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神兼備意蘊綿長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幾年前,我去淮南,在一些賓館、酒店裡都看到掛著同一種風格的牡丹圖,從此我記住了一個名字:童文和。
牡丹是畫家的愛物,但中國畫家筆下的牡丹都是雍容華貴的風格,美則美矣,缺乏個,不看落款分不清出自誰的手。童文和的牡丹則讓人耳目一新,似乎是盛開在野外,受山風洗禮更見
神,洋溢著輕盈、淒厲之美,呈現出富貴而不富態的美學風貌。
童文和的這種藝術風貌的形成與其經歷有關。他出生在鳳臺縣的一個藝術世家裡,三歲時隨祖父童冠五學畫,此後,繪畫是他童年的全部樂趣,直至從陽師院美術系畢業,又在中學從事美術教育事業,再後來進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學習。他一直在藝術的天地裡奮鬥,因而,奮鬥的
神無不體現在他的筆墨趣情裡。
當下中國畫壇,起主導的是學院派畫家。然而,眾多的學院派畫家作品在傳達著一種人文神的同時,也具備一些僵化、陳腐的氣息。童文和也是從學院裡走出來的,但他具有創新
神,因而其作品在傳統的意趣之外,又有許多創新因素。我看過他許多用“意象構成學”理念創作的作品,其絢麗的
彩,光怪陸離的形體組成的畫面,會把你的思緒帶到很遠的地方,或是戰國,金戈鐵馬的氣息撲面而來;或是茫茫太空,神奇的符號帶著某種象徵意義,引人對人生的深刻追問。
近幾年來,讓畫壇為之一震的是童文和的淮王魚畫。淮王魚是生長在淮河硤石口的特有生物,它是淮河的活化石,可隨著人們爭相食之和環境汙染,淮王魚瀕臨滅絕。童文和作為淮南市政協常委為之奔走呼籲,畫家的本和社會責任
,讓他拿起筆來去畫淮王魚,數十年的觀察,十來年的潛心創作,數百幅淮王魚走入了尋常百姓家。那追逐的歡快、那戲水的樂趣、那騰躍的身影在他的筆下栩栩如生,讓人
受到淮王魚在清
中是多麼快活與幸福,也喚醒了人們要保護這可愛的
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陶如謀對他十分讚賞,評價他的作品“形神兼有,意趣同生”併為他題詞:“畫淮王魚創始人”生活中的童文和待人真誠,廣
朋友,像他的作品一樣,值得人去信賴與珍藏。眼下,他正處在藝術創作的盛年期,相信,以他孜孜探索不息追求的
神,會帶給我們更多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