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二十五章安化王反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海量小说,在【就要看書網

无广告在线视频开通,立即体验精彩内容,点击 X1024空间,立刻访问!

朱玉剛回到京中的時候,得知發生了一件大事,由一些大太監在幕後縱,戶部尚書韓文聯合了一些文武官員,準備向皇帝呈遞一份請願書,上面有上百位大臣的集體簽名,要求對以劉瑾為首的八個太監處以極刑。吏部尚書許進卻加以反對,認為此舉之過急,不僅不能扳倒劉瑾等人,而且還會引火燒身,幾個大學士中除了李東陽外,其他幾人也參與了這次行動。等到李東陽派人向朱玉剛報告這個消息時,卻來不及了,劉瑾已經採取了行動。

原來上書的官員中有一個人是劉瑾安排的內線,他在那些大太監和官員密謀的時候把消息透給了劉瑾,劉瑾頓時怒不可遏,他讓那些準備上朝的官員集體站在午門外等候上朝,當時正是烈當空,眾人又飢又渴,劉瑾又特別吩咐不許任何人給他們椅子坐和茶水喝,那些上了年紀的大臣紛紛倒下。如果有誰出言反對,一旁窺視的錦衣衛馬上送上一頓皮鞭,眾大臣雖然在上書前一個個群情昂,但此刻卻都屈服於劉瑾的婬威之下,一個個敢怒不敢言。即使有幾個想出頭的也早被劉瑾收拾了。

見鎮壓住了大臣們,劉瑾還是餘怒未息,於是叫上其他六個太監,因為馬永成已經死了,一起來向皇帝訴苦,他自恃皇帝對他一向言聽計從,又不懂事,雖然最近一陣有點不對勁,對他比以前冷淡了許多,但劉瑾還是不懷疑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地位。此番如果不能徹底擊倒那些反對他的大臣,以後肯定還會有人效仿的,因此不僅要從體上打倒他們,更要從神上戰勝他們。

張永雖然也在“八虎”之中,但很明顯他和其餘幾人是不同心的,不過,眾大臣的矛頭對準的卻是他們七個人,為了不引起劉瑾等人的過分懷疑,他也尾隨著一起來見朱玉剛。

朱玉剛正在養心殿裡思考對策,剛聽到這事的時候,他簡直是怒髮衝冠,劉瑾竟然敢對大臣如此無禮,他就算身為皇帝也從未這麼嚴厲的對待過大臣,在明代,文官的地位還算是可以的,一般沒有大的過錯,皇帝也會給他們一點面子的,沒想到今天劉瑾狂妄到如此地步,一定要給他一點顏看看才行啊。

正在思索間,劉瑾等七個人已經進來了,朱玉剛冷冷的望了他們一眼,哼了一聲,就把身子轉過去,不再理睬他們。

不料劉瑾卻像一條賴皮狗一樣,撲通一聲跪倒在地上,三步兩步的爬到朱玉剛腳下,抓住他的褲角,口中連連哭泣,道:“皇上,您要給老奴等人做主啊,外面有很多人都要老奴等人的命啊!他們本就不把皇上放在眼裡,皇上還沒說要我們的命,他們就自作主張上書了!”其餘幾人見劉瑾如此姿態,也跟著跪倒在地上,一起搶天呼地的哭了起來,太監的嗓子本就陰尖,這麼多人一起哭泣,頓時把養心殿吵得幾乎翻了天,張永夾雜在中間,不敢出頭,只好低頭沉默不語,靜待形勢的發展。

朱玉剛不曾料到劉瑾這麼大年紀了竟然還如此恬不知恥,他厭惡的甩開劉瑾的手,向前走了兩步,回過頭來,冷冷的說道:“如果不是你們為非作歹,引起公憤,他們也不會出此下招啊,你竟然敢把他們攔在午門外,誰給你的權力?”劉瑾一愣,他沒有料到皇帝對他是如此嚴厲,頓時尷尬無比,一張老臉恨不得鑽進地下去,但他畢竟老巨滑,臉皮又厚,很快恢復正常,繼續哀求道:“皇上,老奴等人平時的所作所為也是為了皇上啊,但他們本就不明白其中的原因,所以才---”劉瑾話中有話,朱玉剛豈會聽不出來?他的意思就是說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秉承了朱玉剛的諭旨,即使朱玉剛沒有明令下旨,他們也是揣測了他的意思去做的,總之說到底,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他皇帝朱玉剛本人!

