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雷池煙波今何在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成語“不越雷池一步”幾乎每個中國人都知道,但它的淵源與出處卻不一定清楚。其實,雷池曾經在我省望江縣,但今天,它幾乎消失了,只留下幾個湖泊,訴說著滄桑變遷。

胡耀邦掛念的雷池有這麼一個故事:1983年,胡耀邦總書記訪問本,首相中曾康弘在會談中就成語“不越雷池一步”中“雷池”一詞向胡耀邦請教,勤勉為民的胡耀邦被“雷池”難住了…

回國後,胡耀邦念念不忘雷池。有一次,便對進京的時任安徽省委書記黃璜說,一定要擠時間到古雷池所在地望江看一看。黃璜曾在望江工作多年,於望江有情,特意指示望江縣委、縣政府為接胡耀邦做準備。總書記要來,老百姓奔走相告,縣裡還撥專款興建雷池賓館樓。

1986年初,雷池賓館樓如期竣工,專候胡耀邦總書記的到來。但是胡耀邦因故沒有成行,這成了望江人民的永久遺憾!

雷池賓館樓位於望江縣老政府大樓前,緊鄰原望江中學,鬧中取靜。直到今天,它還保留著。它是不是真的為接胡耀邦而建的呢?望江文聯主席任松表示是真的,其家兄當年是該工程的承包者,他也參與過建設。

渺渺煙波何處尋?

還是要說說那個成語。晉成帝司馬衍年幼,太后的哥哥庾亮大權獨攬。公元327年,歷陽(今和縣)鎮將蘇峻聯合壽(壽縣)刺史祖約起兵攻打東晉都城建康(今南京)。江州(今九江)刺史溫嶠準備率軍東下,庾亮擔心荊州刺史陶侃乘虛而入,馳《報溫嶠書》嚴加阻止:“吾憂西陲,過於歷陽,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意思是嚴令溫嶠守住江州,不要過雷池而東進。

《太平御覽》有記載:“孟宗為雷池監,作鮓一器以遺母,母不納。”孟宗,民間傳說的二十四孝之一,曾在雷池地域任監魚官,相當於今天的水產局局長吧。

古雷池是什麼樣的旎風光?著名文學家鮑照的《登大雷岸與妹書》是文學史上與《岳陽樓記》齊名的名篇,一個寫古雷池,一個寫庭湖;一個進入中學教材,一個進入大學教材。鮑照用生花妙筆描繪了古雷池的湖光山:“南則積山萬狀,爭氣負高。含霞飲景,參差代雄…東則砥原遠隰,亡端靡際。寒蓬夕卷,古樹雲平…北則陂池潛演,湖脈通連…西則回江永指,長波天合。滔滔何窮?漫漫安竭!”今天,許多人到了望江都會詢問?雷池在哪?當地人只能遺憾地告訴你,滄海桑田,雷池幾乎消失了,僅留下的地名或事物名雷港、雷沙、雷池鄉、雷陽鎮、雷陽書院、雷池酒、雷池市場、雷池賓館、雷池大道和幾個湖泊等供人憑弔。

“雷池”曾經起波瀾雷池曾經幾度寂寞。即使人們說起“不越雷池”的成語,也很少去考究它的出處。在商業大的興起中,人們又認識到了它潛在的價值,“雷池”被註冊成了許多商標。還曾經上演了爭搶故地的波瀾。比如,湖北黃梅在爭論是黃梅戲故鄉後,再次拋出是古雷池的所在地的說法。

在國家公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黃梅戲方面,安徽與湖北都列入其中。但是,我個人認為,黃梅戲與它的淵源黃梅採茶調是有本質區別的,湖北是黃梅採茶調的故鄉並不是黃梅戲的故鄉,黃梅戲的代表人物、代表劇目都出在安徽。

不過,黃梅戲與黃梅採茶調的淵源關係的還是不能否認的。地理上,也是這樣,比如,雷池水與雷池。

2009年,郭因、翁飛、王彬彬、何峰、餘家林等一批專家學者聚首望江,據史料全面論道雷池,並出版《雷池論道》一書,充分考察了雷池的滄桑演變。隨後,省文化廳、省文史室也組織專家翁飛、餘家林等考察雷池遺存。前不久,我詢問翁飛博士考究的結果,他告訴說,從詳細史料和地域風貌看,古雷池在望江東南積水成池,與長江相連,煙波浩渺,其上游黃梅、宿松是雷池水發源之地。

滄桑演變沃野良田看到昔雷池水盪漾的地方,今天是一塊塊肥沃的良田,這不能不讓人嘆自然的變化。

望江縣原圖書館館長劉富強認為,雷池與長江本來是江湖一體,由於江水改道、泥沙沉積中逐步升高而萎縮成為今面貌的。另一方面也因為後來的同馬大堤鎖住了長江。一張1954年洪水時的受災區域水文圖,便不難想見雷池當的氣勢。今天,掉同馬大堤,江水上漲,還是能受古代雷池風韻的。今天的碼頭、長嶺埠已經是望江的“後山”在過去可是真正的碼頭與船埠。後來的望江縣,從宿松到懷寧,在當其實是隻有從大橋、新橋到麥元、香茗山一小片陸地與太湖縣域的陸地相接的。整個雷池監東、南、西南、東北三方都是汪洋水域的。

松先生近年來一直致力於雷池文化的研究,他認為雷水水系,發源於湖北黃梅,經宿松,串湖經雷池,從雷港入江,宋以後改從華陽入江。今天的金盆湖、武昌湖、青草湖、焦賽湖以及相連接的洲地,都是古雷池遺存。

說到武昌湖,許多人是知道的。它是安徽省獨立水面僅此於巢湖的第二大湖泊,四周沒有工業,因而碧波盪漾,水產豐富,尤其是清水大閘蟹,幾乎每年都評上“中國十大名蟹”比陽澄湖大閘蟹獲獎次數還多。

雷池變遷,是自然力量的結果。它留在文學史上那優美風景、良好生態是令人無限神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