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姿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不僅向我們人類展示了一幅幅美麗的姿態,而且也向我們昭示了背後一段段坦坷不平的生命歷程。那是美麗的代價,也是美麗的化身。
1、鵝卵石圓潤的鵝卵石,美麗而絢目。人們驚歎之餘,也不思索,堅硬而醜陋的石頭如何被大自然雕琢得如此美麗?這不逝的美麗背後蘊寓著什麼樣的生命歷程?
當一個平凡的石頭立志要擁有美麗的姿態,也意味著它從此要承受難以想象的磨難。風暴的吹打,水的腐蝕,積月累的痛苦,終成就美麗而光彩奪目的生命之姿。
無數生命美麗的姿態,其背後都有著鵝卵石般曲折的歷程。
一部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紅樓夢》,令人讚歎其撼世的藝術魅力,孰不知作者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的艱辛;一個“兼攝眾法,備成一家”
“貴越群品,古今莫二”的“書聖”王羲之,令人讚歎其“飄若浮雲,矯若驚蛇”的書法文字,孰不知源於他勤學苦練、洗筆洗硯的堅毅;一位打破世界記錄的舉重冠軍,其力撥山兮的壯舉令觀者動不已,孰不知他為此付出多少汗水與力。正如他自己所言:“我可以舉起世界記錄,卻舉不起我淌的汗水!”美麗的姿態之後,源於一份堅韌不拔的神!
2、玉石晶瑩含翠的玉石,外表溫和圓潤,澤淡雅光潔,扣擊有聲。但它本質上卻至堅至剛,其品位之高,內涵之富,堪稱舉世罕見。
它與人中君子道德追求之境界正相吻合。故“君子比德於玉”乃至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之說。在玉身上似乎淌著華夏先民之靈,蘊含著他們純潔高尚的情懷。
秋楚人卞和抱玉入楚國,兩獻璞玉而見疑遭砍腳冤刑,楚山下大哭三以鳴其冤,令人動,終使稀世之玉名揚千古。
一介書生藺相如不畏生死,自請奉璧至秦,當廷力爭,寧死而不辱使命,終致秦王妥協,得以完壁歸趙,不僅令自己飛黃騰達,亦成就一段千古佳話!
美麗的姿態之後,源於一份自信與無畏。
冰心說:“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羨它現時的美麗。當初它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水,灑遍了犧牲的血雨。”我們美麗的生命姿態背後難道不也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