朱玉剛頓時怒火萬丈,劉瑾如此囂張,出乎於他的意料之外,轉念一想,事實的確如此,正德皇帝所幹的荒唐事可不是大部分由劉瑾等人出面去做的嗎?可是自己不是正德皇帝,難道他做的事也要自己去承擔嗎?朱玉剛腦中轉過無數個念頭,既想馬上呵斥侍衛將劉瑾等人拖出去痛打一頓,又想為自己辯解幾句,但都被他自己否定了,他想起王陽明所說的,現在一切尚未籌劃好,百官上書只是一個突發事件,如果貿然動手的話,後果難以預料,忽然,朱玉剛腦中想到一個計策,不如將計就計,麻痺一下劉瑾等人,將此事大事化了,小事化無,不了了之,既不傷害百官,又不使劉瑾等人起疑心。

劉瑾見朱玉剛站在那兒悶聲不語,臉鐵青,還以為他馬上就要大發雷霆了,急忙朝其餘幾人一使眼,於是眾人一起不停的磕起頭來,把個養心殿的地板上磕得“咚咚”直響,劉瑾則繼續施展著他的表演天賦:“皇上你是不是不要老奴等人了,老奴們是年紀大了,不能服侍皇上了,應該退位讓賢,可是皇上您難道忘了嗎,小的時候,是老奴等人陪伴在皇上身邊,替皇上找好玩的,好吃的,皇上有了煩惱,也是老奴們想方設法逗皇上開心的,那時候他們在哪裡呢?他們為什麼不站出來替皇上解憂,這時候卻一個比一個厲害?”劉瑾說著,還不停的抹著眼淚,看上去真是傷心絕。

劉瑾如此真的表演,差點使朱玉剛上了他的當,幸虧他知道了劉瑾的真面目,這也更加增添了他的厭惡之心,他故意不耐煩的說道:“好了好了,你們快點起身吧,都跪在這兒,哭哭啼啼的像個什麼樣子,朕不追究你們就是。”

“真的,那真是謝謝皇上大恩了!”劉瑾等人見目的達到,頓時都喜笑顏開,轉眼間就像變了個人似的。

“不過,那些大臣你就讓他們回去吧,他們也是為了朕,為了朝廷,你這樣對待他們,豈不是讓他們到心寒?以後誰還肯說真話啊?朕希望你們以和為貴,以後不要再起干戈了。”朱玉剛語重心長的說道。

“是,是,老奴這就去叫他們都回去。”劉瑾忙不迭的回答。

劉瑾自以為在這次事件中佔了上風,不僅逃過了大臣們的彈劾,而且還給了他們一個下馬威,皇帝總算還給了自己幾分薄面,說明他還念著昔的情誼,以後還有誰再敢到老虎口中拔牙呢?劉瑾得意的帶領其他幾個太監迅速離開了,看著他們的背影,朱玉剛暫時忍下心頭這口惡氣,不管怎麼樣,劉瑾的猖狂得意只是暫時的,大臣們的體面還沒有完全喪失殫盡,如果按照原來歷史的發展,大臣們還會遭到劉瑾的陷害,自己總算保全住了他們。

劉瑾的殘酷、陰險,加上朱玉剛的故意忍讓,可惜大臣們不知道他內心的想法,他比任何人都強烈渴望除去劉瑾等人,大臣們到心酸,於是眾多大臣竟然集體向朝廷遞辭呈,準備解甲歸田了,這分明是用另一種方式在向朝廷表示不滿和失望。朱玉剛暗暗嘆息他們不明白他以進為退的的計策,正不知如何是好時,又傳來了壞消息。

原來,分封在陝西中部的安化王一直以來就對朝廷不滿,他認為自己才是皇位的最合適人選,對由正德這樣的人當皇帝耿耿於懷,而恰在此時,劉瑾派到陝西的朝廷官員開始對對軍田實施新的稅率,並下令逮捕和責打欠稅的人。欠稅人是屬於戊軍的士兵,此舉觸動了他們的本利益,而安化王抓住了這個機會,他在背後鼓動那些士兵,很快就形成了一股騒動的

於是,安化王決定起事,他在某個夜晚,在府中宴請當地所有的高級官員,宴會中,事先埋伏好的士兵衝了進來,將那些官員和鎮守太監全部殺死,另外一些士兵則馬上前去佔領當地的府衙。

