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現實而寫作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昨晚飯後,我隨意打開電腦,便看到一條爆炸的消息:中國籍作家莫言斬獲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我驚歎之餘便是欣喜若狂,一百多年來,諾貝爾文學獎已成為無數國人苦苦期盼的夢想,更成為他們心頭揮之不去的隱痛。中華五千年燦爛的文化,九百六十多萬的國土,十幾億的國人,竟孕育不出一個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實在令人汗顏。2000年初聞高行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我當時興奮了一陣子,也失落了很久,畢竟人家是法籍華人,本和中國不沾邊。據說在這之前,曾有三位中國作家與諾貝爾文學家擦肩而過:魯迅、老舍、林語堂。如今諾貝爾文學獎終於第一次花落中國,實在不易,也了卻了中國人一樁心願。
據傳,莫言獲獎後,一夜之間,各書店網店有關他的書籍熱銷,買斷貨,甚至他早年為四川創作的一部20多萬字的電視劇手稿一夜飆升一百萬。知之者與不知者,喜愛者與投機者紛紛追之。對於莫言,我知其名甚早,早在98年上大學時就聽老師講過他的一篇反映文革的小說《透明的紅蘿蔔》。其後,張藝謀改編自他的小說《紅高粱》電影又讓他的名字火紅了一大段子。但對於他的作品,我卻讀之甚少,我一向只對那些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心理小說興趣。而對那些帶有魔幻彩的小說不抱好,存有偏見,唯恐避之不及,所以沒有潛下心認真讀完他的小說。評委會給出莫言獲獎的理由是:“將魔幻現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它讓我想起了美國當代著名小說家約翰?厄普代克2005年在《紐約客》上發表介紹莫言的文章說過的話:“一九五五年出生於中國北方一個農民家庭的莫言,藉助殘忍的事件、魔幻現實主義、女崇拜、自然描述及意境深遠的隱喻,構建了一個令人嘆息的平臺。”由此可知莫言小說之風格特徵。我雖不喜歡這種風格,卻很欣賞莫言獲獎後面對白巖松採訪所答的話:“作家最重要是作品,而不是獎項,重要的是對現實的關注,對土地的熱愛,腳踏實地勤勤懇懇的作風。”
“接下來會腳踏實地地描寫人的生活,人的情,站在人的角度上寫作。”
“文學”說到底是“人學”關注現實,描寫現實生活的人及情,這才是我們當下作家真正的歷史使命與職責。相反,當前部分國人所熱衷的那些脫離實際、不著天邊的穿越小說、戲說歷史小說、魔幻神話小說應遭到鄙棄。真正的作家應如史鐵生所說的那樣,不為獲獎、不看排名榜、不盯名利,只看生活,只探生命,只為人生。只有這樣,才能在社會上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中國文壇也才能重拾昔的輝煌成就。
莫言獲獎是一件大好事,他必將勵中國眾多文學愛好者奮發創作,從而推動中國文學的健康迅速的發展。祝願莫言在文學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