡”《蝴蝶夫人》中的“巧巧桑”(即蝴蝶夫人)以及中國歌劇《馬可波羅》中的女主角“索倫”等等,馬梅在中外歌劇舞臺上塑造了許多經典形象;她在歌劇藝術上取得的輝煌成就,在國內美聲界鮮有對手。她的藝術水平也早已在國內重大賽事上獲得肯定。1984年,她在第三屆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美聲專業組比賽中脫穎而出,榮獲第二名。繼法國圖盧茲國際聲樂比賽、馬賽國際歌劇比賽和朝鮮平壤國際藝術節獲獎之後,馬梅又於1997年在第20屆美國邁阿密國際聲樂大獎賽上獲得第一名,摘取比賽的最高獎——朱蒂喬治大獎,成為賽事舉辦四十年以來首位獲此殊榮的中國藝術家。1986年來,她還多次參加中央臺和文化部舉辦的“節聯歡晚會”自1999年以來,馬梅還擔任文化部青聯副主席、安徽大學藝術系客座教授和上海歌劇院客座女高音。2003年當選為北京市人大代表。目前作為高級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
她說,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自己喜愛的歌劇藝術,是這個藝術殿堂裡自己執著追尋的一些果實。問她為什麼喜愛歌劇,她回答道除了歌劇藝術那戲劇形式與音樂藝術相互表裡的綜合魅力,再有就是在舞臺實踐中積累起來的對於意大利歌劇大師普契尼作品的特殊情。
而馬梅格與愛好中對於情
的特別看重與喜歡深沉東西的趨向,使得她對普契尼歌劇中善於塑造悲劇
人物的創作風格尤其偏愛。她放棄演唱免費歌,她認為歌劇更能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具有的穿越時空的價值。由於深愛,馬梅總在歌劇領域學習著,探索著,因而演出是就能準確地把握人物的內心活動,讓自私在美好面前無法遁形,演唱催人淚下,效果十分
人。著名國際聲樂教育家、世界歌劇界前輩蓓蒂·施瓦茨夫人評價她的歌劇表演時所說:“馬梅擁有一種天生的大家風範。她的聲音具有獨特的魅力,極具
染力。”談到歌劇在中國不為許多人欣賞時,馬梅說,這也不奇怪:十幾年前國內有多少人能喝得慣法國紅酒?即使是中國的國粹京劇(洋人稱之為“中國歌劇”)也不是人人都能欣賞的;可以說珍貴的東西註定不會是輕易普及或免費的。然而通過適當薰陶和引導,我們可以讓更多的人理解這種藝術的價值,願意在特定的場合欣賞這種藝術;中國的市場巨大,哪怕只有千分之一的國人開始喜愛這門藝術,我國的歌劇事業也會找到巨大的發展空間。從藝術角度講,歌劇演員要有深厚的底蘊。真正的音樂表現只有在現場的
響音樂會、獨唱獨奏音樂會,或者歌劇中才能展現水平。歌唱藝術是綜合藝術,真正的歌唱家不用麥克風,完全憑真功夫,憑藉使用得當的聲音穿透樂隊,到達音樂廳的每一個角落。
中國的歌劇歌唱家較之與外國歌唱家相比,存在哪些方面的差距?馬梅認為,中國歌唱家與音方面並不遜
於歐美優秀的音樂家,但是在藝術表達、語言能力和歌唱技術的運用上我們還有相當的差距。此外,歌劇在中國的興盛,還有一個過程,大的環境,人們藝術欣賞素養的提高都要跟得上。
“歌劇是偉大的高雅藝術,但並非高深莫測的‘外星人藝術’。”馬梅說。
“只要你靜下心來聆聽,你就會懂得享受其中難以名狀的美”三、率真本
人許多免費歌手一旦出名,便摔“大牌”不可接近。馬梅給人的
覺絕對不一樣,雖然,取得許多榮耀,引譽世界歌壇,但在你面前,你能
受她深厚的藝術底蘊,是一個謙虛的真正藝術家。藝術界稱她是“三大女高音”之一,她說:“希望你們千萬別這麼稱呼,其實,每一個藝術家各有自己的風格,真正的藝術家關注的是藝術本身,把最好的藝術獻給人們。”舞臺上的馬梅堅實飽滿地抒情,舞臺下的她完全是低調謙遜的處世姿態。
“我不大喜歡接受採訪,喜歡平靜的生活。”(我的這次採訪是動用中央歌劇院領導才得以實現。)“她真的沒有名人的架子,我給她獻花時,她的笑容是那麼自然。”
“她告訴我們她是安徽人,是省藝校畢業的,我們覺得很親切。”觀看了馬梅演出的合肥學院、安徽大學學生對我說。
“我上午去了老家和縣,剛剛回來,合肥有我許多老師同學,想看看他們,明天要走了。”馬梅笑著說,她是一個很重情的人。
她說她不希望觀眾將自己當作什麼“明星”
“願意成為觀眾的知音,更希望成為觀眾的朋友。希望他們關注歌劇藝術而不是我本人。”我要她告訴今天的青少年一些什麼,她說執著,有毅力去追求心中的信念,此外,要清楚自己的稟賦、興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