一切準備妥當後,安化王發佈了一篇檄文,其中歷數劉瑾的種種罪行,罪大惡極,十惡不赦,他身為皇室的一員,有責任有義務為皇上清君側,除佞。這篇貌似正義凜然的檄文被分發到了各處官員的手中,令人欣的是起來響應安化王的人並不多,大概他們認為這是朝廷的事,安化王此舉,反叛之心實在太過明顯,恐怕不得人心。

不過,朱玉剛畢竟沒有經過大風,發生如此鉅變,還是到了一絲慌亂,他慌忙召開御前會議,大臣們議論紛紛,眾說紛紜,文官大部分主張安撫,武將卻又要求鎮壓。而安撫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將劉瑾等人捉拿歸案,以堵安化王之口,安化王師出無名,自然不攻自破了;如果派兵前去平亂,一時之間卻又找不到合適的帶兵將領。明代這時並沒有特別傑出的將領。朱玉剛被他們吵得頭昏腦漲,一時委覺不下,而劉瑾等人卻都不見了蹤影,一為避嫌,二為躲禍。朱玉剛突然想到了王陽明,他尚在驛館中,不如去聽聽他的意見。

朱玉剛甩開那些還在爭吵不休的大臣,帶上陳其武,換上便裝,直奔驛館而去,到了那兒,才發現戎帥也在,二人看到朱玉剛,並不到驚慌,看樣子似乎早就預到朱玉剛會來找他們,於是行過禮後,三人各自坐下。

朱玉剛顧不得和他們多作寒暄,開門見山的將來意說了出來,王陽明皺了一下眉頭,說道:“不瞞皇上,其實臣和允漢也在商量此事,正想託陳公公來找皇上呢。”朱玉剛心中一喜,連忙問道:“先生認為該怎樣做,朕一籌莫展呢!”他知道王陽明在軍事上也是一個好手,寧王之亂都能平息,何況一個小小的安化王呢?

“皇上,微臣認為對待叛臣賊子絕不能心慈手軟,應該堅決鎮壓,以儆效尤,否則天下還會以為皇上軟弱好欺,將會群起而效之!到那時情況就不會像現在這樣樂觀了。”王陽明的態度很堅決。

“他們要是都像你這樣想就好了。”朱玉剛嘆口氣說道“可惜除了爭吵一無所長,朕也覺得這個安化王實在是可惡,朕恨不得御駕親征,親自將他擒獲!”

“請皇上不要意氣用事,朝廷還需要你來主持大局呢!”王陽明和戎帥還以為朱玉剛真的要親自掛帥呢,慌忙站起來勸道。

朱玉剛見他倆如此緊張,倒是一愣,忙讓他們坐下,呵呵笑道:“你們放心好了,朕只是說說而已,沒有那麼衝動的,再說了朕又不會打仗,去了也是於事無補。只是如果真的要派兵去討伐的話,該由誰作統帥呢?”

“皇上不必擔心,臣有一個人選,不知道皇上以為如何?”

“哦,是誰?快說!”

“就是大學士楊一清,此人頗懂軍事,對付安化王那樣的人綽綽有餘。”王陽明非常自信。

楊一清?朱玉剛腦中浮現出這個人的印象來,果然還和歷史發展的一樣,那麼安化王的叛亂被鎮壓也是早晚的事了,本無須擔憂,想到此,他不由得鬆了一口氣,道:“好,朕即就下旨由楊一清統帥大軍前去平叛!”

“皇上,不如再派張永為監軍,一來他也懂軍事,二來可為將來作謀劃,那楊一清也是反劉之人。”一直不說話的戎帥突然口說道。

“如果此番能夠大勝歸來,那麼皇上,我們可以開始收網了。”王陽明深沉的說道。

朱玉剛明白他們說的是什麼意思,王陽明既然敢這麼說,那麼肯定早就計劃好了,不如就聽他的,於是他點頭說道:“好,朕回去後馬上下旨!”

“朕決定再派錦衣衛副指揮使古孝天帶上‘三千營’隨軍助陣,以防萬一。”朱玉剛靈機一動,突然想到這是將“三千營”從劉瑾手中收回來的大好時機。

“皇上英明,臣等佩服。”王陽明和戎帥一怔之下,還是驚訝於朱玉剛的多謀善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