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心有所思動有所至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而袁明也嚇了一跳,將刀緩緩地從左邊差役頸上移開。
袁貴可不能讓少主在人前怯,見此趕緊上前喝斥官差道:“都給我站起來!”予以掩飾。
官差們應聲而立,點頭哈。
那對老夫婦衝上來,跪在主僕二人前,磕頭說道:“不要再和他們為難了——”主僕二人:一個呆掙;一個意會。
官差們見二人對老夫婦說的話也不反對,便互相使了眼,丟刀棄糧逃去。
袁明這時緩了過來,雖不明老夫婦為何要縱惡,但剛才著實嚇得夠嗆,也不再追趕;袁貴見目的已經達到,不再咄咄人。
差官自忖跑的對方再不易追上,於是嘶著嗓子道:“你們…你們等著!”很快遠去。
袁明將官差搶掠的東西拿到了老夫婦身旁,道:“老人家,你們的糧食!”那老漢道:“少俠不該重傷他們呀!”他哪裡知道剛才形勢危急,袁明不傷官差,官差便要傷袁明。
那老漢續道:“這些狗官們心狠手辣,回頭你走了,他們不會輕饒我們的。”那老媼附和道:“是啊!”袁明撓撓頭,可是已無法挽回,一臉歉然道:“對不起,是我考慮不周!這樣吧——”轉身向袁貴取過一些碎銀,道:“你們拿著這些銀子,離開這吧。”那老漢囁嚅道:“這…這怎麼好意思啊?”那老媼也道:“這怎麼行啊?”袁明道:“你們拿著吧!”將碎銀在了那老漢手中。
老夫婦“撲通”跪在了地上,連連道:“多謝少俠!多謝少俠…”袁明轉身對袁貴道:“咱們走吧!”見義勇為還搭上銀子,心裡老不是滋味,可是轉念一想:“考親當年行俠仗義,不知受了多少委屈,我如果連這點挫折都經受不了,那還談什麼復興袁家?”想到這裡,心登時敞亮啦。
這時,一名三十多歲、手持長槍的中年漢子越群而出,朗聲叫道:“小兄弟!能否到酒館一敘?”舉手投足甚是輕盈,一看就是武林中人。
為防官差騷擾,三人乘馬來到了離那戶人家,較遠的一家酒館。
那漢子做東,要了一個雅間,分別叫了三菜一湯和一罈杏花村。
酒菜雖然不是甚多,但是十分講究。
那漢子與二人就坐後,道:“兄弟既有俠義之心,可願意為天下謀福?”至正十一年(1351)五月,以韓山童、劉福通等人為首的紅巾軍在潁州潁上發動起義,打出“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龍飛九五,重開大宋之天”的戰旗。各路英雄豪傑紛紛響應抗元,很快便遍及了整個中原大地。
後來紅巾軍分支眾多,先後就有以:陳友諒為首,佔據江西的漢軍;韓林兒為首,佔據亳州的宋軍;周子旺為首,佔據江西的周軍;明玉珍為首,佔據四川的夏軍。此外還有以:張士誠為首,佔據蘇州的鹽商;方國珍為首,佔據浙江、福建的強盜等。各自四處廣招賢能,為己所用。
這漢子姓思名民,乃是其中之一韓林兒臣下朱元璋的一位英雄。
他見袁明武功高明又有俠義之心,便臨時起意,想要招納。
主僕二人在江湖上游蕩,對紅巾軍羅致人才之事有所耳聞,一聽這話,當即一愣。
袁明看了一眼四周,低聲道:“你是?”此處尚屬元朝的統治範圍,所以他不敢大聲嚷嚷。
思民也低聲答道:“龍鳳呈祥!”主僕二人點了點頭:“龍鳳”正是大宋的年號,知道他是韓林兒的人。
思民道:“勞苦百姓成千上萬,憑兄弟一人之力,救得了一個,救不了萬個。可是如果人多了就不一樣了,眾人拾柴火焰高。只要兄弟願意,在下願為兄弟引薦諸位志士仁人,咱們一起群策群力,為黎民百姓而戰,如何?”經過數十年的爾虞我詐,弱強食,眾多的紅巾軍分支和各地的地頭蛇,不是被元軍所殲,便是被內部所滅,還有的被封鎖城池,如今已數大宋的這一隻紅巾軍勢力最大。
袁明拱手道:“仁兄的好意小弟心領了!只是小弟還有一樁心願未了,眼下別無它念。”思民微微一嘆,隨即豪然道:“既然如此,那就待兄弟了卻心願之後再說吧,在下隨時願為兄弟效勞!”端起酒道:“幹!”三人暢飲。
趙夢姣雖不喜歡辜無仇,但既成事實也就認了,強迫自己除了與辜無仇過著麻木的子外,心裡別無它念。
辜無仇如願以償,歡喜之情自不必多說,趙天龍將莊內事務漸漸由他做,武林中的事務也引導他參與,以此來砥礪他的能力。
趙天龍對這個乘龍快婿的表現非常滿意,成天不住口的稱讚。
這,趙天龍正在花園賞景,忽見二弟子肖紅書走了過來,將一個信封奉到了面前,道:“師父!”見信封正面剛勁有力的寫著“面呈趙盟主”五個黑墨大字,除此之外,別無它跡。伸手接過,漫不經心地拆開信封,拿出信箋一看,登時臉大變。
肖紅書自入師門以來,從未見到過師父如此凝重的表情,身為人徒,沒有師父的授意,也不敢上前看一眼。
這晚亥時時分,一個黑影逾出汴梁城牆,一路向西,沒入了黑壓壓的山巒,在一個山坳停了下來,向一條漢子抱刀道:“不知帖木兒太傅深夜找草民前來,有何公幹?”空氣非常恭敬,但其中又隱含著一股令人難以察覺的殺氣。
此人正是趙天龍。