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去漳湖淚流滿面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15歲陽光少年謝厚旭身患白血病,致信環保廳長,呼籲環境保護。這事在全國引起極大反響,新、鳳凰網、搜狐等一百多家網站紛紛轉載。安徽兩會期間許多委員和代表進行了熱議,大自然文學8位作家聯名寫信鼓勵小厚旭,著名詩人喬延鳳寫詩安,安徽環保廳廳長繆學剛非常重視,做出了批示。

小厚旭的環保思想從哪來呢?當地生態怎麼樣?元月29,報社派遣記者前去望江漳湖採訪,我主動請纓換下了另一位記者,與曙光一起前往望江。

在車上,接到安徽電視臺劉會軍的電話,正在醫院採訪小厚旭,說準備去望江漳湖看看當地生態。我是望江人,清楚當地情況。客觀地說,望江的生態非常好,武昌湖正因為水質好,其銀魚與大閘蟹全國聞名。這與我在北方採訪時所見到的一些縣域汙水橫的情景大不一樣,便告訴他望江的生態情況,並說把採訪情況彙報給他。一會兒,會軍記者短信說不去望江了,他們動孩子的換環保理念,做節目目的就是推開他的環保意識。

到望江時下午了,匆匆吃過飯後去宣傳部。由於動身時省環保廳汙控處蔣處長叫我們與縣環保局聯繫,便致電胡結印局長。縣裡正在開兩會,胡局在電話中介紹了情況。隨後縣環保局吳副局長陪我們一起去漳湖。

時值冬,大地肅穆。汽車沿著長江行駛。目擊之處,所見的長江平原上淺綠的莊稼,以及村落。我知道一千多年前,這裡是煙波浩渺的雷池。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描繪了古雷池美好的生態與生機。

江堤上,有啃草的牛羊,還有聚集的鴨群。吳局長介紹說,望江一直重視良好的生態,在形象塑造上主打生態牌。因而環保局嚴格對招商引資企業的審批。漳湖作為望江最東部的一個濱江城鎮,離縣城60公里,是沒有企業願意落戶的,該鎮是以農業和養殖為主。江堤兩旁,棵棵楊樹在習習江風中靜立,呈現出平和的姿態。我想,如果是夏季,當落西沉,行走在這大堤之上,呼江風,沐浴楊樹的清涼,一定會嘆: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有這樣的家園是令人神往的。

那麼,小厚旭的環保思想從哪來呢?他怎能在病上心繫環保?走入了他得母校我終於明白了答案。在該校王校長的辦公室裡,我們看到了一份份關於通、法律、環保的主題班會材料,還看到了孩子們分散四周檢白垃圾的圖片。我想,正是這些活動,在純真的小厚旭的心靈中烙下了深刻的環保意識。當他聽說自己的病可能與環境惡化有關,雖然自己家鄉環境很好,但他想的是其他小朋友的身體健康,認識的,不認識的。這種情懷,一如海子“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走進校園時,孩子們考完了最後的期末‮試考‬,陸續回家。804的班級裡,卻坐得整整齊齊,只有一張桌子是空的,似乎在召喚主人的早回來。這情景讓我一踏進教室就到辛酸,眼睛溼潤。我原本準備說幾句,卻說不出口,只有讓曙光獨自在採訪。

王校長帶我們去小厚旭的家,走進一條小路里,不能確定哪是他家。我看到一個低矮的房子前一個老在拭擦眼淚,茫然尋望。便斷定是小厚旭的家,一問果然是的。當我們坐定時,小厚旭70多歲的爺爺為我們打煙。我知道,自孫子生病後,他四處乞討版借錢,這包煙一定是從牙縫中省下招待客人的。他在省立醫院接受化療的孫子,每天單維護的兩粒藥每粒是1300元,對於這樣一個家庭而言,完全是沒有能力承受的。好在望江縣教育界對這個孩子很關心,在關工委的倡議下,捐款10萬餘元,這樣他在能在醫院接受治療到今天。

小厚旭的,滿含著淚水,訴說她痛愛的孫子是多麼懂事。自從媽媽在他5歲那年離婚出走後,小厚旭是一手拉扯大的,是的心頭。10歲的時候他就知道給打洗腳水,不讓任何人罵自己的,在學校裡買一個饅頭一定要留半個給。讀中學時,每週給他5元錢在學校吃飯,他一定會留一元回家。

這位70多歲的,整天以淚洗面,怕看到其他孩子散學回家,“往裡,一到散學的時候,我的孫子還沒進家門,就會喊著‘’,可他,在醫院,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回來。”

我的淚水奪眶而出,心想,一定要幫幫小厚旭,幫幫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